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政策与法规.
托育服務 1. 廣設托兒所及托嬰中心、幼稚園與課後托 育中心,收托1個月至12歲兒童
2. 社區保母支持系統之推動:提升保母服 務品質
3. 保母證照制度 兒童早期療育
1. 地方政府成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 動小組並設置轉介中心
2. 廣設療育服務機構 3. 鼓勵托育機構收托發展遲緩兒童
4. 推動早期療育在宅服務:專業團隊在宅療育 兒童保護
尊重兒童權利與自由取向
兒童被視為是獨立的個體,應受尊重與肯 定
兒童的地位與成人一樣,企圖減少成人的 壓制與不合理的對待
政府是兒童自主性的維護者,制定政策與 法令確保兒童權益
然而,兒童是否有足夠成熟度及能力則為 此取向為人所批評之處
政策取向的選擇
自由放任與國家干預看法過於兩極 --- 也就是政府極少或極多的干預行為
1. 推動出生通報 2. 全方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3. 每年5~6歲學齡前兒童斜弱視篩檢
未來兒童福利政策取向
建構以家庭為中心之兒福工作 強調維持家庭的永續性,確保兒童能在原生家庭中健全成 長與發展
預防勝於治療 加強辦理親職教育、兒童保護觀念及對兒童人權尊重的宣 導
質優量足的兒童托育服務 -- 積極推動托育專業訓練以建立托兒教保專業制度與幼托 整合,健全幼兒教保體系並加強融合教育 -- 獎勵廣設公立托兒所並鼓勵民間參與,增加公辦民營托 兒所與課後托育中心
明定三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 (第二十條) 正視兒童課後照顧服務 (第十九條) 實施媒體及物品的分級制度 (第二十七條) 擴及孕婦的禁止行為 (第三十一條)
身心障礙議題的納入,並提供正面性的支 持服務,合乎新時代兒童少年的需求
但對中輟生及校園暴力問題仍未提及
法令的推動需要足夠的預算與人力
國家干涉主義取向
政府應主動積極介入家庭的事務 當親生父母無法妥善照顧兒童時,政府有
責任介入並提供高品質的替代性的照顧 強調兒童的重要地位,不是父母的資產,
父母受政府委託照顧兒童,政府擁有公權 力在父母有不適任的行為時,強制帶離 貶抑父母親與子女間的親情連結,忽略父 母權利與家庭的整體性
1. 24小時婦幼保護專線,提供緊急求助、救援、 通報以及諮詢服務
2. 責任通報機制 3. 失蹤兒童協尋機制 4. 家庭處遇計畫服務 5. 保護個案之安置 ex 緊急庇護所、寄養、教養機 構安置
教育輔導
1. 推廣家庭教育 2. 辦理學前特殊教育:鼓勵私立幼稚園、托兒所 招收3~6歲身心障礙幼兒,每學期補助幼稚園及家 長各5000元 醫療保健
研訂兒童照顧方案: 整體性與連續性,兒童本位 1. 兒童經濟安全 ex 津貼與補助 2. 兒童托育照顧 3. 兒童保護與安置 4. 兒童教育與休閒 5. 兒童醫療與保健:優生、成長保健、 醫療照顧與心理衛生工作
政策總結
維護兒童身心健康、促進兒童正常發育、保障兒 童基本權益為目的
以家庭為核心,結合社區的力量,共同推動各項 兒童福利措施
幼兒教育券:滿5歲之兒童就讀私立托兒所 或幼稚園時,每人每月補助10000元
醫療補助
1. 三歲以下兒童補助其健保部分負擔(門診 與住院)
2. 低收入戶兒童享有健保費與就醫部分負 擔全額補助
3. 弱勢兒童是情況而定補助健保積欠費用、 發展評估費用以及住院之部分負擔
早期療育補助 1.可申請訓練費及交通費之補助 2. 低收入戶兒童每人每月最高補助5000元 3. 非低收入戶兒童最高可獲得3000元補助
尊重家庭與雙親權利取向
原生家庭是兒童成長與發展的最佳場所 尊重親權以及情感需求,即使父母與子女
在特殊狀況下分離,但仍強調之間的聯繫 政府的角色是支持性的角色,需提供家庭
整合的各種服務以維護家庭的功能 基本上,此取向下的政府對家庭是有限度
