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介质物理(2)

电介质物理(2)


v v P∞ = ε 0 (ε ∞ − 1)E
而松弛极化(慢极化,如偶极矩转向极化、 热离子极化)就可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其极化 就不再象在静电场那样,而是出现一与时间有关 的松弛极化强度Pr。 于是,在交变电场下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表示为:
v v v P = P∞ + Pr
•热离子极化
设:

缺陷区
二、复介电常数 相对介电常数的定义:
v C D ε= = v C0 ε0E
实数
r v D 在直流电场下: D与E同相,ε = ε0E
在交变电场下:
& = E e jωt 设:E m
1).理想介质(无松弛极化): 2).有松弛极化:
& = D e j ωt D m
& = D e j( ωt −δ ) D m
∞ & = jωE( t )ε 0 ε ∞ + (ε s − ε ∞ ) ∫ ϕ( x ) cos ωxdx 0 ∞
无功电流部分 有功电流部分
& + ωE( t )ε 0 (ε s − ε ∞ ) ∫ ϕ( x ) sin ωxdx
0

& I( t ) dE & & Q J( t ) = = ε0ε = ( jωε′ε 0 + ωε′′ε 0 ) ⋅ E( t ) S dt ∴ ε′ = ε ∞ + (ε s − ε ∞ ) ∫ ϕ( x ) cos ωxdx = ε ∞ + (ε s − ε ∞ ) ⋅ C(ω)
−t τ
如E = E(t) 则:Pr t) ( =
−∞
∫ dPtຫໍສະໝຸດ ri= ε(ε s − ε ∞) E(t i)e ⋅ 0 ∫
−∞
t
t

t−ti τ
dt i ⋅ τ
dt i ⋅ τ
P( t ) = ε 0 (ε ∞ − 1) ⋅ E( t ) + ε 0 (ε s − ε ∞ ) ∫ E( t i ) ⋅ e
U - kT
当E ≠0时,∆n ≠0
U-∆U U+∆U - - n n kT kT - +∆n ⋅ ν ⋅e t ∆n= -∆n ⋅ ν ⋅e ⋅ 6 6 δ ∆U=E⋅ ⋅q 2 ∆U ∆U ∆U ∆U U U - - - - kT kT d∆n n kT kT kT kT = ⋅ ν ⋅e -e -∆n⋅ ν ⋅e +e e e dt 6 ∆U ∆U - ∆U ∆U U kT kT - - kT n e -e kT kT =ν ⋅e -e ⋅ ⋅ ∆U e -∆n ∆U 6 - e +e kT kT ∆U ∆U U - - kT 1 kT kT 令ν ⋅e -e = e τ
弛豫函数与电介质的形态和外加 电场无关,而是由介质成分和结 构及温度确定的函数,且满足归 一化条件:

称为弛豫函数或后效 函数(After-Effect Function)。
∫ ϕ(t )dt = 1,(如∫
0 0

e
−t
τ
τ
dt = 1)
二、电流~时间关系(Kramers-Kroning公式) 电流~时间关系(Kramers-Kroning公式 公式) U ∆U ∆U(t2)

U´
U′ > U δ a 1、2间距 ν a 离子振动频率 na 单位体积内弱 联系离子数
δ


2∆U
当E=0时: n 沿x轴正向的可移动离子数 为: 6 在单位时间里 n 从1位向2位移动的离 子数: ⋅ ν ⋅e 6
U - kT
n 从2位向1位移动的离 子数: ⋅ ν ⋅e 6 达到动态平衡时,极化 强度: v P=∆n⋅q⋅ δ=0
本章讨论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电介质极化行为,情 况就不同了。在交变电场中,极化的方向随电场的 方向变化而变化,如电场的频率很高,极化可能就 跟不上电场的变化。 一般的无线电工作频率<5×1012Hz,2 ×10-13s, 在其周期内,位移极化(电子、离子)仍有足够的时间建 立,极化机理与静电场极化相同。极化强度可表示为:
t1 t2
t3
t4
t
∆U(t1)
t
由Hopkinson迭加原理 I1 ( t − t 1 ) = (C s − C ∞ ) ⋅ ∆U( t 1 ) ⋅ ϕ( t − t 1 ) I 2 ( t − t 2 ) = (C s − C ∞ ) ⋅ ∆U( t 2 ) ⋅ ϕ( t − t 2 ) LLL I i ( t − t i ) = (C s − C ∞ ) ⋅ ∆U( t i ) ⋅ ϕ( t − t i )
−∞

t−ti τ
电介质的损耗和复介电常数
一、介质损耗 一般概念: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即 在电介质中由电能转变为热能而损失的 能量,这一物理现象称为介质损耗。 损耗能量的一般表达式为:
1 T W = ∫ U( t ) ⋅I( t )dt T 0
电介质损耗的计算: 1. 在直流电场下 I
t t
如外加电场持续时间足够长,则积分推广到∞ dU(t − x) I(t)(C s − C ∞) = ⋅ a ∫ dt ⋅ϕ(x)dx 0

