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资源开发摘要: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关键词:石柱;土家族;啰儿调;黄水;西沱;千野草场一、石柱县旅游景点介绍(一)、石柱县城旅游景点1、巾帼英雄秦良玉石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谥号“忠贞”。
明朝末期女将军。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郭沫若吟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先”。
县城依然保留秦良玉的遗迹——太保祠,座落于县城良玉广场的秦良玉塑像,再现秦良玉英姿,栩栩如生,底座为白杆兵征战图大型浮雕。
2、万寿寨遗址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海拔1490米。
奇峰突兀、山顶平阔、四周险峻。
山上有一座古寨,名曰“万寿寨”。
寨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兵营、点将台、官厅、前中后三道寨门等遗址。
前寨门额刻“万寿山”三个大字,据传为秦良玉亲笔书写。
是秦良玉率土家白杆兵筑寨御敌的遗址。
(二)、石柱土家民俗1、摆手舞土家族是石柱县的主要民族,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
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
一般在晚上,不分男女老少,穿上土家服饰,成群结队涌向摆手堂。
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
2、土家啰儿调2006年6月,石柱“啰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
“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土家族“啰儿调”民歌,是土家人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男女青年的“情歌”,打柴放牛的“山歌”,农田劳动的“薅秧歌”和“薅草锣鼓”,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办丧事时的“孝歌”等。
石柱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也闻名巴渝。
(三)、石柱县西沱古镇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南岸,依山傍水,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其特色标志是吊脚楼。
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蜿蜒,盘旋而上。
江中遥望,宛如云梯,直上云霄,称之为“云梯街”。
其独特建筑被誉为古建筑之经典,又称“通天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美称,至今古貌完整。
2003年,西沱古镇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四)、石柱县千野草场千野草场位于石柱县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宽广平坦,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
6600公顷的草场里芳草青青,牛羊成群,山草相连,拥有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芽、万亩柳杉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
(五)、石柱县黄水镇黄水盛产黄连,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中外驰名于“中外黄连城”。
以黄水镇为中心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分为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和黄连城风景区两片。
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处750米,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景区内重岩叠嶂,奇山异水随处可见,有“玛瑙城”、“十二花园姊妹山”等绮丽景观。
森林公园内有各种植物5000余种,其中药材1700多种。
是珍稀植物水杉的仅存地之一,现有国家林业部挂牌保护的水杉古树28株。
挂牌为“中国一号”具有当代“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母树,位于黄水镇横庙村,其胸径1.7米,树高45米,虽经400余年的沧桑,至今仍旁枝斜逸,生机勃勃,蔚为壮观。
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的青睐,日本专家曾三度考察过此树。
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一)、选择最有特色的资源开发比如黄水镇,因为它的夏季凉爽无比,可以开发成避暑圣地。
(二)、因地制宜,突出石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比如石柱的啰儿调和摆手舞,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土家族民族特色和风情。
(三)、创造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景观土家族的民族服装特别好看,如果开发,一定会会让人眼前一亮。
(四)、开发过程中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稳态平衡,不要肆意破坏黄水的水杉母树要好好保护,那是国家财产。
还有其他资源也如此。
石柱旅游景点介绍——邮票中的石柱石柱旅游景点主要有西沱古镇、千野草场、黄水、龙河岩棺、万寿寨等,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土家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啰儿调、巾帼英雄秦良玉等。
我们可以通过国家邮政局所发行的邮资票品和石柱县邮政局的风景日戳及纪念戳去认识石柱!了解石柱!邮游石柱!石柱旅游景点一:土家民俗土家族是石柱县的主要民族,1999年10月1日国家邮政局为纪念建国50周年而发行的“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第15枚为土家族。
邮票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一对朝气蓬勃的土家儿女在跳舞,跳的就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摆手舞”。
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
一般在晚上,不分男女老少,穿上土家服饰,成群结队涌向摆手堂。
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摆手唱歌。
一人唱众人和,歌声动人心魄,通宵达旦,尽兴而归。
石柱旅游景点二:西沱古镇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坐船到达石柱县的西北门户,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的西沱古镇。
