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但是,我国儿童大病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据民政部门估算,全国 0-14 岁 儿童恶性肿瘤患者约 22 万人;全国 0-14 岁白血病患病儿童约 6 万人。据卫生部 相关统计,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 7‰,是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 最高的一种。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贫困家庭往往只能选择放弃治疗,即使 是中高收入家庭也常常因病致贫,难以给患儿提供持续治疗。例如,河北省红十 字会专门筹集了 2000 万元为农村大病患儿提供救助,但是仅够救助 50 名患儿。 全国 15 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只有不到 5 万人能够得到治疗。
22
(四)根本挑战:缺乏独立的国家儿童福利系统
24
三、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未来发展十大建议
26
(一)将儿童福利列为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26
(二)建立专门的儿童行政管理机构
26
(三)尽快在全国普及儿童大病救助的福利制度
27
(四)尽早建立对于残障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
27
(五)逐步推广对于单亲家庭乃至所有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
儿童营养方面,根据 2002 年中国居民
医疗卫生状况比较落后的现状,中国宋庆 营养调查结果,中国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
龄基金会于 2006 年设立“中国西部妇幼
健康计划”,紧紧围绕研究、临床、培训、 率为 14.3%,比 1992 年下降 55%,城市下
紧急援助四条主线,为保护西部地区母婴 降了 75%,农村下降 51%;儿童低体重率为
理办法》,对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及销售者不正当的推销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2007 年,卫生部颁布《婴幼儿喂养策略》,以进一步普及婴幼儿的喂养知识,提
升我国婴幼儿的哺育水平。2010 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辅
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同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
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 8 县开展“汶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旨在
12
表 3 我国儿童保护主要政策
19
表 4 我国现有儿童福利发展框架
21
表 5 我国弱势儿童群体对应的六种制度主体分析
23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前言
儿童,一般是指 18 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福利,是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义儿童福利是由国家和社会为所有儿童普遍提供的、旨 在保证儿童正常生活和尽可能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狭义儿童福利则是指 政府和社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种支持、保护和补偿性服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智利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
摘要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曲折而又复杂的发展历程。 其中,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儿童福 利事业又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本报告分别从儿童医疗与卫生保障、儿童生存与 基本生活保障、儿童教育保障、儿童保护以及儿童发展性支持五个基本维度,对 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 儿童福利事业目前仍处于由补缺型福利向制度型、普惠型福利转变的阶段,面临 着儿童福利服务理念转变、质量提升、范围扩大、周期延伸等多方面的挑战。在 目前社会政策领域倡导政府主导责任回归的大背景下,应鼓励儿童福利事业在政 府主导下,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实现儿童福利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 独立的国家儿童福利系统。
1967-1978 年 1979-1989 年 1990 年至今
中断停滞期
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速度缓慢,许多儿童福利机构因为政治运动 而处于瘫痪状态。
恢复重建与稳步发 儿童少年工作在政府机构、民政部和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组织
展期
的拨乱反正、恢复重建基础上走上正常轨道且稳步发展。
快速发展与制度化 中国与国际儿童福利事业接轨,制度化建设显著;儿童福利服
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计
我国西部地区总人口约为 2.85 亿人,
占全国 23%,其中,妇女约为 1.1 亿人, 划每年为全国 1200 万名准备怀孕的农村妇
儿童约为 0.72 亿人。这些地区医疗卫生 女免费增补叶酸。
条件较差,一些标示妇幼健康的指标(如 新生儿死亡率)在全国居前。对西部地区
2.大病儿童医疗保障
我国儿童大病救助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儿童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 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范围,这是促使儿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重大举措。此外,
4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民政部等部门推动了“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动员慈善力量,开展横向合作。 各地积极进行儿童大病救助工作的探索,已有 5 个省筹得了保险经费,率先为儿 童福利院的孤儿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同时,民政部准备和财政部核算儿童大病 医疗的具体开支,全面落实儿童大病救助工作。
