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第一,在长期的战乱和对峙的历史 环境中,各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 治,扩大自己的势力,相继对秦汉以来 已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他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立法活动,使得这 一时期的法律在秦汉的基础上获得了极 大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魏、晋和北朝 法律,建树颇丰,为隋唐法律发展到顶 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击皮见盐,负薪者服 李惠为雍州剌吏,人有负盐负薪者, 同释重担息于树。二人将行,争一羊皮, 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 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郡下以为戏 言,咸无应者。惠令人臵羊皮席上,以 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折狱
龟鉴》卷六)。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北魏:所有死刑必须呈报中央,待批准 后方可执行。 •死刑奏报制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后,历 代沿用,至明清臻于完备。
魏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2)刑讯的制度化: 南梁有测囚之法,南陈有立测之法。 (3)“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 •直诉:直接到中央告御状。汉代已有,如 缇萦向汉文帝上书。魏晋南北朝时正式形成 制度。 •登闻鼓:封建时代朝堂之外所悬之鼓,以 让吏民直接向皇帝伸冤或进谏。晋武帝司马 炎始设“登闻鼓”。

渊之议曰:“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 入,名且恶之,况乃人事。故殴伤咒诅, 法所不原,詈之致尽,则理无可宥。罚 有从首,。妇本 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 原死补冶,有允正法。”诏如渊之议, 吴免弃市。 • —选自《宋书· 孔季恭传 》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
4、“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定 五服:五等丧服制度。古代以丧服为标准, 表示亲属关系的亲疏尊卑的制度。 斩衰:丧期为3年(如子为父母、媳为公婆、 妻妾为夫等) 齐衰:丧期分3年、1年、9月、5月、3月 (如夫为妻、父为子、孙为祖父母、侄为 伯叔父母、兄弟之间等) 大功:丧期为9个月(如堂兄弟之间等)

总之,尽管这一时期各割据政权 存在时间相对短暂,但总的来看, 在前后近370年的时间中,封建法律 还是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与汉朝相 比,至北朝末期,法律的面貌已经 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立法宗旨上, 唐律“一准乎礼”的基调此时已基 本确定,礼律融合的过程基本完成,
• 儒家的礼义道德观念一一化为具体 的法律条文和相应的制度,汉朝盛 行的“春秋决狱”已无存在必要; 在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上,唐朝的几 种法律形式都已出现,法典的体例 结构逐渐趋于科学和合理,典型的 “封建制五刑”的刑罚体系也已基 本成型。
• (2008年司考真题,多选)
58.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 学著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 的? A.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 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 法律效力 B.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 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C.美国有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 出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 义 D.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 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2007年司考真题,多选)

第四,这一时期大地主、门阀贵 族与官僚三位一体,掌握国家统治 权,这些人本身信奉儒家学说,且 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这样使儒家 的礼教观念自然渗透到法律之中。 由此促进了法律进一步儒家化,为 唐律“一准乎礼”、“礼法合一” 提供了重要前提基础。
• 第五,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儒学、 玄学、佛学相互交织彼此吸收。特 别是律学家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法 典的编撰、解释,使得这一时期的 立法技术及法典编撰不论是体例、 内容及表述等均大大超过前代的立 法水平。
魏晋南北朝立法概况
3、南北朝
南朝:无大建树。
刘宋:未制律,沿用《晋律》 萧齐:仍沿用《晋律》。王植改定律注。 萧梁:制《梁律》20篇(删除《晋律》的“游 辞
费句”,改“诸侯”篇为“仓库”篇),《梁令》 30卷。
陈陈:《陈律》30卷,篇目与《梁律》同;又 制令、科各40卷。
魏晋南北朝立法概况
北朝:立法优于南朝
案例分析

渊之,大明中为尚书比部郎。时安陆 应城县民张江陵与妻吴共骂母黄令死, 黄忿恨自经死,值赦。律文,子贼杀伤 殴父母,枭首;骂詈,弃市;谋杀夫之 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江陵 骂母,母以之自裁,重于伤殴。若同杀 科,则疑重;用殴伤及骂科,则疑轻。 制唯有打母,遇赦犹枭首,无骂母致死 值赦之科。

