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讲义公司法第一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公司是依照(各国的)公司法所组成并登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二、公司的特征1、公司社团性2、公司营利性案例:营利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吗?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思考:如何理解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指公司在营业过程中,除依法对股东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责任之外,基于公司的社会性而对公司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害关系人、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相关方面权益的必要关注或尊重,对全社会的环境、人权等公益领域应担负的责任。

3、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现代公司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1)概念指为阻止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行为的发生和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仅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而设立的法律制度。

(2)特征A、以承认公司有独立法人人格为前提。

B、对特定法律关系中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否认,而非对公司法人人格全面否认。

C、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即通过追究法人人格滥用者的责任,清偿公司债务。

D、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3)来源:刺破公司的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 Veil刺破公司面纱是在美国1809年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v.Deveaux一案中最先适用的。

成熟于美国1905年的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

在该案中,美国法官Sanborn指出:“就一般规则而言,除非出现了相反的理由、情况,否则公司应该被看做是一个法律实体而具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当公司的法人特性被用来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者作为犯罪行为的抗辩工具时,那么,法律上将视公司为数个人之间的组合体。

”(4)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第二十条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4、依公司法的规定设立任何公司必须依照该国的公司法设立并登记。

因此,第一,只能设立该国公司法所准许的公司。

第二,有关公司的一切事项,均须遵守公司法的规定。

第三,公司依法登记后始为成立。

三、公司法(一)公司法的意义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组织与活动的法。

①公司法是组织法公司法是规定公司的设立和成立、公司与成员的关系、公司成员间的关系、公司与第三人的关系、公司组织的变更与消灭等。

这些是关于公司的组织法,属于团体法的范围,而与之规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个人法不同。

个人法的原则是尊重个人意思,重视个人利益;而组织法的原则是尊重团体意思,重视团体利益。

②公司法是营利活动的法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营利活动,但并不规定各种具体的商事行为(如买卖、租贷等),而规定进行营利行为的形式和手段,例如规定公司的财物、利益分配、公司债务等。

③公司法属于私法、属于商法公司是私人间基于私的利益而组织的营利组织,属于私法人、营利法人,所以规定公司的组织与活动的法是私法、商法第二节公司的分类一、依照这种公司成员的责任形成,公司分为:①无限公司:是全部由无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无限责任股东除对公司负有一定的出资义务外,并且对公司债权人负担直接无限的责任,而且各股东相互间又是连带责任。

②两合公司:是由无限责任股东与有限责任股东两种成员组成的公司。

无限责任股东与无限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相同。

有限责任股东时以其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度(即在此范围内)对公司债权人负直接责任(此时当然是有限责任),而且相互间有连带负责。

③股份公司:是全部由股份股东组成的公司。

股份股东对于公司在其所认购股份价额的限度内负出资义务,对公司债权人不负任何责任。

过去旧的公司法述说股东对公司债权人负间接有限责任。

此种说法不科学,不宜继续采用。

股份公司又名股份有限公司,即因一般常说股东负有限责任,所谓有限责任指股东对公司也只负有限的出资义务(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

④有限公司(有责任公司)是由定额的股东组成,股东只对公司负一定的出资义务而对公司债权人不负任何责任的公司。

有限公司的股东的责任与股份公司同。

有限公司有如下特点: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先分离,股东人数有限,股东大会的决议可以书面为之(通信表决),董事会中不一定再选执行董事,监事会是任意设置的机关,股东的股权不得任意转让。

有限公司股东可以向受与股份公司股东同样的利益,有限公司的组织较股份公司为简易,是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公司形式。

二、持股公司、母公司、资公司持有另一公司的股份的公司为持股公司。

持有股份达到一定程度时(此种程度多由各国公司法规定),持股公司既可以支配(控制)另一公司,此时前者名为母公司,后者名为子公司。

三、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以公司的国籍二划分。

如何决定公司的国籍,现代多数国家以其成立之准据法为标准。

四、本公司与分公司是同一公司在内部组织系统上的不同,并非各具法人资格互相独立的两个公司。

本公司指领导管理整个公司事务的总机构,分公司为受总公司管理的分支机构。

第三节公司的设立与撤消一、公司的设立的方式公司为由一定成员以其自由意志组成的社团法人,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成员以一定的手续进行组织是能成立。

这些成员为组成公司所为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称为设立行为。

但公司并不能仅由设立行为即为成立,一个国法律,组织公司的成员完成设立行为后,依法办理登记,经主管机关发给执照(英美法成为“法人证书”)后,公司是为成立,为公司取得法人资格之时。

所以公司成立须经两个阶段。

先为设立,后为登记。

二、公司的设立的立法类型①自由设立主义(放任主义)准许自由设立,不加限制。

从理论上说,这是在法人理论和法人制度都为完善时期。

把设立人为是个人间的合同行为(与合伙同),是用合同自由原则。

在历史上,指在中世纪末公司兴起的初期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对无限公司等实行过这种办法,以后在没有国家实行过。

②特许主义:公司成立须经国家元首特许或由立法机关制定专门法律。

③许可主义:公司成立须经行政机关逐个批准。

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对股份组织的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采取这种办法。

④准则主义:法律(公司法)规定各种要件,设立公司只要符合所定要件,国家给予登记,赋予法人人格。

现代各国对一般公司大都实行准则主义。

⑤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设立公司又逐渐严格。

一方面对某些种类的公司(如银行等)实行许可制。

一方面对一般公司规定许多比较严格的条件(例如资本最低额、股东资格等)。

有人称为严格的准则主义。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方式公司设立的方式基本为两种,即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

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既可以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

三、公司设立的后果(一)设立成功公司成立(二)设立瑕疵1、概念在公司的设立过程中,不具备法定的条件、方式、程序、组织等的状态。

2、后果(1)有限责任公司不因设立时不具备最低注册资本而无效。

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即便公司违反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情节严重除外),只要获得营业执照,公司法人人格便得到维持。

第一百九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三)设立中的公司地位思考:甲等5人发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A,在公司筹备期间,甲经其他人同意,以“A公司筹备处代表甲”的名义,与乙签定房屋租赁合同。

问:该房屋租赁合同是否当然归属于成立后的A公司?同一体说(通说)设立中的公司与设立后的公司为同一关系,属于同一体。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条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对前款规定的合同予以确认,或者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后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公司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相对人为善意的除外。

第四条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部分发起人依照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请求其他发起人分担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他发起人按照约定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担责任;没有约定责任承担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分担责任;没有约定出资比例的,按照均等份额分担责任。

因部分发起人的过错导致公司未成立,其他发起人主张其承担设立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过错情况,确定过错一方的责任范围。

第五条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未成立,受害人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或者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四、公司登记制度1、概念为了设立、变更、终止公司,依照法定内容和程序,由当事人将登记事项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机关审查,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法律行为。

2、公司登记的特征(1)导致公司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行为。

(2)公司登记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

(3)登记在本质上是一种公法性质的行为。

3、登记种类(1)设立登记/开业登记(2)变更登记(3)注销登记(4)分公司登记4、登记的效力(1)登记要件主义:公司非经登记,不得成立。

(2)登记对抗主义:在设立登记以外的其他登记,未经过变更登记的事项,不得对抗第三人。

公司法司法解释3⏹第二十四条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