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套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沈建箴组)

2014套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沈建箴组)

套细胞淋巴瘤
概述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ohoma, MCL)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表现的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在NHL中占约5%。

其临床过程具有侵袭性,对治疗反应较差。

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60岁。

男女比例为2:1。

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60-70%患者确诊时为IV期。

确诊有赖于特征性的病理诊断。

源于t (11,14) (q13;q32) 细胞遗传学异常基础上的Cyclin D1 过表达是疾病发生的机制所在。

可通过IHC 检测Cyclin D1 和FISH检测t(11,14) (q13;q32)染色体易位确诊。

约有<5% 的MCL患者不表达Cyclin D1, 而是以Cyclin D2、Cyclin D3 取代。

临床表现
1.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最常受累部位,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疾病进展,如压迫周围组织和脏器,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2.肝脾肿大半数病例脾脏累及且可为该病唯一受累部位。

3.骨髓和(或)外周血侵犯疾病晚期常见,但部分病例以骨髓侵
犯为首发症状
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疾病晚期常见
5.其他结外侵犯结外病变较常见,可以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淋巴
瘤样息肉病,Waldeyer环和胸膜受累。

30-50%的病例可有两个以上的结外部位受累。

6.全身症状20-50%的患者有B症状。

病理
套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谱:CD20、CD3、CD5、cyclin D1、CD10、CD21、CD23、CD43、BCL2、BCL6、ki-67
流式细胞术抗体谱:kappa/lambda、CD19、CD20、CD5、CD23、CD10 典型的免疫表型:CD5+、CD20+、CD43+、CD23-/+、cyclin D1+、CD10-/+
实验室检查
1. 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2. 骨髓活检+骨髓涂片,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t (11,14)检测。

必要时行骨髓流式免疫分型、IgVH/TCR重排。

3. 生化全套(含肝肾功能、LDH、尿酸)。

4. β2-MG、血沉、CRP。

5. HBV检测。

6. ECG,必要时心脏彩超(年老患者或既往有心脏疾患或使用/拟使用蒽环类药物者)
7. 影像学检查胸部、腹部、盆腔CT, 必要时颈部CT。

条件许可行PET-CT。

8. 必要时行胃肠镜、结肠镜检。

9. 怀疑CNS侵犯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诊断要点
1.免疫表型为:CD5+、CD20+、CD43+、CD23-/+、cyclin D1+、
CD10-/+。

FISH检测到t(11,14) (q13;q32)染色体易位可确诊MCL。

2.分期采用Ann Arbor 分期
3. 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因素预后与IPI指数有关。

体能状况ECOG评分标准
级别体能状态
0 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起病前活动能力无任何差异。

1 能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包括一般家务或办公室工作,但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

2 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但已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不少于一半时间可以起床活动。

3 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或坐轮椅。

4 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其他与预后差有关的因素包括:男性,B症状,肿块,脾大,骨髓累及,淋巴细胞增多,贫血,β2-MG升高,不能诱导完全缓解,高PI 指数和P53突变等。

鉴别诊断
需与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FL、MALT淋巴瘤、CLL/SLL和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及粒细胞肉瘤相鉴别。

治疗
1. 治疗原则:基于临床分期选择治疗策略。

对于IA、IIA期的患者可以选择局部放疗(30-36Gy)加或不加化疗。

对于IB、IIB、III、IV 期初治患者应给予联合化疗,可以联合利妥昔单抗。

加或不加局部放疗。

缓解后患者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复发难治患者可选用二线联合化疗方案。

2. 治疗方案
一线诱导治疗方案
Hyper CV AD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交替) + 利妥昔单抗
改良的Hyper CVAD +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用于65岁以上患者
R-Hyper CVAD 方案每28天1周期,共8疗程。

Cycles 1,3,5,7: CVAD
美罗华375mg/m2/d,静脉滴注,d0
环磷酰胺(CTX) 300 mg/m2 ,q12h, 静脉滴注, d1-3
美司钠300mg/m2 ,q12h, 静脉滴注,d1-3同步解救
长春新碱(VCR),2mg,IV,d4, 11; 可以长春地辛(VDS)4mg替代
阿霉素(Adr)50mg/m2,静脉滴注,d4
地塞米松(Dex)40mg/d,口服或静脉滴注,d1-4, d11-14
Cycles 2,4,6,8: HD-MA
美罗华375mg/ m2/d,静脉滴注,d0
甲氨蝶呤(MTX)200 mg/ m2,2小时连续静脉滴注,d1,
甲氨蝶呤(MTX)800 mg/ m2,续22小时连续静脉滴注,d1
四氢叶酸首次50mg,随后15mg,iv q12h MTX结束后12小时,至MTX 水平<0.1umol/l
阿糖胞苷(Ara-c)3g/ m2 (≥60岁,1g/ m2),q12h,静脉滴注, d2,3
一线巩固治疗方案
1.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解救(HDT/ASCR)
2. 对于年龄>60岁和/或不能耐受HDT/ASCR患者,建议采用诱导缓解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 375mg/m2/次,间隔8周,直至疾病进展。

(1类推荐维持治疗方案)
二线巩固治疗方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 清髓性或非清髓性)
预后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约3-5年,但大多数不能治愈;尽管患者最初对
联合化疗有反应,但疾病常在治疗1年内复发。

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1年。

附录A
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医嘱参考
长嘱:1)一般常规医嘱:
血液内科常规护理
护理等级(Ⅰ或Ⅱ级护理)
饮食(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饮食,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饮食,高尿酸者:低嘌呤饮食)
留伴一人
2)体质差非糖尿病者,可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高糖10%GS(非糖尿
病者)、脂乳或氨基酸(非肾功能不全者)
3)肿瘤负荷高者:水化(2000ml/m2)、利尿、碱化尿液
短嘱:1)常规检查:
血常规+手工分类
尿常规
粪常规+OB
凝血四项
3P+D-Di
生化全套
输血前普查+乙肝两对半,必要时HBV-DNA(既往有乙肝病史)
纠正血沉
血、尿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CRP)
骨穿+活检
骨髓常规
骨髓病理
骨髓染色体
骨髓FISH t (11,14)检测
IgVH/TCR重排
必要时行流式免疫分型
ECG,必要时心脏彩超(年老患者或既往有心脏疾患或使用/拟使用蒽环类药物者)
胸、腹、盆腔CT平扫或+增强
条件许可行PET-CT
书面病重通知
必要的书面文件签字
可选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轻链κ及λ)
凝血因子活性
血栓弹力图(TEG)
2) 若体表可以扪及肿大淋巴结或怀疑结外器官受累:请外科会诊,协助行淋巴结/结外受累组织活检
3) 若怀疑有消化道受累:申请行胃肠镜、结肠镜检
4) 若患者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病情许可时
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找瘤细胞),涂片找抗酸杆菌、墨汁染色及细菌培养排除中枢感染性疾病
5) 以反复发热为主者:尚需完善病原学的培养,如痰、中段尿、粪便、血液、局部分泌物等标本培养(细菌+药敏、真菌+分型)、病毒(TORCH、EB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寄生虫(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恙虫病抗体、钩端螺旋体抗体送省CDC)、抗结核抗体、PPD试验、降钙素原检测
6) 诊断明确后治疗(上级医生指导下进行):
A、根据疾病类型、分期、IPI评分及经济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B、临床研究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