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活页文选透视文言文(2)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富B.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侯:问候,看望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书信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作《师说》以贻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很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3)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译文:【与课本链接】(1)“然闻信至”中的“信”解释为“使者”,可引申为“媒人”,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也是这个意思。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中的“雅”解释为“平常”,高中教材《张衡传》中“安帝雅闻衡善术学”中的“雅”也是这个意思。
(3)“当举群相送耳”中的“相”,作单相用,可解释为“你”,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中此种用法很多,如“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中的“相”即是二例。
(4)“而羲之竟不顾”中的“顾”解释为“拜访”,初中教材《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也是这个意思。
(5)“述深以为恨”中的“恨”解释为“遗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仇恨”,高中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中的“恨”也是“遗憾”的意思。
【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不以为他有什么奇异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以性情正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很被他的伯父王敦、王导所看重。
陈留(地名)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到王导家选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遍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媒人来了,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露着肚子在吃东西,好象没有听说一样。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平常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会稽有优美的山水,名士大多居住在那里,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
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他亲自作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王羲之生性爱鹅,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篇《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
他曾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光滑洁净,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被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很被当时的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洒扫庭院来等待王羲之。
这样过了一整年,而王羲之最终没有去拜访他,王述对此很感遗憾。
【参考答案】1、C (信:使者,引申为“媒人”。
)2、D (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之”均为代词“他”;C组中的“为”均为介词,“替、给”;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C (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4.D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5.(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2)如果别人能像他这样沉迷于书法,不一定赶不上他(或“不一定在他的后面”)。
(3)这样过了一整年,而王羲之最终没有去拜访他,王述对此很感遗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彧荐嘉于太祖。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
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后果为.许贡客所杀。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太祖愈益重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端:头绪B然策轻.而无备轻:年纪轻C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达:明白D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属:通“嘱”,嘱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尚因乌丸之.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果为.许贡客所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的一组是()①亦喜曰:“真吾主也。
”②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③胡恃其远,必不设备④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⑤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嘉投奔袁绍后,很快发现他具有致命缺点,不可成就大事,便离他而去。
后经人推荐,归附了曹操,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
B 针对孙策雄霸一方的大好局面,郭嘉敏锐的发现了孙策的失误并预言了孙策的结局,结果与他的判断惊人的一致。
C太祖在郭嘉的建议下准备征伐袁尚及乌丸部族,但手下大都害怕刘表会乘机袭取许昌,郭嘉力排众议,使曹操消除了疑虑,并最终大获全胜。
D郭嘉病重期间,曹操不断派人前往探视,在他病逝后,还亲自去吊唁,表达了强烈的悲痛之情,并对郭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译文:(2)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译文:(3)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译文:【与课本链接】(1)“徒以威附”中的“徒”解释为“只、不过”,高中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徒”也是这个意思。
(2)“尚及兄熙走辽东” 中的“走”解释为“逃跑”,高中教材《寡人之于国也》中“弃甲曳兵而走”中的“走”与《鸿门宴》中“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中的“走”都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