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P4主备人:李小飞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

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

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

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

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目辽阔的疆域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行政区划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目母亲河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目多样的地形第二课第二目季风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

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

教时安排:4课时复习过程:考点5、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1课时)目标: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1、辽阔的疆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位。

中国的半球位置特征:(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找出四个端点:最南到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

最北到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多。

最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东经135°多。

最西到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

(2)、从经纬度看:(感受我国国土的辽阔。

)中国的经纬度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度(约5500千米),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

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的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北纬53°附近的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南北跨纬度广,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经度位置: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2度(约5200千米),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5个小时。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多),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东西时差大2、中国就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

提问: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岛屿?(东临四海一洋,岛屿多)3、从我国的海陆位置来看:中国的海陆位置特征:(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上疆界漫长有邻国15个;海上相望国家6个;周围海域等)比一比: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同英国、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结合书本和材料,加以分析)(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进步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课堂练习PPT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课后反思:考点6、知道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浙江省)位置(a)(1课时)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2、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3、找出浙江省的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

其相邻的省市有: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和福建省。

课堂练习PPT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日,包含了250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创造了多 项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正式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示意图(1)A 图中与浙江省相邻省①为____________省。

其省级行政中心是 市。

(2)B 图区域内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3)A 图与B 图的方向定向法应该使用 。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 开工。

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 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阅 读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假设京沪高速铁路在图上展示的距离 约13.18厘米,根据图中信息,可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_。

京沪高速铁路贯穿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有 北京、_______、河北、山东、安徽、_________、上海七省市。

途经的省级行政中心共有______个。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都临海的是 ( ) A.辽、粤、湘 B.辽、皖、吉 C.苏、浙、冀 D.赣、闽、桂 读图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8—9题。

8.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 ) A .甲或乙 B .乙或丁 C .甲或丙 D .丙或丁9.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黑卫食证字[2007]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 (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课后反思:图2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2课时)1、黄河:阅读《黄河流域图》(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孟津,其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3)、黄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一般降水不足。

……(4)、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5)、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黄河入海口、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

归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对黄河泥沙的治理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从1973年开始,黄河出现了断流,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

保护黄河,时不可待!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不浪费,不污染水源,各地区应该统一用水,在通过合理地跨流域调水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河”。

2、长江:阅读《长江流域图》(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湖口,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3)、水利工程——都江堰。

(4)、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的便利。

(5)、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

(6)、主要景观:各拉丹冬雪峰、都江堰、虎跳峡、长江入海口等。

归纳:森林是地球表面的绿色“地毯”,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堂练习PPT1、黄河发源,在山东注海。

2、黄河由于长期的泥沙堆积在下游段形成了________河。

3.黄河的源头是()A、西藏的喜马拉雅山B、青海的巴颜喀拉山C、青海唐古拉山D、西藏的冈底斯山4.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是()A、孟津B、湖口C、河口D、宜昌5、目前黄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中游的问题和下游的、问题。

6、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水能丰富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8、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A.支流较多,含沙量大B.降水丰富,且多暴雨C.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D.多峡谷,地势落差大9、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10、“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A.支流多B.无湖泊调节河水C.流域广D.河段特别弯曲11、下列有关长江的概述正确的是①长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②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③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是宜昌和湖口④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2、读《黄河大合唱》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黄河颂》中有一段歌词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有一段诗是“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1)《黄河颂》中将黄河称为“浊流”,请分析成为“浊流”的河段及原因。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中称黄河“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请分析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什么地区及原因。

(3)请你指出《黄河颂》歌词中有两处与现在黄河的事实不相符课后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分区。

2、结合书本1月、7月的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图,理解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3、结合书本农业生产分布图,PPT图片,理解南北方人文环境的差异。

4、理解我国南北方人文环境的差异,受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影响,尤其是气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内容: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P61-68)学习重点: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难点: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复习过程:展示查看:《中国季风区分布图》和《秦岭——淮河分界线》1、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形成了我国各地人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形成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在人文(社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衣食(饮食习惯)住(民居)行(交通工具)等方面。

造成南北方人文差异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

(气候的差异可以通过等温线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来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