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一、填空题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 _______ _____ 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 65% 55% 15% 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酒精烧完,棉布酒精烧完,棉布不燃烧烧坏无损无损(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5、化学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就是我们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掘出50多万年前北京人使用火的痕迹。

(1)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

到了三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会“钻木取火”,他们用动物的绒毛用力摩擦木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空。

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

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二、选择题6、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图标指的是( )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7、“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8、“安全生产,人命关天”。

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0、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1、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着火点/C40 240 320~370 700~750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1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4、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15、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

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16、下列关于燃烧及事故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17、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 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三、实验,探究题18、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收集氧气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2)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解析】(1)用嘴吹灭蜡烛火焰是因为气流带走热量,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实验2是隔绝空气,导致蜡烛熄灭。

(2)生活中可用喷水、移走可燃物等灭火方法。

答案:(1)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等(合理即可)2、【解析】(1)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A项表示爆炸性物质,B项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项表示腐蚀品,D项表示禁止烟火,E项表示节约用水,故A、B、D与燃烧和爆炸有关;(3)火柴头斜向下的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答案:(1)钻凿木头时,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2)A、B、D(3)斜向下的火柴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两种情况都回答也可)3、【解析】“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中所用酒精体积分数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通过分析表格信息看出,实验现象与酒精溶液中水的含量有关,水的含量逐渐增加,燃烧越来越弱,可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为棉布不燃烧。

实验②③中棉布无损的原因是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蒸发,降低了温度,没有达到棉布的着火点。

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使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都会导致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

答案:(1)不燃烧(2)实验②③所用酒精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使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4、【解析】灭火毡的灭火是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羊毛和铝质纤维等可燃物在空气中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灭火毡的灭火是隔绝氧气,可以举木材着火用水扑灭等降低温度的灭火方法。

答案:(1)与氧气隔绝(2)温度没有达到羊毛及铝质纤维的着火点(3)木材着火用水扑灭(或其他合理答案)5、【解析】(1)木柴和兽骨能够燃烧,属于可燃物;摩擦能够产生热量可以使木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灭火的原理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如关闭阀门等。

答案:(1)可燃物摩擦生热使木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C2H8N2+4O22CO2+4H2O+N2(3)关闭阀门(或其他合理答案)二、选择题6、【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与人身安全有关的图标认知,图中所示图标是禁止烟火。

7、【解析】选D。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随意升高或降低,A、B错;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和煤的形状无关,C错。

8、【解析】选B。

可燃气体和面粉、煤粉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会爆炸。

【易错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燃烧,放出热量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物质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2)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引起的爆炸,这种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气锅炉爆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