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判别及检验
传统手工鉴定
• 2.3 初步生化结果判定 • 反应序号A1:典型反应判定为沙门氏菌 属。如尿素、KCN 和赖氨酸脱羧酶3 项 中有1项异常,按表4 可判定为沙门氏菌。 如有2 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
传统手工鉴定
• 2.3初步生化结果判定 • 反应序号A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 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但需要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 反应序号A3:补做ONPG*。ONPG 阴性为沙门氏菌,同时赖氨酸脱羧 酶阳性,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
两个区域内的菌落研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1 min,并 对着黑暗背景进行观察,任何程度的凝集现象皆为阳性反应。
传统手工鉴定
• 3.2血清学分型
• 用抗血清对所分离菌种的菌体O抗原、表面Vi抗原、第I相和第II相
H抗原进行凝集试验 • 用A~F 多价O 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在
• 1.设置对照 空白对照 蒸馏水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非目标菌的 含有检测序 DNA 列的DNA 或质粒
• 2.反应体系
PCR扩增
• 根据不同待测菌选择相对应引物与反应参数
PCR扩增
•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1.用电泳缓冲液制备1.8%-2%琼脂糖凝胶,55℃-60℃时
加入溴化乙锭至终浓度为0.5μg/mL
治疗
预防
一般可用抗生素(除肉毒)促排,及时给予特效解毒 剂
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彻 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底杀灭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去除原因食品后,不再有新的患者。 临床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基本相同。 短时期内多人发病,无人传染人的现象。
中毒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食品:肠毒素检测,定性 培养和血清分型 食品:定性培养 操作者:粪便培养 动物:粪便,生病动物的 尸检材料培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
霍乱弧菌(症状与) 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
感染者污染的食物或 从污染的环境获得
食品: 血清分型 病例: 血清分型
蜡样芽孢杆菌
骤起腹痛、腹泻、水样便, 调味酱、米粉、布丁、 食品:定性培养 香肠、肉块 恶心,呕吐较少,少数患 病例:粪便培养 者有发热。 火腿/肉片/调味酱 呕吐、发热、腹泻、黄绿 /奶油 色糊状便;重症呈暗绿色 水样便海水样便。粘液多, 有腥臭味,有时可排出片 状伪膜。 食品:肠毒素检测 食品加工者:培养鼻孔、 皮肤病变 病人:粪便、呕吐物
食堂用水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食物中毒相关概念
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或者把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 ( 不属于传
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 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 因而进行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体 中毒原因 有毒成分 潜伏期 临床特点 预后 细菌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活菌或肠毒素 1-24h(肉毒1-5d)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化学物质,原因 不明 特殊食品或误食 特殊毒素或毒物 快速,甚至仅数分钟
多伴有发热,胃肠炎(除 胃肠炎症状,常伴神经、 肉毒) 血液系统症状 良好 不及时治疗,预后差
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 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
疑为食物中毒。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
患病学生就诊。(其他的详细信息见教案)
判 断 为 什 么 类 型 的 中 毒 事 件
非细 菌性 食物 中毒 快速检验 (PCR)
⒉。侵袭性大肠杆 菌 ⒊。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E.coli O157:H7和其它) 不典型
水样腹泻、腹痛、恶心、低热。每天
腹泻可达8~12次。 发热、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粪便中 有少量粘液和血。 一般3~10天发病,常有突发性的腹 部痉挛,有时类似于阑尾炎的疼痛。 有的病人只有轻度腹泻;有些病人由 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 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水样 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 5.病患血常规检测共收集了140人的血常规结果,白细胞
升高占28%,中性粒细胞升高占61%。部分病例碱性磷酸
酶升高。
• 由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腹泻(黄 色水样便)、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低 热等,初步怀疑为患者感染的可疑菌可能为以下几种。
病原菌
沙门菌
临床症状
特征食品
现象
黄色 红色 或不 变色 黑色 气泡 黄色 斜面 红色 或不 变色
说
明
