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6-10-16[作者简介]臧春华(1970-),女,山东德州人,档案馆员,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研究。
第28卷 第7期2007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 OURNA L O F HAR BI N UN I VER SI TY V o.l 28 No.7Ju.l 2007[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7)0096)07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臧春华(德州学院历史社会学系,山东德州 253023)[摘 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义重大。
然而,英美苏三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分歧,使得第二战场的开辟一再延搁。
导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阻力主要来自英国,而美国与英国的妥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从国家利益来看,导致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英美苏三国的战略利益重点不同。
第二战场的推迟引起苏联的不满,使盟国关系一度紧张。
文章旨在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曲折性的分析与探究来阐释二战中复杂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曲折性;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 152 [文献标识码]A对二战中英美苏三国关系的阐释和分析已经充溢在很多有关二战的著作和文章里面,但许多文章注重对其过程的描述而浅于对其原因的探究,或原因分析又不够全面和深入。
笔者认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考察,本文通过对第二战场开辟过程的梳理来分析其曲折性的原因及影响。
所谓/第二战场0是指在/靠近德国生命攸关的中心地方0采取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吸引苏德战场上的德国兵力,并产生明显战略效果的战场。
[1]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把重兵投向苏德战场,西线兵力相对空虚,防御薄弱。
如果盟军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就会迫使德军最大限度分散兵力,改变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从根本上扭转欧洲战场上的局面。
但是,英美出于现实和战后战略利益的考虑,与苏联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种曲折性的过程、原因及其影响。
一、苏联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反应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尚未参战,因此关于第二战场的交涉主要在英苏间进行的。
苏德开战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便立刻意识到苏联已经与他们站在一起了,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支持和帮助是符合英国利益的。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军需大臣比弗#布鲁克先后提出要在法国北部进行大规模袭击;苏联则借机进行试探。
1941年7月6日,以苏军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赴英,向艾登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斯大林又分别于1941年7月18日、9月3日、9月13日,三次亲自写信给丘吉尔,要求迅速开辟第二战场。
而丘吉尔认为这是苏联在得到军火飞机等援助后,/得寸进尺的策略0。
他答复到:/我们将不遗余力,但英国却没有在西方采取行动的可能。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还不能判断1942年英军有无把握在欧洲大陆登陆。
0[2]1941年11月6日,斯大林在5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6的报告中第一次公开向全世界提出了第二战场问题,他说: /在欧洲没有反德国的第二战场是大大便利了德国的地位。
0[1]就苏联来讲,由于在战争爆发前对德国实行了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面对德国的袭击措不及防,步步溃败;再加上国内实行的大清洗运动使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将才极度匮乏,对前线的战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莫斯科被德军包围后,苏联大有危若累卵之势。
因此,苏联不仅需要飞机大炮等军用物资,而且更需要英国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苏联在东线的压力,以解燃眉之急。
所以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中写到:/我完全理解这条战线的困难,但我相信这条战线必须开辟,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共同的事业,而且也有利于大不列颠。
0/我认为我们唯一的出路是今年在巴尔干或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0[2]斯大林甚至还提到英国抽调一部分兵力由东部进入苏联,从而在苏联的领土上建立两国部队的合作。
此时,在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以比弗#布鲁克为代表的少数有远见的政界人士从长远和战略全局考虑,一开始就主张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但未形成主导思想。
而以丘吉尔为首的多数军政领导人尽管认为援助苏联是必要的,但是否值得去冒险与德国直接交火以解苏联之困,他们非常迟疑。
因此坚决阻碍从西欧跨海峡直接打击德国的作战计划。
就战争初期来看英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对苏联能否抵挡住德国的进攻持悲观态度。
英国仅仅把援助苏联视为加强自身防御,推迟德国进攻本土的权宜之计。
苏联军队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大片国土沦丧,这种严重的事实不能不让英国担忧。
丘吉尔认为,苏联参战是件好事,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无事于补。
几乎所有权威的军事专家都认为,俄军不久便会被击溃,/苏联在参战之初的一年多里,对我们来说不是帮助而是负担0。
第二,认为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跨海峡作战是一种冒险行为。
因为对英国来说,/在1941年夏,我们还未能从德国人手里夺得欧洲的制空权,登陆舰尚在制造中,我们还没有组建好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能够与德军在法国领土上抗衡的军队0。