在立法技术上,封建律学在这 一时期所获得的长足发展,推进了 封建法典编撰水平的明显提高。为 唐律最终成为当时周围国家封建立 法的楷模、以至成为世界封建法律 的典型代表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 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承先启 后,确实起到了连接汉唐两个高峰 的桥梁作用。
魏晋南北朝立法概况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l、三国:皆沿用汉律,又各有立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
5、刑罚制度的变化
A、缩小连坐范围,出嫁女不追还从坐;
B、宫刑正式废除;
C、流刑区分里等,成为仅次死刑的重刑;
D、徒刑以年分等,名称规范;
E、杖刑和鞭刑也以数额分等。
封建五刑初成规模。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先欣赏当时智破疑案小故事 •
• 知主非盗,乃捕沙门
后周柳庆,初仕魏为雍州别驾。有贾人持 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每欲出行, 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失之,谓是主 人所窃。诣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疑 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臵何处”?对曰: “常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 “无。”曰:“与人同饮乎?”曰:“向者曾与 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 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 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 失之金” • (《折狱龟鉴》卷一)。
本章概述
• 在4000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汉朝 和唐朝无疑是两个辉煌灿烂的经济文化 高峰,在这两个高峰之间,经理了360余 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这个时 期法律制度赖以发展的历史环境非常复 杂而特殊,但这个时期的法律毕竟为隋 唐时期封建法制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各 种基础,是由秦汉通往隋唐的不可缺少 的桥梁。
小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乱、 大分裂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王朝更替急骤。 为了生存和持久地统治,秦汉以来封建法律 的重要原则和制度为各个王朝所继承和发展, 并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为隋唐封建法制的 完备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其承上启下 的作用在中国法制史上极为突出,这也是这 个时期封建法制的最主要特征。

第二,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第一次 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入主 中原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汉文化,相继大 规模编撰法典,使得中国封建法律发展 进程不仅没有中断,反而在各少数民族 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政策而使秦汉以来 汉族法律文化跨越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鸿 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继承、丰富和发 展。

第三,这一时期虽然从全国来看 是分裂局面,但就每个王朝而言, 仍然是独立完整的中央集权制的封 建政权。他们开创了政治、法律制 度的诸多创新,均对隋唐及后世产 生了深刻影响。
北魏:《北魏律》20卷,体例内容皆有发展。 东魏:《麟趾格》 西魏:《大统式》 北齐:《北齐律》12篇949条,特点:A、合 “刑 名”、“法例”为“名例”冠于律首;B、设“重 罪十 条”,至隋确立为“十恶”;C、“法令明审,科 条简 要”,完成了汉代以来法典由繁至简的过程。 北周:《大律》25篇1537条;《刑书要制》。
1、司法机构
中央:1)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 2)曹魏在廷尉之下设律博士。 3)尚书台下设机构分工细密, 刑部初成规模; 4)御史台除监察职能外,审判 职能明显加强。 地方:沿汉末分为州、郡、县三级,权 力随中央司法权的加强而有所减弱。
魏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2、诉讼审判制度 (1)死刑奏报制度建立
•秦汉:郡守有决定一般死刑之权(贵族 犯罪和重大案件除外)。 •曹魏:除谋反、杀人罪由州牧、刺史决 定死刑外,其余必须报请皇帝批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成就 (1)名例律形成 (2)篇目设臵更加合理
(3)法律注释日趋规范
(4)法典条文向简约化发展 (5)法律形式多样且区分明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
二、法律进一步儒家化 1、“八议”入律。八议:指八种封建权贵 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享受减免刑罚的制度。 这八种人为: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 功、议贵、议勤、议宾。原则是“大者必议, 小者必赦”。源于西周的“八辟”,秦自商 鞅变法后废止,汉改称“八议”,三国曹魏 《新律》正式入律,沿用至清。
课堂练习
• 57.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 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 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 度。 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 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 制度。 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 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 帝对民众的体恤。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
2、“官当”制度 官当:封建时代以官爵抵罪的制度。源于 《晋律》,《北魏律》有明确规定,《陈 律》中正式出现“官当”一词。沿用至宋。 3、“重罪十条”的确立 重罪十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和伦理 道德的罪名。包括:反逆、大逆、叛、降、 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至隋定为“十恶”。《北齐律》入律。
★曹魏:曹操时定《甲子科》
明帝曹睿时制《魏律》18篇,亦称《新律》。 《魏律》的特点:1)《具律》改名为《刑 名》,位列第一篇 ; 2)增加篇目,调整内容 3)八议正式入律。此外,还改订了刑罚制度。 ★刘蜀:诸葛亮制《蜀科》
★孙吴:制定科条
魏晋南北朝立法概况
2、两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四年颁布《晋律》,共20篇、 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变化发展
小功:丧期为5个月(如为兄弟之妻、夫之 兄弟、外祖父母、姨、舅等) 缌麻:丧期3个月(如为高祖父母、族伯叔 父母、族兄弟、岳父母等) 准五服制罪即以亲属血缘关系作为定罪量 刑的依据。刑事上,若犯重罪,血缘关系 越近,连坐处刑越重。若亲属相犯,卑犯 尊,服制越近,处刑越重;尊犯卑,服制 越近,处刑越轻。相奸,关系越近,处刑 越重;相盗,关系越近,处刑越轻。民事 上,服制决定婚姻、赡养和继承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