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命的多样性 二 (Biodiversity II)
生命的多样性 二 (Biodiversity II)
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的生命周期 (Life Cycle)有明 显的世代交替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世代交替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概念 (Concept):
在生活史周期(Life cycle)中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 和无性世代 (二倍体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 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haploid generation):〈n〉 - 无性世代 (二倍体世代,diploid generation):〈2n〉
-
嗜盐细菌 (Halophilic bacteria):能在 极端的盐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如:天然盐湖、盐池中。 其细胞质中的酶、蛋白质需要在高浓度的 NaCl/KCl中才有活性。
真菌界 (Fungi)
真菌的共有特征 (Common features of fungi): - 非自养型生物: 腐生、寄生、共生 (i.e. 地 衣); - 细胞储藏养料是糖元 (Glycogan)、非 淀粉。 - 细胞壁 (Cell wall)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Chitin), 低等真菌中多为纤维素 (Cellulose).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
苔藓植物门可分为苔纲和藓纲。 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最低等的一类, 属过渡型的陆生植物,大多生活在水边 或阴湿地方。
1)无维管组织(no vascular tissues),缺乏 长距离输送水分和养料的能力。 2)受精作用 (fertilization)需要水的介入。
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 -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 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植物界 II
(一) 低等植物
以藻类(algae)为主,一般无根、茎、叶的分化和 没有胚。 (generally no differentiation of root,stem & leaf and no embryos).
对于苔藓植物,配子体(Gametophyte)在世代 交替 中占优势。 我们常见的苔藓植物体是单倍性(haploid,n)的配 子体 ( Gametophyte) 。
细菌 (Bacteria)
细菌的形态 (Morphology of Bacteria)
球状、杆状 和螺旋状等
细菌的一般结构 (Bacterial general structure)
- 细胞壁 (Cell wall) - 细胞膜 (Plasma membrane) - 细胞质 (Cytoplasm) - 核区 (Nuclear region)
地衣 (Lichens)
地衣:是子囊菌( Ascomycetes ) 和绿藻或蓝细菌(Green Algae or Cyanobacteria) 的共生体.
地衣中真菌 :(1)能为绿藻或蓝细菌提供
微量营养元素 (micronutrient); (2) 为藻类提供支持和保护 (support and protection) 。
生命的多样性 二 (Biodiversity II)
真细菌界
anobacteria)
古细菌界
- 嗜热细菌 (Thermophilic bacteria)
- 嗜盐细菌 (Halophilic bacteria)
真菌界 - 藻菌门 (Phycomycetes) - 子囊菌门 (Ascomycetes)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etes) - 半知菌门 (Deuteromycetes)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多数为水生。
在进化学上地位特殊 (special evolutionary status), 代表着从水生生活到陆生生活的进化趋势; 藻类(属真核生物)由蓝细菌(属原核生物)逐步进 化发展而来。
植物界 III
藻类与蓝细菌的共同特征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lgae and Cyanobacteria ): - 细胞壁含有纤维素(Cellulose); - 细胞内有进行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的部位 : 蓝细菌在类囊体(Thylakoid)中进行光 合作用,绿藻则在叶绿体 (Chloroplast)。
细菌的特有结构 (Bacterial specialized structure)
-
鞭毛 (Flagellum) 菌毛 (Pilus) 荚膜 (Capsule) 芽孢 (Endospore, Spore)
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 (Asexual binary fission)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3.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
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called Nucleoid ):又称原核、拟核。
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 原始细胞核。
<<
Fig. 1 细菌的结构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ell)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其细胞结构与G- 细菌十分相似
细胞内含有与细菌相同的70S核糖体( 70 S ribosome); 能进行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但无叶绿体 (Chloroplast),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 (Chlorophyll a); 特化细胞: - 异型胞 (Heterocyst) - 厚壁孢子 (Akinete)
细菌的特有结构 (Bacterial specialized structure) 细菌的繁殖 (Bacterial reproduction)
细菌的一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 厚实、坚韧 的外被。 - 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 功能:维持细胞外形; 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协助鞭毛的运动; 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G+和 G- 菌细胞壁成分的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Cell Wall Constituents between G+ and G-) G+
肽聚糖层厚 ~20-80 nm ~40 层 含磷壁酸 (含量较高) 不含脂多糖,蛋白质
G肽聚糖层薄 ~2-3 nm 1~2 层 无磷壁酸 含脂多糖,蛋白质
真菌的分类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fungi):
- 藻菌门 (Phycomycetes)
i.e.制腐乳
的总状毛霉 - 子囊菌门 (Ascomycetes) i.e.酵母菌、 红色面包霉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etes) i.e.蘑菇、 木耳 - 半知菌门 (Deuteromycetes)i.e.曲霉、 青霉、木霉
藻类 :光合作用 ( Photosynthesis )
制造有机物 (Organic Compounds) 为真菌提供养料。
植物界 (Plantae)I
植物界的分类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Plantae)
植物界 (Plantae):光合自养
低等植物 (lower plants):如 藻类 (Algae)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s):
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
古细菌大多生长在极端环境 (extreme environment)。 - 嗜热细菌 (Thermophilic bacteria):只有 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 * 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的问题, 如地球上最早
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 *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中所使用 的Taq酶从嗜热细菌中分离到。
2. 细胞膜(Plasma membrane):
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 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功能:(1)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2)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 运输; (3)膜上存在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 或光合磷酸化)的酶系; (4)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场所; (5)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 的供能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