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东莞平安城市建设

解读东莞平安城市建设

作为我国“3111”工程22个试点城市以及公安部、科技部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东莞的平安城市建设工作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之下,已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其“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引起了人们对于平安城市建设模式的新思考。

东莞平安城市建设最早始于2004年初,在东莞32 个镇区中,其中有樟木头、长安镇等6个镇先行一步,最早采取由“政府出资”,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共同承建的方式。

后来,考虑到资金投入、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后期管理与运营问题,2006年,东莞市政府与广东电信签约,决定将其他26个镇区的视频监控系统交由广东电信承建,自此,东莞平安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才真正拉开序幕。

建设模式:“电信投资、政府租赁”为主导“平安东莞”项目采取“电信投资,政府租赁”的方式进行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从2006年6月正式启动,涉及东莞26个镇区,2063个视频监控点。

据了解,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地施工,2006年10月首先开通了6个镇的视频监控系统,2007年3月初,26个镇区监控系统全部正式运营。

整个平安东莞一期工程,电信投入总资本达1.4亿。

资金投入在后期将以电信向政府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回收,维护工作也统一由电信与负责分包的系统集成商负责。

据了解,一期工程全部由市财政局统一买单。

对于东莞平安城市项目所采取的建设模式,广东电信东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负责人林胜认为,这种“社会投资,政府租用”的模式可为国家节约一笔很大的资源,而最近东莞平安城市建设模式被国家财政部评为一种先进的模式,建议在全国推广,其他地区的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纷纷前来观摩。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平安东莞”项目依据《安全防范技术规范》GB50348-2004、《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东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引》及国家颁布的其他安防规范,以一级安防工程标准进行设计。

据东莞平安城市项目主要设计单位之一——东莞市创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捷介绍,根据东莞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按照人防、技防紧密结合,纵深防护的设计原则,构建了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主、电脑联网报警系统和卡口报警系统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安全防范系统。

力求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的直观性和实时性,辅以其他技防手段,对治安严重地区、人流量较大地带,如路口、商场、人员复杂地段等重要地点实施严密监控,从而提升东莞市整体防卫能力,实现“预警、控制、取证、震慑、打击、疏导”这六大功能。

与其他一些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采取分区建设的状况不同,“平安东莞”项目由东莞市公安局根据各镇治安监控需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点、统一管理。

政府对于各区的投入基本上保持均衡水平,例如,前端设备采用三个档次的产品,按照一定比例平均分布到各镇区。

但个别镇可能会根据需求有所调整,比如,东莞城区、市政府、行政中心范围内,要求相对较高,就会考虑搭配更好一些的产品。

由于目前视频监控点主要集中在道路、商场、人员密集的地区,但一些偏僻的地方还没有完覆盖到。

于是,一期工程结束之后,市公安局正在规划二期工程,预计总共还将增加1500-2000个视频监控点,二期工程计划在2008年年初启动。

梁耀熙介绍说,二期工程同样将采取运营商承建、政府租赁的模式,但与一期有所不同的是,买单的将不再是市财政,而是分摊到各镇区。

为便于视频图像资源的统一管理及查看,东莞一期工程2000多个监控点全部接到市公安局视频监控平台。

广东天讯电信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博路电信分公司网络维护事业部总监刘文锋介绍说:“因为前期工程只有2000多路视频图像,在存储上使用的是物理存储方式,如果今后系统需要再扩容的话,只要通过增加一些设备,就很容易实现分散存储,容量可高达10万路,系统扩容相当便利,同时,平台还预留了智能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等接口,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模拟+数字,市镇二级联网在技术方案特点上,东莞平安城市项目采用数模结合系统,即前端模拟,后端数字。

整个监控分两级,一级在镇区,二级在市公安局。

每个镇设立一个监控中心,负责本镇所有视频的实时监控,这些实时信号全部采用模拟信号,没有通过数字转换。

模拟信号在市公安局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存储到市公安局的平台里,市公安局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各镇区的历史图像,如果各公安分局需要调用这些历史图像的话,可以通过客户终端去调用。

整个“平安东莞”项目,视频信号通过公安专网进行传输。

东莞电信梁耀熙认为,采用数模结合的方式,利弊共存。

其优势在于:前端采用模拟信号,因为没有通过压缩,效果比数字信号更好,可完全还原前端信号,而数字信号通过传输会有一定的损失。

另外,在控制部分,如果是数字信号的话,要转动方向或变焦处理,视频图像会有一定的延时。

不过,前端采用模拟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利于二次开发。

例如,如果需要在前端监控点进行人脸识别,模拟信号就无法实现这些功能。

统一采购,突出实用性、先进性作为本次“平安东莞”项目的设计单位,东莞市创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捷指出,东莞平安城市项目对于解决方案的需求特点是: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要求严格,图像分辨率实时性要求较高、图像处理清晰,并要求实现电子地理信息、视频报警系统联动、生物识别、人像识别、无线视频系统等多系统联动综合业务。

在产品选型时,主要考虑到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所选用的产品均为国际国内较为知名的品牌,同时,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及设备的可维护性能等因素。

