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康复学运动损伤的产生及预防治疗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
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在大众健身体育中,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
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什么是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比赛,妨碍运动成绩提高,减少运动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残废,甚至死亡。
对体育健身参加者来说,也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也对体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妨碍体育健身的正常开展。
由此,在体育健身中,我们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应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很好地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体育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从而使体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一、运动损伤的产生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
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降低、骨质脆,以骨折较为多见。
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
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
在过度疲劳状态运动时,人体力量、精准度、共济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
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易伤部位,如:网球运动易使锻炼者造成“网球肘”,长跑运动会导致锻炼者膝外侧疼痛症候群等。
另外,外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器械劣质,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杂物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
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各个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各不相同。
运动员总的来说是小损伤多、慢性多、严重及急性者少。
在慢性的小损伤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尚未完全康复就投入训练而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
在大众健身中,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运动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差异。
急性损伤者相对较多,而劳损者较少。
面对众多类型的运动损伤,只要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即可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
(2)注重拉伸练习。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5)重视小肌群训练。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
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
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康复训练的目的
(1)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健康肢体的运动能力,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使其一旦伤愈便能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2)防止停训综合症。
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等。
(3)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
(4)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2、康复训练的原则
(1)正确的诊断。
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
如运动员腰椎被骨折(峡不连)常常合并专间盘突出,手法推拿时就不易强力侧搬。
如果同时合并有滑椎时,背肌力量练习时,要不宜过伸。
(2)个别对待。
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
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
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
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
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
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
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