古镇街道青石筑就,垂直于江岸沿山脊走向,113个台阶和1124阶石梯,长达5华里。
——吊脚楼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蜿蜒,盘旋而上。
江中遥望,宛如云梯,直上云霄,称之为“云梯街”。
其独特建筑被誉为古建筑之经典,又称“通天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美称,至今古貌完整。
2003年,西沱古镇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石柱县邮政局于2004年5月1日将“西沱云梯街”的独特建筑风貌镶嵌在风景日戳之中,又2007年8月15日又将“西沱云梯街”纳入个性化邮票。
石柱千野草场石柱旅游景点三:千野草场从古镇出来乘车途经千野草场,景区位于石柱县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平均海拔1300米,地势宽广平坦,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
6600公顷的草场里芳草青青,牛羊成群,山草相连,拥有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芽、万亩柳杉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
2007年8月15日石柱县邮政局将千野草场嵌入风景日戳,又分别于2004年11月18日和2007年8月15日以个性化邮票展示千野草场的美景。
石柱旅游景点四: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再驱车前往到达位于石柱县东北部七耀山山原上,以中外驰名的中国黄连城,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的黄水镇为中心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分为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和黄连城风景区两片。
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处750米,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景区内重岩叠嶂,奇山异水随处可见,有“玛瑙城”、“十二花园姊妹山”等绮丽景观。
森林公园内有各种植物5000余种,其中药材1700多种。
是珍稀植物水杉的仅存地之一,现有国家林业部挂牌保护的水杉古树28株。
挂牌为“中国一号”具有当代“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母树,位于黄水镇横庙村,其胸径1.7米,树高45米,虽经400余年的沧桑,至今仍旁枝斜逸,生机勃勃,蔚为壮观。
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的青睐,日本专家曾三度考察过此树。
——水杉公园内有各种植物5000余种,其中药材1700多种。
是珍稀植物水杉的仅存地之一,现有国家林业部挂牌保护的水杉古树28株。
挂牌为“中国一号”具有当代“活化石”之称的水杉母树,位于黄水镇横庙村,其胸径1.7米,树高45米,虽经400余年的沧桑,至今仍旁枝斜逸,生机勃勃,蔚为壮观。
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的青睐,日本专家曾三度考察过此树。
1972年,周恩来总理将该树上精选的2公斤种子送给朝鲜领袖金日成主席,在朝鲜土壤上生根,维系着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石柱县邮电局在1992年3月10日国家邮电部发行《杉树》特种邮票时,特制作发行“水杉一号母树原地纪念封”一枚,并刻制纪念戳一枚。
石柱县邮政局又在2000年8月18日启用“水杉一号母树”风景戳一枚。
石柱黄水公园油草河红树林石柱县城巾帼英雄秦良玉游览了森林公园的美景来到石柱县城,石柱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谥号“忠贞”。
明朝末期女将军。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明史》载:良玉幼从父习武,夫亡子幼袭土司职,北征辽东,镇守榆关(山海关),抗击后金。
崇祯三年,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帝优诏褒美,平台召见,赋诗四首以褒其功。
川黔平乱,屡建奇功。
战功卓着,官封四川总兵、太子太保、忠贞侯爵。
郭沫若吟诗称赞秦良玉是:“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先”。
县城依然保留秦良玉的遗迹——太保祠,座落于县城良玉广场的秦良玉塑像,再现秦良玉英姿,栩栩如生,底座为白杆兵征战图大型浮雕。
2004年11月18日发行的《锦绣石柱》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就有秦良玉塑像。
万寿寨遗址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的万寿山,海拔1490米。
奇峰突兀、山顶平阔、四周险峻。
山上有一座古寨,名曰“万寿寨”。
寨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兵营、点将台、官厅、前中后三道寨门等遗址。
前寨门额刻“万寿山”三个大字,据传为秦良玉亲笔书写。
是秦良玉率土家白杆兵筑寨御敌的遗址。
山寨两侧有两座天然形成,貌似男女的石砫峰,前寨南侧一座高约70米,其体态俊逸俏丽,前胸丰满,婉若依山静座翘首盼郎归的土家少妇,人称女石砫峰;隔山相望,耸立着高约100米的石砫峰,高冠微髯,酷似憨厚的土家汉子,人称男石砫峰。
石柱县原名石砫县,据《石砫厅志》载,县名取之于此,1959年更为现名。
石柱县邮政局于2000年8月18日启用“女石砫”风景戳一枚,2004年11月18日和2007年8月15日又发行“男女石砫”个性化邮票。
石柱旅游景点五:龙河岩棺流经石柱县境内的龙河,三河乡四方石至下路镇哭儿塘等处,离河面15至30米高的悬岩绝壁上凿有“岩棺”,130多处,2000多穴。
两穴以上一组,密如蜂房,纵横交错,条口横式和方口纵式,条口横式较多,墓穴一般长2米、宽0.7米、深0.8米。
下边激流,上边悬崖,四面八方无路可攀。
经文物考察队拉绳到绝壁上考察,岩棺内大部分是空的,只有少数岩棺内有残存的人骨及殉葬的陶器古文物。
于岩棺的最早记载是唐代的《朝野合载》,曰:“五溪蛮,父母死于户外,临江半壁凿龛以葬之。
”石柱县邮政局于2004年11月18日发行“龙河岩棺”个性化邮票,由于2007年8月15日启用“龙河岩棺”风景日戳一枚。
石柱龙河岩棺石柱旅游景点六:土家啰儿调2006年6月,石柱“啰儿调”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里。
“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土家族“啰儿调”民歌,是土家人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男女青年的“情歌”,打柴放牛的“山歌”,农田劳动的“薅秧歌”和“薅草锣鼓”,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歌”,办丧事时的“孝歌”等。
石柱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流传在石柱民间,经由在石柱任教的蓝河先生收集整理,并由金鼓先生根据原来的歌词加以改进,使歌词显得更加好听易记,而蜚声中华大江南北,以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柱土家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