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黄褐斑培训课件

中医治疗黄褐斑培训课件


?(6)肾阴虚
?主证:皮损黑褐色斑片,形状不规 则、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颧面, 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 热、苔少质红,脉细数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味
?知柏地黄汤 + 何首乌10g 杜仲10g 桑寄生10g 当归10g 川芎10g 泽兰10g
?(7) 肾阳虚
?除面部褐斑外,伴形寒肢冷,腰膝 软而无力,尿少浮肿,舌淡,苔薄 白,脉沉缓
?2、中医治疗
?辩证论治
?(1)瘀血阻络
?主证:面部斑呈黑褐色,颧、额、 唇周为主,对称分布,伴面色较暗, 肢体麻木,妇女多伴月经后期,色 暗黑,有血块,或有痛经,舌质暗 紫,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细弦
?治则:活血化瘀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红各10g 当归15g 川芎10g 熟 地10g 赤白芍各10g 泽兰10g 香 附10g 丹皮15g 白芷10g 生草6g
中医治疗 黄褐斑课

?黄褐斑亦称肝斑,妊娠斑,是一种 常见面部的黄褐色斑。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二者之比为 3—4:1
?病因:多方面的 ?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有关 ?慢性肝肾疾病 ?月经不调 ?内分泌功能障碍 ?日晒、精神、神经因素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黧黑斑”、“面 黑皯”、“皯黯” 等范畴。
?(2)肝郁气滞
?主证:皮损如浅褐色至深褐色片, 边缘不整,对称分布、可伴性急, 烦躁易怒,女子经血不畅,两乳胀 痛、苔:薄白,脉弦滑
? 治则:疏肝解郁 活血理气 ?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 柴胡10g 郁金10g 当归20g 白芍15g 茯苓10g 白术10g 香附10g 炒栀子 10g 枳壳10g 益母草10g 生草6g 桃红各10g
?(4)气血两虚
?主证:额面淡褐色斑,对称,神疲 乏力,失眠多梦,心悸,女子月经 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补益气血
?代表方:八珍汤加味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生草6g 当归15g 川芎10g 熟地10g 白芍15g 生黄芪15g 枣仁15g 龙眼肉10g 远志10g 桃红各10g
?(3)肝脾不和
?主证:皮损多为栗皮色,地图状斑 片,边缘不整,对称分布,两颧、 目下、鼻周、唇周、伴胸腹满闷, 两胁胀痛、腹胀便溏,苔白、脉弦 滑。
?治则:疏肝健脾活血
?代表方:四逆散或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 白芍10g 生草6g 当归15g 香附12g 桃仁10g 川楝子10g
枳实10g 川芎10g 红花10g
?(5)冲任失调
?主证:女子除面部褐色斑外,伴见 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多或 少,或兼有腰膝酸软、不孕等症, 舌淡,苔薄白,脉缓沉细
?治则:补益肝肾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熟地15g 枸杞子10g 菊花14g 山萸肉14g 山药12g 泽泻10g 丹皮10g 云苓10g 杜仲15g 川芎14g 鹿角胶10g 龟板胶10g 桑寄生10g 生草6g
? 3、坚持治疗,不间断的治疗,愈后较 好,尽量不中断。
? 4、在辨证分型治疗过程中,尽量加用 一些活血药效果好。
? 5、在治疗黄褐斑过程中,女患者的月 经不调也会随之治愈。
? 6、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后,尽量防日晒, 否则个别病人有反复。
?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方维甲酸霜 ( 3%氢琨霜、0.1% 去炎松、0.1%维甲酸)每日 1—2次 (有个别病人涂后有反应,若反应 明显时停用药)
?2、倒膜治疗
?有效改善面部皮肤血液循环,使药 物更有效地渗入皮肤,促进脱色药 物吸收,加速色斑消退,每周一次。
?3、内用治疗
?口服维生素 C大量每日1—3g部分患 者有效
?党参15g 生黄芪15g 炒白术15g 云苓15g 山药12g 炒薏米 10g 莲子肉 12g 香附10g 丹皮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草 6g
? 体会
? 1、凡有黄褐斑的女患者,大多数伴有 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等。
? 2、黄褐斑形成的时间不一,时间越长, 治疗时间越长。病程越短,能及时治疗 者,疗效好,治愈快。
?代表方:金贵肾气丸加减
?附子6g 肉桂10g 熟地10g 山萸肉12g 仙茅根10 仙灵脾10g 补骨脂12g 茯苓10g 白术10g 当归10g 桃红各10 生黄芪 6g
?(8)脾虚湿阻
?主证:面色不润,斑色灰褐,神疲 乏力,纳少腹胀,月经量少,舌质 红,苔白腻,脉濡细
?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味
? 诊断要点:
? 1、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态并不 规则, 典型者在面颊两侧呈蝶形分布。
? 2、主要见于额、颧、颊、鼻及上唇对 称分布
? 3、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 4、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或消失
?治疗
?1、西医治疗
?首先寻找可能发生的原因,并给于 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外用治疗
?1、外用脱色剂: 3%氢琨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