2010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试题电影理论:一、名词解释。
(选做5题,每题4分)1.上镜头性2.电影眼睛3.“完整电影”的神话4.诗意现实主义5.英国自由电影运动6.奥博豪森宣言二、简答。
(选做5题,每题10分)1.传统电影批评的分类及方法。
2.类型电影批评的主要特征。
3.作者批评的对象、原则及其方法。
4.“软性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观点。
5.后现代电影的主要特征。
6.西部片的构成元素。
三、论述。
(选做2题,每题40分)1.简述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的概念涵义及区别。
2.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影响。
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其影响。
2012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真题电影理论一、名词解释1、作者电影2、武侠片3、“影戏”美学4、巴赞5、让·米特里6、长镜头理论7、微电影8、场面调度9、新德国电影10、台湾新电影11、第五代导演二、简答题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2、论述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过程3、什么是类型电影?试举例说明4、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特征和方法5、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人物和观点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主流电影”的看法2、谈谈你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看法3、谈谈你对“姜文现象”的看法2012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真题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1、格里菲斯2、吸引力蒙太奇3、路易·德吕克4、《野玫瑰》5、《卡萨布兰卡》6、邵氏兄弟7、吴贻弓8、北野武9、李沧东10、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二、简答题1、《一条安达鲁狗》的影响2、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放映装置有什么区别3、分析影片《春蚕》的艺术特色4、李行的《养鸭人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5、论述尤里·伊文思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风格和作品三、判断题1、史东山曾被称为“银幕将军”2、韩国的光头运动是为了反抗压迫而发起的3、“作者电影”由特吕弗等人倡导,其中不包括好莱坞的电影4、西部片是类型电影的源头5、张鑫炎的《少林寺》开启了动作片创作GC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香港电影已经死亡”这句话的看法2、试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一、名词解释1. 希区柯克2.《十字街头》3.《公民凯恩》4.《罗生门》5. 佛拉哈迪6. 库里肖夫效应7. 明星公司8. 开麦拉是支自来水笔9. 电影的锣鼓二、简述1. 为什么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2. 简述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风格特点?3. 简述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美学风格?4. 简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风格?5.“营业主义加点良心”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辨析题1. 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政治说教和解释,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2. 法国导演戈达尔的《筋疲力尽》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3. 巴赞主张电影和现实的关系的“渐近线”理论,是机械主义的反映观念;4. 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由于作品长期不能公映,因此在世界电影史上,被称为“地下电影”5.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是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四、分析题1. 为什么说《小城之春》是中国传统电影中的精华?2. 试结合具体影片分析谢晋模式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和地位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孤儿救祖记》2、长城公司3、联华公司4、《歌女红牡丹》5、《神女》6、《小城之春》7、昆仑影业公司8、《党同伐异》9、普多夫金11、黑泽明12、《卡里加利博士》13、法国印象主义14、《公民凯恩》15、《爵士歌王》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张石川和郑正秋的创作特点?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的思想和艺术贡献?什么是美国西部片?什么是法国“新浪潮”?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试论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谢晋在8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 张石川2. 郑正秋3.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4.“新兴电影运动”5.“孤岛电影”6. 费穆7. 三突出8.“电影和戏剧离婚”9. 香港新浪潮10.德国表现主义11.法国印象主义12.柴伐蒂尼13.希区柯克14.黑泽明15.阿巴斯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1. 电影史的分期及其原则。
2. 昆仑影业公司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3.“台湾新电影”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4. 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5. 比较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和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 试论中国电影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作品及主要特征。
2. 试论法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艺术特点。
3. 试论中国电影进入九十年代的发展格局。
