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
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
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
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外来元素的入侵
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
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
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
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
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
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
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
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
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2成都崇州竹艺村林盘改造现状分析
2.1竹艺村空间景观格局
林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虽然其内部建筑、布局、规模会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改变,但其整体的景观结构相对稳定,将林盘作为一个单独的景观单元来进行研究,则其是由林、田、宅、水4个空间结构组成。
竹艺村作为典型的川西丘陵林盘,林盘内河沟与道路形成整个林盘的景观骨架,外部由农田围合,随机分布在林盘内部的节点构成林盘重要公共空间,这些元素经过时间的推移,相会影响却又相对稳定,建立了相对稳定又有秩序的空间景观结构。
在林盘改造中只有整体上保持这些原有的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对局部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才能更好的保持竹艺村林盘的原始风貌,并且能更好的发挥林盘的经济价值。
2.2竹艺村外部空间
竹艺村外部空间主要是由大田景观构成,整体稳定性较好,农业种植主要是以传统川西作物应季种植,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形态。
林盘外围还有一条旅游公路,地理条件优越,对观光形林盘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3竹艺村内部植物
竹艺村作为以竹艺、竹编为打造亮点的林盘,其内部拥有大量原生竹林,房前屋后竹林成片,银杏、水杉、楠木等树种间植其中,地被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色彩也随之变化,色彩层次较为丰富。
2.4竹艺村林盘水系
竹艺村大田灌溉水渠密布,外围有一条长马沟作为主要的灌溉沟渠,平均深度约2米,宽度约3米,水深约为1.2米,大田大部分水渠沿着道路走向分布,少部分细小水渠蜿蜒曲折。
林盘内部有一条原生白塔湖水系水渠穿林而过,两条完整的水系为林盘生活与农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5竹艺村林盘建筑
林盘内建筑主要为传统川西民居,川西传统民居作为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最好的体现,其在整个林盘景观单元中也是最重要的,竹艺村林盘前部新建部分以川西民居元素为特点的商业行为建筑,比如“竹里“和”丁知竹“,后部新建钢结构/耐火钢材料的餐饮区等。
但竹艺村内部还是较好的保存了传
统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一“字型”,“L ”型,三合院,四合院四种建筑形式,外部装饰绝大多数建筑都有过翻新,比如添加落地窗、墙面覆盖新墙面材料等。
3成都崇州市竹艺村林盘改造存在问题
3.1外来商业气息的入侵
通过走访调查,目前竹艺村商业气息已经逐渐显现,部分民居已经外租改造商业民宿或做餐饮用途,原住民的流失势必造成传统文化的丢失,而林盘的作用始终还是应该作为居住生活使用,可以兼顾一些观光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长远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如果走纯商业模式,势必发展不长远。
3.2新建建筑的运用不当
竹艺村新建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竹里”、“游客中心”为代表的新式传统建筑,其将传统的建筑元素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表达出来,能有效的与林盘景观融为一体,既保存了传统的建筑语言与内涵又能很好的为老林盘带来活力。
另一类是以林盘后部餐饮区为代表,用钢结构与耐火钢板修建的独立建筑,这些建筑作为个体来看还是挺新颖的,但是放在林盘中就显得有点突兀,与周围的环境相互矛盾,这就有悖于老林盘改造的初衷,不利于林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独有的景观形态,其承载着西蜀大地不可忽略的文化、景观、建筑价值,依托国家的政策,老林盘将焕发新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林盘的发展,更因该注重林盘的保护,使老林盘既能满足现代居住的生活需求又能让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使林盘健康持续的发展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黄远祥,王丽娜,李明才,王守洪,何伟,孙大江.川西林盘对成都建设“田园城市”景观意境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09):103-105.
[2]周娟.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尹乐,蔡军.川西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郫县花园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5):2979-2981.
THEORIES AND RESEARCH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