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然法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
社会契约创造了一种道德实体 ,其被动时 称为“国家”,主动时称为“主权者”。
共同体的权力在接受公意指导时,就构成了 所谓的主权。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政治社会中的个人,既参与主权者而成为公
民,又服从法律秩序而成为臣民,
主权的特征
主权不可转让。 主权不可分割。 公意永远公正。 所以,主权是绝对、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权力
不平等的出现
自然状态下,人类是大体平等的 “自然人是幸福的” “回到自然去”
两种不平等:自然(生理)的不平等 政治(精神)的不平等
不平等的出现
土地的私有制导致了不平等的出现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 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 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
➢ 经济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 不平等的顶点
➢ 自然的平等——与自然平等对立的不平等——新自然 状态下的平等。
二、《社会契约论》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 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 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 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不平等的顶点
暴君的出现是不平等的顶点。 在暴君面前,所有人都是奴隶。在“极度腐
化”的“新自然状态下”,人类回归的到平 等。 基于新的自然状态,人民可以否定暴君。
“暴力支持它,暴力就推翻它”
平等的辩证法
➢ 私有制的出现——国家和法律的出现——暴君的出现 ➢ 富人与穷人—— 强者与弱者 —— 主人和奴隶
些最初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是有 些人……获得了一些不属于原来天性的,好 的或坏的性质,而另一些人则比较长期的停 留在他们的原始状态。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 平等的起源。”
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自然状态下,一切事物都按照单调的方式进行着。
在生理层面上,“人类的不幸大部分都是人类自 己造成的……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 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 态,而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忏悔录》
一、平等的辩证法
“我愿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去。也就是 说,我要服从这样的法律:不论是我或任何人 都不能摆脱法律的光荣的束缚。这是一种温和 而有益的束缚,即使是最骄傲的人,也同样会 驯顺地受到这种束缚,因为他不是为了受任何 其他束缚而生的。”
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
自然状态
研究自然状态是为了追寻不平等的起源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不管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苏东坡
自然状态
与动物不同,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促使人 脱离自然状态。以语言为例,这种能力是随着 应用的机会而产生
人与人之间没有道德,也就无所谓义务,有的 只是怜悯心和同情心,这些情感在自然状态下 代替了法律与道德的作用。 “这些人因对邪恶的无知而得到的好处比那 些人因对美德的认识得到的好处还要大些。”
如果此时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壑,并向他
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
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
何人的,那你们就遭殃了”那么这个人将拯救人类
进入文明社会、免受战争与苦难。
经济的不平等
智慧的发展、文明的开化加剧了不平等,其中最重 要的是农业与冶金术的发明。 “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的帮助的时候,自从人 们觉察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 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 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 荣的田野,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 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国家的起源
应对的问题:为什么要放弃自由?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 国家并非起源于暴力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 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国家并非起源于战争
自由与意志
人们只有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由 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不可重现,只能向前走。 在依照社会契约而生的社会中,自由不是“多少”
三、论法律
缔结社会契约并不能完成政治体为了保存自 己所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政 府与法律依然必要。
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 立法行为中的两个矛盾的方面:立法者的能
力v.公意。
良好的法律
(1)运用人民所能了解的语言立法; (2)考察他所要为之立法的人民是否适 宜接受那些法律。人民可以争取自由, 却永远不能恢复自由。 (3)体制最良好的国家的幅员拥有界限。
法律的分类
(1)政治法(根本法)。规定整个共同体对 自身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全体对全体的比率, 或者主权者对国家的比率的法律。
唯有全体人民才可以改变政治法。 (2)民法。规定成员之间关系以及成员对整 个共同体关系的法律。 (3)刑法。考虑不服从与惩罚关系的法律。 (4)风俗、习惯,尤其是舆论。
最重要的法律
因为社会契约,人类丧失了天然的自由以及 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 种无限的权利,他所获得的是社会的自由、 道德的自由以及享有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社会公约并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是以 道德与法律上的平等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 人之间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 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 根据权利,他们却是平等的。
私有制的结果导致的是财富的不平等(富人和穷人 的区分)。
政治的不平等
富人为了保证掠夺,需要将保护并正当化这种掠夺, 这就是社会与法律的起源。政治不平等由此出现。
“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 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 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 下来,把巧取豪夺变为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 便为了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忍受劳苦、 奴役和贫困。”
扩展阅读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 卢梭到罗伯斯比尔》,上海三联书店 2003年版。
陈端洪:《制宪权与根本法》二、人 们必得出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版。
THANK YOU .
社会契约的内容——公意(general will)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 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 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公意: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集体体现的人民 最高的共同意志 公意不是众意(will of al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契约的结果
不管你是谁,只要我的命运或我的信任使你成为
这本书的裁判人,那么我将为了我的苦难,仗着
你的恻隐之心,并以全人类的名义恳求你,不要
抹煞这部有用的独特的著作,它可以作为关于人
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
一份参考材料;也不要为了照顾我身后的名声,
埋没这部关于我的未被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
靠记载。
的问题,而是“有无”的问题。 对于自由与平等同等关注 消极自由v.积极自由
社会契约本质与内容
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之能以全部共
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 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 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身,并且仍 然像往常一样自由。 上述条款归结为一句话:每个结合者及其自 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古典自然法:卢梭
卢梭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742:来到巴黎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爱弥儿》 1778:去世
《忏悔录》/《卢梭审判让·雅 克》
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
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