一、名词解释(4*5,100字)1、谢晋3、大卫·林奇4、让·雷诺阿5、特吕弗二、问答题(4*10,100—150字)1、爱森斯坦的蒙太奇2、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3、奥逊·威尔斯4、什么是蒙太奇?5、第五代和第六代三、论述题(2*20,详细,展开,不少于400字)1、谈谈对谢晋电影中女性的认识。
要求:结合《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和最后的贵族对人物进行分析。
2、主旋律影片的艺术特点。
要求:80年代末,革命历史题材表达国家的声音,结合《开国大典》、《孔繁森》和《焦裕禄》谈一谈。
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北方的纳努克》2、石挥3、《神女》4、特吕弗5、黄建新6、让·雷诺阿7、台湾新电影运动8、左翼电影9、《武训传》10、三突出11、《偷自行车的人》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十七年电影”的主要样式,是否还有其他样式?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
2、简述1920年代“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至少三位)。
3、简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至少两名)。
4、简述陈凯歌的创作历程及其代表作品。
5、简述“文华”公司及其代表作(至少两部)。
6、简述“新时期”论述“长镜头”和“纪实美学”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至少两名)。
三,论述题(任选1道,每题30分,要求300字以上)1,根据亲身体会谈谈你对“谢晋电影模式”的看法?2,评郑洞天“仅仅七年”一段话?(引用:梵高的耳朵:“电影作为艺术家表现个人经验和思考的媒介从仅仅作为政治宣传工具中分化,一类电影向……分化,一类电影向……分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P249第二段中间)关于这段话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2008年中外电影史一、名词和术语解释(3*10)1、神女2、四百下3、新好莱坞4、杂耍蒙太奇5、阿尔莫多瓦6、国片复兴运动7、黑色电影8、大岛渚9、大制片厂制度10、法斯宾德二、简答(5*6)1、梅里爱对于电影表现手法的贡献2、西部片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美学特征3、王家卫电影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4、为什么说《广岛之恋》是一部意识流电影5、请写出“韩国电影教父”的名字,并至少写列出他的三部代表作三、辨析正误(判断2分,陈述理由6分8*5)1、电影的发明是一场接力赛,并非出于一人之手。
2、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发明了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
3、费穆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
4、侯孝贤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5、巴赞的纪实主义美学思想催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四、分析题(25*2)1、结合具体影片,谈谈你对李安导演的看法。
2、结合具体影片,谈谈你对国产商业大片的看法。
(二)名词解释1电影的锣鼓2电影眼睛派3谢晋模式(三)简答(6选4)1爱因汉姆电影理论的内容和特点2 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点3真实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点4电影文化批评的内涵和特点(四)论述1论述新时期倡导“影戏离婚”的前提背景以及“影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2论述80年代“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进程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关系上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电影学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史(这门无论报考电视和电影都是初试专业课)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1、张石川2、郑正秋3、中国第一部有声片4、“新兴电影运动”5、“孤岛电影”6、费穆7、三突出8、“电影和戏剧离婚”9、香港新浪潮10、德国表现主义11、法国印象主义12、柴伐蒂尼13、希区柯克14、黑泽明15、阿巴斯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1、电影史的分期及其原则。
2、昆仑影业公司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3、“台湾新电影”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4、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5、比较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和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试论中国电影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作品及主要特征。
2、试论法国“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艺术特点。
3、试论中国电影进入九十年代的发展格局。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电影学考试科目:影视理论。
(这一科也是初试专业科目,多看些有关影视艺术方面的文章,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及对热点影视作品的评论和分析,这些都是大题,答题时思路尽量开阔,表现你的理论功底。
)一、辨析并论述下列各题。
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与见解。
(每题15分,计30分)1、“电影是片断的世界”2、“在电影里,能指和所指几乎是一致的,:电影的符号是下一个短路的符号。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20分,计60分)1、电影、电视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同与异?2、电影时间与电影空间及其关系?3、电影电视语言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又只是“特定意义上的”语言?四、结合电影或电视现象论述下列各题(每题30分,计60分1、当代世界电影中主流电影的美学趋向及其必然性根据与基础。
2、前一时期有文章介绍,西方已有不排斥“虚构”的“纪录”电影。
所以要“虚构”,就在于“虚构有时比真实更真实”,“纪录片表现的东西最容易使人信以为真,可是最容易被人相信的东西也最会骗人,故事片长期以来被定义为“虚构的影片”,事实上就连那些声称“本片纯属虚构”的故事片讲述的事情也未必虚假”。
结合实际论述你自己对“纪录片”及真真实性观念的认识。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片分析(2004年改在复试中进行,像第三大题100分的影片分析都是当年的热点影片,在专业辅导班上也都提到,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