[2]所以丘吉尔认为他无权接受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建议。
从作战的地理位置来看,英国与法国仅一海峡之隔,而在欧洲登陆的首选目的地就是法国北部,登陆作战如果失败,英国将首当其冲。
为了积蓄实力和安全起见,英国不愿冒险直接与德国交火。
第三,英国不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与一些保守派对苏联的仇视态度有关。
因为英苏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有些英国保守政治家对苏联有着一种固有的仇视。
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甚于对纳粹分子的恐惧。
正像战前有些人要祸水东引一样,他们希望苏德/两败俱伤0。
如美国的魏德迈将军就认为:/英国大可以拖延时间以便俄国和德国都筋疲力尽。
0[3]第四,战略利益重点的不同是影响英国决策的一个决定因素,这一点下文中将详细阐释,此处从略。
可见,第二战场问题一经提出,英苏就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盘算,二者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这种分歧将进一步加深。
英国虽然原则上赞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但实际操作中又不断对其进行阻碍和修正,使计划符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取向。
二、英美之间的反复论争与第二战场的一再拖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卷入战争,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强有力的一员,并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
针对第二战场开辟问题开始了英美苏三大国之间的博弈。
虽然三国已经并肩站在一起共同反对共同的敌人,但由于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不同,三国间仍然存在着很多分歧,第二战场的开辟依旧曲折而坎坷。
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英两国重申了/先欧后亚0的战略方针(1941年春,英美在两国参谋长会议上通过的5ABC1)参谋协定6中首次确定该方针):认为大西洋和欧洲是决定性的战场,德国仍然是主要敌人,打败德国是胜利的关键。
双方一致认为应采取一切手段支援俄国的攻势。
1942年4月,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国内舆论,拟定了代号为/围歼0的西欧作战计划,该计划决定1943春在西欧发动一次主要攻势,而在发动攻势前必须先在1942年于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在苏联97第7期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外长莫罗托夫访美期间,罗斯福曾在两次会谈中说到/我们期望在今年内开辟第二战场0,[4]在美国的敦促下,美苏、英苏发表的联合公报明确规定,双方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已经达成完全的协议。
可以说,自此以后,美英苏三国以国际协议的形式承担了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义务。
但实际上,英国对此作了保留意见,在给苏联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目前还无法预测是否会如期出现适合采取行动的形势,所以我们无法做出承诺。
0[2]接下来丘吉尔开始多次劝说罗斯福接受他所倡导的在北非登陆作战的计划。
1942年6月中旬,隆美尔在北非接连取胜,使驻埃及的英军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更加坚定了丘吉尔执行北非计划的决心。
在他的顽固坚持下,美英最终于1942年7月24日达成了在北非登陆作战的折衷方案,该计划代号为/火炬0。
这引起斯大林的强烈不满,丘吉尔只好赴莫斯科亲自向斯大林做出解释。
斯大林恼怒地说: /你们不愿冒风险就不可能赢得战争,英国拒绝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战场上的红军面临的形势复杂化,并妨碍苏军统帅的计划。
0[2]丘吉尔也意识到会谈的尴尬,后来他回忆说:/斯大林发觉我们谈了这么久,好像既不会实行痛击计划也不会实行围歼计划,而只是用轰炸来搪塞一下。
0[2]斯大林知道英美已达成了一致,只好接受了在北非登陆的/火炬0计划。
1942年11月,美英盟军顺利在北非登陆,实施/火炬0计划后,美英就下一步的行动以及是否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发生争吵。
丘吉尔坚持扩大地中海战势,从地中海沿岸侧翼迂回包围德国,最后逐渐缩小包围,消灭敌人。
但美国坚决反对,提出应直接在欧洲登陆,迅速占领欧洲要塞,彻底打败德国。
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双方经过激烈的争吵达成妥协,确定了/1943年作战方针0,其中包括在1943年7月间发动西西里战役,代号/哈斯基0,指定艾森豪威尔为最高统帅,亚历山大为其副手。
于是,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又一次被搁置。
北非战场取得胜利之际,美英两国首脑及两国三军参谋长于1943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了/三叉戟0会议,主要讨论盟军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的合作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达成协议:在英国应集结29个师,准备于1944年5月1日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发动决定性进攻,代号/霸王0计划。
英国不情愿地接受了该计划。
在1943年8月举行的魁北克会议上,英国仍然坚持把作战地点放在地中海区域。
丘吉尔认为,不仅应当占领罗马,在意大利尽可能地向北挺进,而且,要援救巴尔干的/爱国者0。
[5]罗斯福则根据苏德战场的形势和全球战略的考虑,主张把/霸王0计划放在优先地位。
/他希望联合国家的部队做好准备,向俄国人那样迅速直捣柏林。
0[6]会议最后决定,实施/霸王0计划是重点,说明了实施该计划的条件和准备工作,在巴尔干的行动则仅限于小规模的进攻。
这次会议为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正式确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
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战。
丘吉尔仍想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之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
斯大林认为,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战斗会分散英美的兵力,拖累/霸王0计划实施,是不明智的。
他要求立即给霸王计划定下日期,并任命最高指挥官。
丘吉尔坚决反对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并竭力为地中海计划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