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爆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e.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f.盲炮处理后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或提交报告,说明产生盲炮原因、处理的方法和结果、预防措施。
中深孔盲炮的处理方法:
a.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者,可重新连线起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者,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连线起爆。
1.5
(1)本项目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岩石种类多,现场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岩层调整爆破参数;
(2)本项目跟村镇交叉较多,火工品运输保管安全是过程中安全控制的重点。
2
2.1
⑴施工承包合同书;
⑵合同谈判会议纪要;
⑶《施工招标文件》;
⑷施工图设计;
⑸现行的国家、行业、及交通部有关公路施工、测试技术规范、规程等;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序号
保护对象类别
安全允许振速(cm/s)
<10Hz
10Hz~50Hz
50Hz~100Hz
1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0.5~1.0
0.7~1.2
1.1~1.5
2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0~2.5
2.3~2.8
2.7~3.0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3.0~4.0
3.5~4.5
(5)雷管与炸药不准放在一起。
3
(1)人力搬运炸药时,每人每次搬运量不得超过一箱,搬运工人行进中,应保持1m以上的间距,上下坡时应保持5m的间距。
(2)运送炸药时,不准与雷管同时混合运送。
(3)装药时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装下投掷,不准向下投掷炸药卷。
4
(1)装药时,确定危险区域,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戒线,并派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危险区;
(2)爆破时,根据要求设立警戒范围;
(3)警戒人员应服从命令,不准擅自离开岗位。
(4)现场通讯设施齐全,保证现场不利条件下与外界的通信联络畅通。
(5)爆后检查工作面,如发现满盲炮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或处理;起爆后经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解除警戒。
b.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爆破参数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并经爆破领导人批准。
c.所用的炸药为非抗水硝铵类炸药,且孔壁完好时,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灌水使之失效,然后做进一步处理。
4
4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对建构筑物质点振动速度的控制标准,按下式确定最大允许安全距离
1.4
项目区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内四季分明。
据浙川县县志记载,浙川县多年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6.6°(1966年),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4.7℃(1984年),7月气温最高, 平均为28.4℃,1 月气温最低,平均为2.2℃,气温年均差25.9℃。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2.6℃,(1962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13.2℃(1977年1月30日)。全县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817.3mm,最大年降雨量为1162.8mm(1964年),最小降雨量391.3mm(1978年),年际变化较大,并且年内分配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9%,12~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降雨量的5.4%。
(2)爆破施工时,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和安全操作细则,持证上岗;
(3)爆破器材由指定的爆破员领取;
(4)领到爆破器材后,直接送到爆破地点,禁止乱丢乱放,禁止转交他人;
(5)一人一次往爆破地点运送的爆破器材;
(6)未经同意,不准销毁爆破器材;
(7)爆破员未用完的爆破器材,需退还至火供品仓库,并登记签字;
1.
项目区位于山区,路线所经地带主要为低山、丘陵、河谷二级阶地、山间凹地,河川、冲沟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地貌较复杂;地层岩性主要以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为主,上覆含卵石、碎石的粉质黏土坡洪积物,山间河谷地段以冲洪积物为主,岩土种类较多,层位及基岩面起伏变化大;项目区内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较发育;地震时项目区局部路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为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属较复杂类型。
(7)仓库要设立将监控系统,管理人员需保证监控系统运行良好,如出现问题,及时上报修理。
4
(1)火工品的发放认真执行火工品领退制度,每班按时发放,每班未用完的火工品必须按时交回,用不完的炸药、雷管发放员应分别保存、交下一班发放时取走。
(2)火工品发放必须是专职火工品发放员,不得代替。
(3)火工品领取时必须是爆破员凭单据并在单据上签字后方可领取,其他人不得带领。
(4)发现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要及时报告。
(5)变质和过期失效的爆炸物品应及时清理出库,予以销毁,销毁前要登记造册,提出实施方案,报公安机关备案。
(6)发放爆炸物品时,要检查各种手续,按批准数量发放,不得随意增减。
(7)经常保持库区的消防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做好防盗、防洪、防爆等安全防范工作,实现安全储存。.
(4)发放火工品时,发放员必须检查炸药箱、雷管箱是否完好,是否上锁,炸药、雷管分运。
(5)严禁任何人或单位私拿、私用、私送、转卖、转借爆炸物品和器材。
(6)火工品发放记录不得随意涂改,需涂改时由发放员本人签字或盖章。
4.
运输爆破器材时,要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进行:
(1)禁止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运输爆破器材;
3
(1)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
(2)发现盲炮必须按下列规定处理:
(3)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
(5)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
注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硐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Hz~60Hz;浅孔爆破40Hz~100Hz。
4.2~5.0
4
一般古建筑与古迹
0.1~0.3
0.2~0.4
0.3~0.5
5
水工隧道
7~15
6
交通隧道
10~20
7
矿山巷道
15~30
8
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室设备
0.5
9
新浇大体积混凝土
龄期:初凝~3天
龄期:3天~7天
龄期:7天~28天
2.0~3.0
3.0~7.0
7.0~12
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4
炸药、雷管必须分别存储,必须有专用仓库,并设专人管理,不准任意存放,严禁将爆炸物品分发给个人保存。
(1)建立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爆炸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2)库内储存的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设计容量,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必须分库存放,库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3)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库区,严禁在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不准将易燃、易烧、易爆的其他物品带入仓库,禁止在炸药库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
3
(1)爆破工作开始前必须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所有人员(除点炮的爆破员)都撤退到危险区外,并设专人看守,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起爆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
(3)第一次信号——预告信号(起爆前15分钟)。所有与爆破无关人员应立既即撤到危险区以外或指定的安全地点。并向危险区边界派出警戒人员。
(6)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
(7)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者,可重新联线起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者,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联线起爆。
(8)在距盲炮孔口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爆破参数由爆破技术人员确定。
爆破工艺流程图
4
4
火工品由爆破公司负责存放、运输、现场监督使用。
⑹项目前期初步策划。
3
3
3
(1)成立爆破安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持证上岗。
(2)装药前必须进行验收,验收的误差标准:孔距、排距为±0.2m。
(3)验收炮孔时,如发现孔深不够、孔数不足、堵孔和透孔,必须进行补钻、补孔、清孔和填塞孔。
(4)装药前应在爆破作业场地附近设炸药临时存放场地,并设专人警卫。该场地应标以醒目的标志,场地要清除一切妨碍运药的作业人员通行的障碍物。
(5)装药发生卡塞时,在雷管和起爆药包放入以前,可用竹杆处理,但严禁强烈冲击炸药。
(6)装药后必须保证填塞质量、长度、密实。
(7)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填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坏线路。
(8)禁止捣固直接接触炸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炸药。
(9)填塞时,不准在起爆药柱后面直接填入木楔。
(4)第二次信号——起爆信号(起爆前1分钟)。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发出起爆信号,该信号发出后准许起爆人员起爆。
(5)第三次信号——解除警报信号(爆破安全检查后)。未发出解除警报信号前,岗哨应坚守岗位,除爆破人员批准的检查人员以外,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10)禁止拎出或硬拉起炸药或药柱中的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脚线。
3
(1)起爆网路的检查,必须由有经验的爆破人员担任,检查组不得少于2人。
(2)必须仔细检查各段导爆索和导爆管的外观是否在敷设过程中受到损坏,接头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无误后,在爆破工作领导人下达准备起爆命令后,才准向主起爆线上的联接起爆雷管。
4
浅孔盲炮的处理方法:
a.经过检查起爆网络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b.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填塞物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