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要: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的平衡,对于维护我国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师资;基础设施
少数民族是维持中国稳定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但是,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对少数民族歧视的问题,地域上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偏远,经济文化不发达等问题,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少数民族的人才例如满族的老舍,蒙古族的李四光等,都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少数民族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问题缺乏重视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生活状态,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受教育水平几乎为零,因此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

很多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早日赚钱帮忙补贴家用,因此在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就要求孩子回家赚钱,不支持孩子继续学业。

孩子们也因为知道难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成绩难以提高,形成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不重视教育的恶性循环。

此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极力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育不可能带来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甚至还需要地方财政的大量投入,因此很多地方都不愿大力发展教育,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远低于西方其他国家。

从行政上对教育缺乏重视,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较慢。

(2)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好的教师,孩子们在学业上就难以拥有好的领路人,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学生成绩。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保障设施落后,造成了大量人才外流,即使是当地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也不愿意回
当地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恶劣,发展前景较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老师大多不愿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教师大量外流。

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不足,发展速度缓慢。

师资力量不足,还造成教师精力的不足。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一位老师带多个班级甚至教授多门课程,老师负担大,教学任务重,难免不能面面俱到,对每一个学生保证应有的关注。

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更好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成绩也就难以提高,学业难以维继。

教师力量不足还表现在除语文数学外,其他课程都缺乏老师教授。

特别是美术、音乐、计算机等课程,许多学生虽有课本,但却无人讲授,即使在未来有机会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自身也会产生“输在起跑线上”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3)教学设备落后,基础设施不足
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的基础设施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不发达,技术人员不足,因此无法保证给予学生应有的基础设施。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缺乏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校车短缺,校舍不足,没有多媒体设备,没有远程教育设备,没有计算机设备等,这些设施的短缺都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足,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绩的提高。

(4)教育经费缺乏
教育经费不足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

教育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在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巨大的,需要地方财政及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虽然国家一直有扶持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的专项经费,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地方差异巨大,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缺口仍然巨大。

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师待遇难以提高等问题,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很多农牧区学生更愿意前往城市中的学校读书,这又造成了部分农村学校空有设备,没有学生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出现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二、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改善面临重重困难,但国家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做到对少有民族,所有地区一视同仁。

近年来,我国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国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部分地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等工程,中央财政先后投入290多亿元。

截止至2008年底,全国建有民族小学20906所、民族中学3536所,民族地区已有普通高等院校167所,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万人,在校生万人。

①但是,我们对民族地区地方教育的扶持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国家和地方甚至是每一个公民做出努力。

(1)加强政治扶持
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政策扶持,做到从中央到地方,专人专项,定点负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保证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

将教育的发展程度纳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官员考核的内容中去,提高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破除“唯经济论”,促进教育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扩大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范围,为到基层去的老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稳定教师队伍,为少数民族地区留下充足的人才。

(2)增加经费投入
增加经费投入,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支出在财政中指出中的比例,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同时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引进、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增加教育投入还要杜绝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进行教育经费的投入之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地方实际情况,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①《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2009,P37
之所想,保证教育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最需要的地方去。

(3)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一方面要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受教育观念。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加强对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

应该派遣专人定期,特别是在新学年开始之前,向家长宣讲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免收学杂费住宿费,就把学校当作大型的托儿所,不在意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也不能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让孩子放弃学业,回家重复祖辈的生活。

转变学生的教育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地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他们的权力,也是他们义务,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做到的。

此外,还要破除学生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孩子们产生对更高等级教育的向往,产生对更先进生活的向往,让孩子们意识到接受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是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动力之一。

(4)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前, 中国的教育分为初等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更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地区限制, 科技水平不高, 主体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

所以,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应当面向生产, 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还要兼顾地方特色,课程设置不能单纯要求与东部发达地区接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本地区最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维护祖国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当作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重点来抓。

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足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深刻认识并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丁龙召、李晶主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桂卓兮、钟海霞,《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思考》,攀枝花学报,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