葡萄糖阳性 葡萄糖阴性 产H2S 产气 乳糖和(或)蔗糖阳性 乳糖和(或)蔗糖阴性
底层
传统手工鉴定
• 2.2、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的同时,可直接 接种蛋白胨水 (供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 (pH7.2)、氰 化钾 (KCN) 培养基,也可在初步判断结果后从营养琼脂平板 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36 ℃±1 ℃培养18 h~24 h,必要时可 延长至48 h,按下表判定结果。 • 将已挑菌落的平板储存于2 ℃~5 ℃或室温至少保留24 h,以备 必要时复查。
食物中毒案例
PPT制作: PPT讲解: PPT整理:
案例回顾
• 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
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 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根据学校报告,6
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
生理盐水中自凝者为粗糙形菌株,不能分型。
• 多价抗血清凝集后再用分别代表每个O血清群的单价因子血清定群。 再按照确定的O群,分别用H因子血清检测第I相和第II相H抗原,综
合O、H以及Vi因子血清检查结果,判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
关于收集到的病患的检验
• 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 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 短期内集中发病常被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散发或潜伏期较长病例常被诊断为胃肠炎或其他疾病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区别
传统手工鉴定
• 2.生化反应 • 2.1 •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
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接种针不要灭菌,直
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于36 ℃±1 ℃ 培养18 h~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观察菌落特征。
初步生化:三糖铁(TSI)
生蔬菜
沙拉,水,奶酪
食品:定性培养和血清 分型 病例:粪便培养、血清 分型和肠毒素产生;侵 袭性试验
牛肉,生奶
志贺菌属
被感染的操作者 污染食品,通常 不是食物传染的
食品:粪培养和血清分 型 病例/操作者:粪便培 养和血清分型
产气荚膜梭菌
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 肉、禽类 一般无脓血便,可伴有头 痛、无力及发热。 发热、腹痛、水样腹泻、 呕吐、关节炎、败血症、 胃肠炎症状、发热、亦可 引起阑尾炎。 被感染的人或低等动 物污染的食品 冷藏食品
标本
食品:血清分型培养 病例:血清分型培养 食品加工者:粪一般 禽、蛋、肉 38~39℃,伴有恶心、呕吐,腹痛, (交叉污染的进 腹泻,大便每日3~5次至数十次不等, 口物) 大便常为水样
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等症状。 海产品
副溶血弧菌
埃希氏大肠菌 ⒈产毒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应急检测程序
初步筛查 直接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检验 1.增菌培养、平板分离培养 2.快速检验(PCR)
3.全面生化检验与血清学检验
• 直接涂片 • 取新鲜病患的粪便标本涂片,空气自然干燥后火焰上 加热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
• 若镜检有鱼群状排列弧菌,可怀疑为霍乱弧菌。
• 2.取8-15μLPCR扩增产物,分别与2μL上样缓冲液混合进
行点样,用DNA分子量标记物做参照。 • 3.3V/cm-5V/cm恒压电泳20-40min后用凝胶成像分析 系统记录保存。
PCR结果判定
• 若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未出现条带,阳性对照出现预
期大小的扩增条带,待测样品未出现相应大小扩增条 带,则报告为检验结果阴性。 • 若待测样品出现相应大小扩增条带可判定结果为假定 阳性,此时用传统检测步骤进行确认,最终结果以后 者检测结果为准。
• 增菌培养
⑴ 需氧菌增菌培养基
7.5% NaCl肉汤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 TTB、SC增菌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增菌液
3.5% NaCl APW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肠道菌增菌液 EC
⑵ 厌氧菌增菌
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庖肉培养基
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 直接平板培养 将处理后的检样直接接种于各种平板培养基上 ⑴需氧培养 普通琼脂平板 蜡样芽孢杆菌及其他未知菌 血平板 葡萄球菌、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伊红—美蓝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 麦康凯培养基 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 HE、SS培养基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TCBS培养基 副溶血性弧菌 ⑵厌氧培养 葡萄糖血琼脂平板 CCDA
• (*:邻硝基酚-β-D-半乳糖苷溶液试验:将待检培养物接种3%氯化钠三 糖铁琼脂, 36 ℃±1 ℃培养18 h。挑取1 满环新鲜培养物接种于0.25 mL 3%氯化钠溶液,在通风橱中,滴加1 滴甲苯,摇匀后置37 ℃水浴5 min。加0.25 mL ONPG 溶液,36 ℃±1 ℃培养观察24 h。阳性结果呈 黄色。阴性结果则24 h 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