全电流公式(Kramers-Kroning公式):
dU( t ) dU( t − x ) I( t ) = C ∞ ⋅ + (C s − C ∞ ) ∫ ⋅ ϕ( x ) ⋅ dx + G ⋅ U( t ) dt dt 0
电介质物理
第二章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
极化的建立过程
在电场的作用下,极化的建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如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需 10-16~10-12秒,松弛极化,如偶极矩转向和热离子极化需 10-10秒或更长,对静电场来说是有足够的时间让极化建 立起来。 E、P E P t t0
无功电流 有功电流
介质损耗 ω ′′E 2 W= ε m 2
& ε′′ωE ε ′′ = tgδ = & ε ′ωE ε′
弛豫现象和德拜方程
一、弛豫现象 实际介质的极化形成滞后 于外加电场,并随时间电场作 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 象称为弛豫现象。 这一过程同时伴随一随时 间而衰减的电流,称为吸收电 流(或剩余电流)。 E
ε * ⇒ 复介电常数
v Dm D * − jδ v = ε = ⋅e ε0E ε0E m = ε cos δ − j ε sin δ = ε′ − jε′′
ε′、ε′′的物理意义: & 1 dQ dσ dD & & J = I/S = ⋅ = = = εjωE S dt dt dt & = ε′ − ε′′)jωE ( & & = jωε′E + ε′′ωE
Pr τ小 τ大 Pr Pr P∞ P=P∞+Pr t t
P = ε 0 (ε S − 1)E 当电场变化∆E,极化强度变化为 ∆P = ε 0 (ε S − 1) ⋅ ∆E Q ∆P∞ = ε(ε ∞ − 1)∆E ⋅ 0 ∴ ∆Pr = ∆P − ∆P∞ = ε(ε s − ε ∞)∆E ⋅ e ⋅ 0
W= 1 ∫ U ⋅ Idt T0
T
IC
IR
1 = ( ωC + ) ⋅ U 2 R S = ⋅ γ ⋅ (E ⋅ d ) 2 d = γE 2 ⋅ V γ为介质的电导率 V为介质的体积
对实际介质,存在 漏电流,在直流电 场下,将会造成介 质损耗。
2.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
设:U(t) U m ⋅ sin ωt;E(t) E m ⋅ sin ωt = = 则介质中的全电流为: = ∞ +( I(t) I(t) I r t) ε 0 ε ∞S ε(ε − ε ∞)S Umω U m ω cos ωt + 0 s ⋅ ( cos ωt + ωτ sin ωt) ⋅ 2 d d 1 + ωτ) ( = I ∞m cos ωt + I rrm cos ωt + I ram sin ωt = = I ∞m + I rrm) ωt + I ram sin ωt ( cos
U
I a 有功电流振幅 tgδ = = I r 无功电流振幅
电介质的损耗可用损耗角正切tgδ来表征。 电介质的损耗可用损耗角正切tgδ来表征。
实际介质
I I∞ IR 位 移 极 化 导 化 漏 极 质 弛 介 松 Ir
Ira Irr
IR
I I∞ δ ϕ U
I ra + I R ∴ tgδ = I rr + I∞
− t τ
∆U kT

∆U kT
nq δ Pr = ∆nqδ = ⋅ E ⋅ (1 − e ) = Prm (1 − e ) 12kT
2 2 − t τ − t τ
讨论: 1、∆n,Pr 与时间t有关: t = 0 ⇒ ∆n、Pr = 0 t → ∞,Pr = Prm 2、τ的物理意义: τ— 电介质松弛极化的时间常数 1 U kT τ= e 2ν τ − 表示极化快慢的常数 3、τ,∆n,Pr 与T,U有关

三、Kramers-Kroning色散方程(与频率的关系) Kramers-Kroning色散方程 与频率的关系) 色散方程( 当已知电介质的全电流关系,就可以求出复介电 常数与频率的关系。
& 如:E = E m e jωt ,并暂不考虑漏电流,由全电流公式: I(t) & & = = jωε ∞ ε 0 E(t) jω(ε s − ε ∞)ε 0 E(t) ϕ(x)e − jωx dx + J(t) ∫ S 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