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高一地理备课组执教:时间: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二、预习内容
根据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角定义:
【同一地点】两种情况:⑴回归线以外(假如为40°N)则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⑵回归线之间:直射某地时,。
具体过程如10°N。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一年中有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北纬23º26’之间的,
当直射点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赤道与南纬23º26’反之。
【同一时刻】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如:,当太阳直射北纬23º26’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当太阳直射南纬23º26’
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举例学生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10°N,北京( 120°E 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亚马孙河口(50°W 0°)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只与纬度相关与经度无关】
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思考练习】北京的热水器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是节气?最小夹角为是节气,一年中调整的最大幅度为。
试推出。
【课下作业:】见学案:30°N处,楼高为25米,楼距为25米,则一年中约有几个月挡住太阳光?
课内探究学案
1.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
乙
丙
2.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直接套用。
根据太阳直射点一年之中总是在南北回归
例如:计算6月22日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图中清楚地
(1)北极圈与北回线之间纬度相差43°8622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北极圈上太阳高度是90°-43°8′=46°52
(2)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差90°,6月22日,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90°=0
(3)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相差23°26′,6月22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23°26′=66°34
(4)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纬度相差46°52′,6月22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46°52′=43°8
结论:求某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用90°减去该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1.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如图所示,α+H=90
2.
建筑物正午影子的长度是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的。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
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间变化,造成建筑物影子长短的时间变化。
如下图
建筑物采光的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太阳最低时(即太阳高度角最小,日影最长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如下图,在北半球某地,纬度为φ,楼高为h,若冬至日的太阳也能照到一楼,则全年一楼阳光充足)。
在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面积和采光良好的情况下,两
幢楼之间的最适合距离是:L=h cot\
学与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