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Mn-55Fe-56 Cu-64 Br-80 Ag-108 I-1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U-235原子的裂变是目前人类利用核能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U 2359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23592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 23592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 23592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D .U 23592与U 23892为同一核素2.若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 g ,C-12原子的质量是b g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b /aB .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 A gC .W g 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 /(a N A ) molD .W g 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W/a3.某元素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2n -2,2n ,2n+2三种。
当n 为正整数时,该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是①n -1 ②n -2 ③n ④n +1 ⑤n+2A .②③B .①④C .③⑤D .②⑤4.A 、B 两种原子,A 原子比B 原子少7个电子,B 原子的L 层电子数为A 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A 和B 分别是A .硅原子和钠原子B .硼原子和氦原子C .氯原子和碳原子D .碳原子和铝原子5.下列微粒结构的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A .钠离子的电子式:B .氩原子的电子式:C .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6.气体体积的大小,跟下列因素几乎无关的是A .分子个数B .温度C .压强D .分子直径7.容量瓶上标有下列六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A .①③⑤B .③⑤⑥C .①②④D .②④⑥8.在无土栽培中需用浓度为0.5mol/L NH 4Cl 、0.16mol/L KCl 、0.24mol/L K 2SO 4的培养液,若用KCl 、NH 4Cl 和(NH 4)2SO 4三种物质来配制1.00L 上述营养液,所需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正确的是A .0.4mol 、0.5mol 、0.12molB .0.66mol 、0.5mol 、0.24molC .0.64mol 、0.5mol 、0.24molD .0.64mol 、0.02mol 、0.24mol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 mol·L -1的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B .1L 0.5mol·L -1的NaCl 溶液中取出100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1mol·L -1C .6.2gNa 2O 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1D.1 mol·L-1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10.某10%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克水后得到80mL20%的溶液,在此过程中,无NaOH 析出,则该20%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6.25mol/L B.7 mol/L C.7.5 mol/L D.12.5 mol/L11.将H2、N2、O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使它们的温度、密度相同,则其压强(p)大小的关系,符合A.p(H2)>p(O2)>p(N2) B.p(O2)>p(N2)>p(H2)C.p(H2)>p(N2)>p(O2) D.p(N2)>p(O2)>p(H2)12.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可表示的意义是A.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CO2和水B.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C.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D.可溶性酸式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1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Ag+、Na+、NO3-、I-B.H+、Mg2+、SO42-、F-C.K+、Mg2+、SO42-、NO3-D.K+、Fe3+、NO3-、SO42-1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KClO3→K++Cl-+3O2-B.NaHCO3→Na+ + H+ + CO32-C.HS-+H 2O H3O++S2-D.CH3COONH4NH4++CH3COO-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B.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C.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CO2:ClO-+CO2+H2O→HCO3-+HClOD.碳酸钙中加入醋酸:CO32-+2CH3COOH→CO2↑+2CH3COO-+H2O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失电子多的还原剂还原性强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17.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①2A-+B2→2B-+A2②2C-+A2→2A-+C2③2B-+D2→2D-+B2,由此可以判断A.氧化性:A2>B2>C2>D2B.还原性:C->A->B->D-C.反应2A-+D2→2D-+A2不能进行D.反应2C-+B2→2B-+C2不能进行18.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FeS2中S为-1价)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2只作还原剂19.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A.AgNO3溶液B.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D.饱和食盐水20.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晾晒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A.漂白粉被氧化了B.漂白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了次氯酸C.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D.漂白粉溶液失去了部分水分,浓度增大了21.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检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①和②处B.②处C.②和③处D.②③④处22.对离子方程式x R2++y H++O2→m R3++n H2O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m=4 ②n=4 ③m=y④x=n⑤R3+是氧化产物⑥R3+是还原产物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⑥23.某溶液中Cl-、Br-、I-离子个数之比为1:2:3,要使它们的个数比变为3:2:1,需通入Cl2分子的数目是原溶液中I-数目的A.2/3 B.1/3 C.3倍D.2倍24.KCl、KBr的混合物3.87 g溶于水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63 g,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 B.0.259 C.0.403 D.0.48725.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A B C D二、填空题:26.常温下,A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一个,B、C、D都是含A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1)分别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C D(2)写出B的电离方程式:(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D→A27.KClO3和浓HCl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
其反应可表述为:KClO3+ HCl(浓)→KCl+ ClO2+ Cl2+ H2O(1)配平以上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填入划线上)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被氧化的元素是,ClO2是反应的(填氧化或还原)产物。
(3)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写号码)①还原性②氧化性③酸性④碱性(4)反应产生0.1 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5)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可被用来做消毒剂,若ClO2作消毒剂后其自身转化为Cl-,则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电子数表示)是Cl2的倍(保留2位小数)。
28.将W g胆矾(CuSO4·5H2O)溶解在V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测得该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该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为。
29.实验室用Na2CO3·10H2O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适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B.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所需Na2CO3·10H2O的质量,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溶解(需要时可加热)。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三、计算题:30.臭氧能与KI溶液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带余烬木条复燃的气体,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变为红色,若滴入淀粉溶液则变为蓝色。
为测定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将0℃、1.01×105Pa、33.6 m3的空气通入KI溶液,使之完全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0.01mol/L的Na2S2O3溶液60mL恰好与之完全反应。
(碘与Na2S2O3的反应式:2Na2S2O3+I2→Na2S4O6+2NaI)(1)写出并配平臭氧与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大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31.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①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
②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a的取值范围是。
③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