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
19:46
肺动脉主干栓塞
19:46
脂肪栓塞
脂肪滴进入血流并阻塞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脂滴来源: 长骨粉碎性骨折、严重脂肪组织挫伤 栓塞部位: 肺栓塞或脑栓塞。
19:46
气体栓塞
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血流,或溶解于血 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血流, 液中的气体游离出来,阻塞血管或心腔, 液中的气体游离出来,阻塞血管或心腔, 称气体栓塞。 称气体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19:46
体循环静脉和右 心的栓子
肺动脉主干或其分 支的栓塞
19:46
体循环动脉和 左心的栓子
肾、脾、脑、下肢
19:4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交叉性栓塞
• 逆行性栓塞
19:46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 血 栓 栓 塞 • 脂 肪 栓 塞 • 气 体 栓 塞 • 羊 水 栓 塞 • 其 他 栓 塞
静脉受压
原因
静脉管腔阻塞 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肿胀、暗红、发绀、温度下降。组织内
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伴水肿。
19:46
静脉性充血结局
19:46
慢性肺淤血
见于左心衰竭
19:46
19:46
心力 衰竭 细胞
19:46
19:46
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察 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暗红,质 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暗红, 地变实。长期淤血, 地变实。长期淤血,导致肺褐色硬化
19:46
血栓栓塞(最常见)
1、肺动脉栓塞
(栓子多来自下肢静脉、盆腔静脉)
少量、小分支栓塞——代偿 严重淤血、侧支不能代偿——出血性梗死 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塞、广泛栓塞——猝死
2、体循环动脉栓塞ຫໍສະໝຸດ (栓子多来自左心或动脉系统)
栓塞多见于脾、肾、心、脑及下肢。
19:46
肺动脉主干栓塞 横切面) (横切面)
结构疏松的器官 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 (肺、肠)
19:46
肾贫血性梗死
19:46
肾贫血性梗死
19:46
脾贫血性梗死
19:46
心肌梗死
19:46
脑贫血性梗死
19:46
肺出血性梗死
肺下叶外周部、 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处 梗死灶呈锥形 尖端指向肺门或血管阻塞处 底边位于胸膜面 暗红质实、 暗红质实、边界不清
红色血栓形成
19:4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46
三、血栓的类型
(一)白色血栓 (二)混合血栓 (三)红色血栓 (四)透明血栓 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即血栓头部。 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 白和红细胞,即血栓体部。 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构成,即 血栓尾部。 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 微血栓。
19:46
第四节
梗死
机体局部组织由于动脉阻断导致缺血、缺氧 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血栓形成
1.动脉血流阻断
栓塞 痉挛 闭塞
2、侧支循环未能建立
19:46
梗死的类型和病变 贫血性梗死 组织致密的组织器官
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 (心、脾、肾、脑)
出血性梗死 有双重血供或吻合支丰富的器官
• 补充了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大 补充了大量幼稚血小板、 • 凝血物质含量升高 • 血浆丧失,血液浓缩 血浆丧失,
19:46
血 小 板粘附 ,形 成 白 色 血 栓
19:46
血小板小梁外附着白细胞
19:46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网内是红细胞
19:46
混合血栓
19:46
血栓形成的条件 • 心血管内膜损伤 • 血流状态的改变 • 血液凝固性增高
心血管内膜损伤
心血心启内损损
19:46
启内内内内内内内内
血血血血血
血血启血激激Ⅻ
损损启损损损损损激激
血血血血血血血
启启启启启启血启启
启启启启启启血启启
ADP、 血 血 血 A2损 损 血血血血血血血血
如: 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 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风湿性和细菌性心内 膜炎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和胸腔大静脉的手术和损伤 分娩、人流、 1.空气栓塞 分娩、人流、胎盘早剥 意外医疗事故
2.氮气栓塞(减压病) 从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入低气压环境时,溶解于 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阻塞血管。
19:46
羊水栓塞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的栓塞。
其他栓塞
细菌栓塞 寄生虫和虫卵栓塞 肿瘤栓塞
19:46
慢性肝淤血 —— 槟
见于右心衰竭
榔肝
19:46
慢性肝淤血
肉眼观察 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颜色暗红,肝 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颜色暗红, 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外观, 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外观,形似槟榔的 切面, 切面,称槟榔肝
19:46
第二节
血栓形成
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19:46
病理学基础
(第二版) 第二版)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教研组 何钟磊
19:46
心力衰竭 全身性 休克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 贫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水肿 出血
血量异常 局部性
血液性状异常
血管壁完整性异常
19:46
动脉性充血
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输入增多, 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输入增多,而引起的 充血,简称充血。 充血,简称充血。 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 炎症性充血 侧支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19:46
19:46
血栓的结局
• 溶解吸收或脱落 •机化与再通
19:46
19:46
血栓的结局
• 溶解吸收或脱落 •机化与再通 •钙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 阻 塞 血 管 2. 血 栓 栓 塞 3. 心 瓣 膜 病 4. 弥 散 性 血 管 内 凝 血
19:46
19:46
第三节 栓塞
在循环血液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 随着血液流动,阻塞某处血管腔的现象。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红、肿、热、功能增强。 病理变化: 促进物质代谢、增强功能,在病变情况下可有血管破裂 结局:
19:46
第一节 充 血
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 充血。 • 动脉性充血(充血) 动脉性充血(充血) • 静脉性充血(淤血)
19:46
静脉性充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而发生的充血。 而发生的充血。
血流状态改变
19:46
速度缓慢、涡流出现) 血流状态改变(速度缓慢、涡流出现)
•轴流消失、血小板接触损伤内皮 轴流消失、 轴流消失 •凝血因子不易冲走,浓度升高 凝血因子不易冲走, 凝血因子不易冲走 •内膜缺氧,内皮细胞损伤 内膜缺氧, 内膜缺氧
血液凝固性增高
19:46
严重创伤、产后、 严重创伤、产后、大手术后
19:46
19:46
肠出血性梗死 肉眼观察 多发生于小肠,肠壁紫红色,增厚,质脆, 易破裂,肠腔内充满混浊的暗红色液体,浆膜 面有纤维素渗出 镜下观察 肠壁各层组织坏死,弥漫性出血
19:46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肾、脾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肺梗死 肠梗死 四肢、肺、肠梗死会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