并且,在选用产品时也会严格考虑厂家的售后服务能力,厂家要能定期对产品进行升级保养。

据了解,参与“平安东莞”项目竞标的设备品牌有10多家,但由于一些企业没有来得及参加电信的产品测试,也有些企业的产品不符合要求,所以最后只有几家企业成功入围。

例如,前端快球主要采用三星、AB、艾立克;视频服务器由广东志诚冠军提供,光端机是由虹信提供。

广东电信东莞分公司梁耀熙介绍说,“平安东莞的产品采购流程是,先由东莞分公司上报需求,然后由省公司负责统一采购。

产品选型主要参照两个方面,一是公安部出台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相关文件;其次,电信集团内部在2006年8月也出台了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对产品的选型做出相应的规范。

下一步:以出租屋管理为核心,重点打造“平安社区”由于“平安东莞”一期项目只是实现了从市到各镇区的联网,而各镇下属的广大社区、派出所,例如出租屋、老城区还并没有全面覆盖到。

因此,东莞平安城市建设下一步的重点内容是:以出租屋管理为核心,重点打造“平安社区”,即在一期2063个点以及二期工程2000多个点的系统框架上,扩大视频监控点的覆盖面,由点到面,实现从社区派出所——镇/区分局——市公安局的三级联网,形成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目前东莞的流动人口保守估计有700万,占全市总管辖人口的80%以上,而 3层以上的出租屋楼房就有10万栋。

为了做好出租屋治安的综合治理工作,近日东莞市政府下发文件,要求从2007年11月起,东莞市所有在规定范围内的出租屋,正式开始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未来5年,将会有10万个摄像头逐步完成安装。

而根据东莞市政府下发的《东莞市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原则上每栋出租屋安装一个视频编码器,每个出入口安装一个摄像头。

根据东莞市出租屋管理办的具体要求,将由中标的网络运营商安排实施, 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为首期安装期,半年内安装5万套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

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将由网络运营商按统一的系统功能、设备标准和价格负责全建全投、政府和业主租用的模式建设,每年的租金及维护费,由市财政、镇街财政和业主按25%:25%:50%的比例分担。

[Page]据广东天讯的刘文锋介绍说,目前东莞已经有4个镇区的出租屋在做试点,而像东莞虎门这样一些经济较好、社会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镇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三级联网工程。

由于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太大,点太多,因此未来不太可能与之前的“平安东莞”项目整合在一个平台,视频图像将存储在各镇区公安分局。

日常的治安案件由各个镇区派出所来管理,便于就近出警。

但通过使用数字化管理平台,也可以使全市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网,通过回放终端,市公安局可以调看各区图像。

“公交视频监控”纳入城市治安体系据了解,东莞的公交车治安一直是政府和市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于2007年9月开始运营的东莞“公交视频”监控系统也成为东莞“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该项目依照“社会投资、政府租用、企业付费”的模式进行建设,平台由广东天讯东莞博路分公司提供,系统供应商为创研公司。

整个东莞“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只考虑城巴和镇内公汽,完成对2500辆车的监控,平均每辆车2-3个摄像头,3个紧急报警按钮,主管部门表示,待第一期安装实行完善后,东莞再逐步推进第二期约6000辆其他客运车辆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东莞“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指挥平台设在市局、分局现有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各级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相应接入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并网”,由各级视频监控中心集中监控调度。

而公交车原有的GPS系统纳入公交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智能交通调度以及地理信息地图定位。

社会效应发酵,催生安防需求放量当谈到参与东莞“平安城市”项目的体会,作为承建方,东莞电信梁耀熙谈到几点体会:其一,因为电信毕竟介入安防不久,对于一些安防技术方面的规范尚有不太了解的地方。

例如,之前他们并不清楚安防项目的验收不仅有特殊的技术要求,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导致在工程结束之后,有些地方需要整改,例如系统的接地标准等。

另外,电信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安防项目,一开始并没有比较完善的规范,包括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其二,通过参与“平安城市”项目,电信明显感觉到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政策背后,安防商机的潜力巨大。

“当我们做完平安工程项目之后,受到了市民及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例如,最近市环保局、检验检疫局、地税局等一些安防需求陆续出现。

”梁耀熙坦言,借助政府的“平安工程”效应,近一两年,东莞电信所承接的安防项目越来越多,例如,出租屋、工地视频,由检验检疫局推广的“2211”工程也都陆续在开展。

根据实际走访以及相关的媒体报道发现,随着“平安东莞”一期项目的结束以及出租屋视频监控系统的启动,东莞市的社会治安治理成效初显。

一些偷盗、抢劫、欧斗事件被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

2006年,莞城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比下降34%,“两抢”案件下降36%,盗窃机动车案件下降了41.5%。

在街头,受访的东莞市民及本地的的士司机普遍认为,东莞市的社会治安相比前两年确实有所好转。

而“平安东莞”项目正式运营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持续发酵,不断催生东莞本地的安防市场需求放量。

近日,东莞市建设局发出《关于实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的通知》,明确要求从12月1日起,新开工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安装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并将视频信号接入东莞市建设局建筑工地视频监控专网,实现对建筑工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录像,以加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