的干預,重視父母的責任與權利以及早期 的親子關係
需加強預防性的工作擺脫問題解決導向的 工作模式
-- 積極輔導為立案托兒所與課後托育中心 -- 落實保母人員技術士技能檢定,加強嬰幼兒照
顧服務 兒童與家庭利益兼顧,落實兒童保護工作,提供及時、有
效、安全的保護服務並建立兒童保護網絡 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推動
建立早期通報系統,以個案管理服務模式,建構可近性高 的療育環境(普及化與社區化療育資源),並加強醫療、教 育與社政專業的整合 兒童參與的福利服務 1. 兒童意願的尊重 2. 參與志願照顧服務、社會服務等
保障身分權益:身分權的保障。強化兒童出生通報制度, 收養的規定
擴大保護範圍 -- 增列安置逃家兒童及少年,強制治療毒酒癮以及性病 -- 擴大禁止行為:吸菸、飲酒、飆車、嚼檳榔、暴力色情 閱聽 -- 安置時間延長:緊急安置72小時,繼續安置3個月為限 不限次數(聲請法院),並須追蹤輔導1年
伸張國家的公權力及劃分各單位權責: -- 公權力必要時的介入 -- 除主管機關外,衛生、教育、建設、工務、 消防、交通、新聞、戶政、財政之權則予 以明確劃分,並相互配合
兒童福利工作不同的政策取向
自由放任主義取向
家庭是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國家 對兒童的照顧角色應減至最低,也就是說 家庭再養育子女上有高度的自主權
政府的介入是有害的,國家必須尊重雙親 與孩子間的關係
政府對家庭照顧兒童的強制干預時機為:
1. 父母主動要求放棄 2. 父母虐待兒童 3. 父母長期未履行其角色 4. 父母無法提供兒童基本生活所需 5. 親子關係結束 儘管尊重家庭與其子女之間的關係,但容 易造成父母親將孩子視為財產
兒童福利法規的功能 1. 依法行政,有效推動兒童福利政策 2. 揭示理念與哲學 3. 建立可供遵循之相關制度及標準 4. 相關部門之組織、職掌與權限 5. 昭示權利義務 6. 爭議時之判斷基準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之特色
昭示父母照顧兒童及少年之責任及政府協助親職之責任 --- 提昇父母親之親職能力,輔導時數 8~50 hours
以兒童托育、兒童保護、兒童早療三者為重點, 逐步建構整合性的兒童照顧方案
強調政府主導性的角色與家庭與雙親權利,所以 當前兒童福利政策,可以說是國家干涉主義與家 庭雙親權利相互融合的一種政策取向
兒童福利法規
意義:推動兒童福利工作的相關法令規定 廣義上,所有能更增進兒童福祉的各項法規;狹義而言專 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及其相關附屬法規
兒童福利政策與法規
政府為解決兒童問題,滿足需求並保障權益以 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的計畫和行政準則,亦是 推動兒童福利工作的施政方針 政策和法規的落實,有賴行政的執行力
兒童福利政策
廣義而言,指一切能影響兒童福利的活動 和政策立法,其專業領域涵蓋教育、保育、 衛生、社政、媒體或交通規範
狹義來說,是針對特殊需求兒童及兒童問 題所提供的服務 ex 貧窮兒與受虐兒 -- 特殊需求兒童的迫切性
尊重兒童權利與自由對兒童能力存有疑慮 大多數國家的兒童福利政策取向為尊重家
庭與雙親權利,強調支持與維繫家庭的完 整性
當前我國的兒福政策
低收入戶生活扶助:每位兒童1800~7000元/ 月
中低收入戶生活扶助:每位兒童每月1400元 托育津貼:
1. 低收入戶或寄養家庭兒童就讀托兒所或 幼稚園,每位兒童每年補助18000元 2. 年滿5歲就讀托兒所或幼稚園時,每位兒 童每年補助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