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数学导学案姓名:教学进度表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一)“数与代数”领域(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整数的四则运算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此注意了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然后区别于整数不同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的思想;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四)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重视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
(二)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积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小数有关的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获得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2、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3、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
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6、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四、教学难点:(1)同时是2,5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3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会用“分割法”和“填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
(4)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5)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
五、教学准备:学生数学学具、教师课件等。
课程表课程表(五)年(三)班学生名单(备注:用A、B、C等级评价)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
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
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
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五年级周节1--4学习目标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自主探究一、填一填(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扩大到原来的()倍。
(2)0.38扩大到原来的()倍变成整数。
0。
1368扩大到原来的()倍变成整数。
(3)计算1.106÷1.23时,先将除数1。
2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使它变成(),再将被除数1。
106的小数点也向()移动()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二、计算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 2.38÷0.34=□÷□5.2÷0.325=□÷325161÷0.46=□÷□(2)笔算。
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三、森林医生生独立回答巩固计算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
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
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