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概述 (1)1总则 (3)1.1评价目的与原则 (3)1.2编制依据 (3)1.3评价范围和时段 (8)1.4评价内容及重点 (8)1.5评价方法 (9)1.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9)1.7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4)1.8评价工作程序 (16)2规划概述与分析 (18)2.1规划概述 (18)2.2规划协调性分析 (24)2.3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45)2.4零规划环境发展趋势 (45)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7)3.1自然环境概况 (47)3.2社会经济概况 (50)3.3资源赋存与利用概况 (53)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4)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63)3.6生态红线 (67)3.7规划实施回顾性评价 (68)4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4)4.1规划方案环境制约性因素分析 (74)4.2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75)4.3评价因子筛选 (78)4.4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9)5资源承载力分析 (81)5.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81)5.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81)5.3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83)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4)6.1规划方案开发强度分析 (84)6.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3)6.3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8)6.4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9)6.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01)6.6环境风险分析 (103)6.7规划景区旅游开发总量控制 (105)7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106)7.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106)7.2后续管控要求 (111)8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16)8.1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16)8.2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17)8.3生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措施 (119)8.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22)9环境管理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124)9.1环境管理 (124)9.2环境监测计划 (125)9.3跟踪评价 (126)9.4下一层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27)10评价结论与建议 (129)10.1评价结论 (129)10.2建议 (143)概述在国家、地方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政策背景下,彭水县迎来后发赶超的全新时代和关键转折点,多重优惠政策的叠加成为项目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渝办发[2012]24号)按“一年全面启动、三年上档提质、五年整体跨越”总体要求,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重庆旅游“第三极”、摩围山区旅游经济高地、国内重要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
《彭水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彭水“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努力建成中国知名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以鸟江画廊为主线,重点开发乌江画廊·阿依河旅游区、乌江画廊·水上休闲运动旅游区、摩围山旅游区、郁山古镇旅游区,形成“一线四区”旅游发展大格局。
根据《重庆市彭水十三五规划》可知:创建3个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升鞍子苗寨、周家寨、佛山寨、桂花新村、昌蒲塘、桃花山庄、玉泉新村、长生、岩东、阿依山、兴隆村苗家寨、平安爱情花海、阿依林海、漆园林场等乡村旅游产品,择优选择3~4家进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七)着力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新政策指导下,抓住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契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坚持有步骤、分重点、讲效益的开发原则,逐渐形成“三线三片多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适度推出以阿依山、大同等为主的彭桑路片;以平安(爱情花海)、鹿鸣合理林场、太原齐耀山林场为主的彭石公路片;以普子小河电站、联合乡阿依林海红豆杉基地为主的大坪盖扶贫片。
为此,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重庆何方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位于普子镇、芦塘乡和联合乡的交界处,规划面积12.58km2。
规划区离重庆主城区直线距离170km,离彭水县县城直线距离35km,319国道、渝怀铁路、G65包茂高速从规划区旁边经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布局为结构为一轴五片区,一轴指以牛栏坪至大大坪的一条休闲观光轴线为主轴线,五片指核心小镇、生态度假区、养生养老区、运动休闲区、密林禅修区。
规划建设用地40hm2,包括居住用地面积25.98hm2,酒店用地8.40hm2,商业用地面积5.06hm2,寺庙用地面积0.56hm2。
规划至2024年,游客年接待人数将达到约30万人次,常住人口达到约2.5万,将以三阶段各33%增幅实现目标。
规划区重点项目主要有景区大门、水街、轻钢别墅、集装箱旅馆、鸟巢会所、亲水平台、养生别院、产权式酒店、滑雪滑草场、观景栈道、运动场、儿童公园、露营基地、高山自行车有氧运动中心、野外拓展、CS户外训练基地、林下观光养殖及狩猎基地、DIY农场、步行游道等。
配套建设交通、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能力。
由于规划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目前已修建接待中心、木屋别墅及公园(尚未投入运营),规划区主体内容基本按照《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本规划环评回顾规划区已实施规划以来存在的环境问题形成对后续规划实施的环境合理性分析和规划调整建议,通过采取措施预防或减轻划实施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及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相关规定,需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受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由我单位承担《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司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计划,确定报告书的评价重点、评价等级、评价方法等编制内容。
随后开展了全面的环境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工作。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等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现按规定程序上报,敬请审查。
在报告书编制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彭水县环保局、彭水县国土局彭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一并致谢!1总则1.1评价目的与原则1.1.1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1.2评价原则(1)一致性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致,并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一致。
(2)整体性评价将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3)层次性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将充分考虑规划的层级和属性,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
(4)科学性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
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订,2016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7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正,2012年7月1日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2018年1月1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施行)。
1.2.2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令第559号);(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3)《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保部2015年第61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6)《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1162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687号,2017年10月7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令第204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0)《土地复垦条例》(国令第592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12)《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1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4)《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15)《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16)《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发[2015]179号);(17)《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04.25);(20)《“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环环评[2016]95号);(21)《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生态[2016]151号);(22)《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1162号);(23)《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4)《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25)《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26)《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施行);(27)《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2007年9月4日施行);(28)《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