以下儿童死亡率,由每千活产 50 例死亡下降到 19 例死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由每千活产 61 例下降到 23 例。这些可喜的进步得益于我国不断完善的妇幼保健
政策。目前,全国各地县以上普遍建立了妇幼保健院和爱婴医院;普遍实现了婚
前检查和婚前保健制度;建立了孕妇的孕产期和围产期保健制度和档案,对有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儿童福利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取得了重要进步。 我国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颁布施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 育法》、《母婴保健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 规,还先后出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年)》两部指导性文件,正式涵盖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 权和参与权四大权利。这些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意见共同构成了我国儿童保护的基 本框架。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Child Welfare in China – Stocktaking Report, 2010
2010 年 6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支持
她的名字是今天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 但是儿童不能等 她的骨骼正在形成 血液正在生成 心智正在发育 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 她的名字是今天!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将儿童福利纳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建立 专门的儿童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儿童大病救助、残障儿童的福利津贴 制度、推广对于单亲家庭乃至所有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建设专业化、专职化儿 童福利工作人员队伍;大力建设社区儿童之家;完善儿童教育专业体系;重视家 长教育,强化家庭支持政策,切实尊重儿童、保护儿童,提升儿童成长环境的人 文关怀,最终建立与儿童真正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福利体系。
表 1 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范围与内容
1949-1957 年
孕育萌芽期
启动少数儿童政策与福利服务,分散在法律保护、基础教育、 妇幼保健、婚姻家庭与孤残儿童领域。
1958-1966 年
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极大推动了儿童生存发展与儿 童福利状况的进展,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状况好于前期。
(一)儿童医疗卫生政策发展
1.妇幼保健与儿童营养改善
健康是儿童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之一,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根本福祉。中 国目前共有 3.69 亿的儿童人口,数量上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保护儿童健 康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和民族未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0 年到 2005 年十五年间,婴儿死亡率,即一周岁
I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现状
3
(一)儿童医疗卫生政策发展
3
(二)儿童生存救助与基本生活保障
10
(三)儿童教育保障
14
(四)儿童保护
16
(五)儿童发展性支持
19
二、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评估
21
(一)总体特征:补缺型儿童福利政策阶段
21
(二)三大转型:我国儿童福利服务面临转变
22
(三)六大主体:儿童福利多元化发展与政府主导责任回归
案例:北京推行 0-6 岁儿童 免费体检项目
2009 年,北京市颁布了 《北京市 0-6 岁学前儿童免 费健康体检的实施意见(试 行)》,2009 年 6 月起,有北 京户籍且在京居住的 0-6 岁 儿童将获得包括发育评价等 在内的免费定期健康检查。
同时,要注意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尽管儿童死 亡率显著下降,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2005 年城市地区五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为每千活产 11 例,而农村地区为 26 例,虽然这一差距在缩小,但是缩小 的进展趋缓。儿童营养状况的普遍改善难掩儿童发育的地区差别,农村儿童生长 迟缓和低体重的发生率都为城市的 3 倍以上。而且在经济状况不同的城市和农村 之间,小城市明显高于大城市,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农村地 区。
本报告将主要针对儿童医疗与卫生保障、儿童生存与基本生活保障、儿童教 育保障、儿童保护以及儿童发展性支持等五个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主要关注领域 系统梳理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情况,从政策回顾中总结与反思我国儿童 福利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
一、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现状
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若干不同的 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因社会背景、主要关注问题、政府角色、儿童生存发展的福 利需求状况以及儿童福利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方针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 征。一般而言可分为五个阶段,即 1949 至 1957 年间的孕育萌芽期,1958 至 1966 年间的初步发展期,1967 至 1978 年间的中断停滞期,1979 至 1989 年恢复重建 与稳步发展期,1990 年至今则为快速发展与制度化建设时期(见表 1)。
建设时期
务范围显著扩大,对儿童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