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3)语气和节奏 语气指语句中的声音高低、快慢、 强弱、虚实的变化,用以表现不同的思 想情感。例如,‚坐下‛一词,用不同 的语气可以表示温和亲切、命令、生气、 厌烦等不同的情感。 教师应当掌握‚不同等级‛的语气、 语调变化,使传达的教学信息更生动、 更丰富。以此表达语言文字之外的附加 信息。
语气修饰的训练,应首先明确教学内容 和师生交流中有哪些情感需要,分析教学内 容中哪些部分需要有疑惑感,哪些部分有郑 重感、兴奋感、紧迫感等等。这样才能使语 气修饰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感需要。 哗众取宠、自吹自擂的语言情感,有伤 学生自尊心的讽刺挖苦、揭短、定论等不尊 重的情感,哄骗虚假的语言情感都是教学中 所讳忌的。教学语言的形式美只有通过教师 个人的思想修养,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6)服饰
教师的服饰仪表要整齐干净、协 调自然、高雅大方,美而不俏,美而 不俗,体现作为教育者应有的风貌。 服装色彩不能太耀眼,也不要太灰暗; 不能穿奇装异服,也不能不修边幅。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
1.叙述 2.解释 3.阐发 4.诱导 5.推理 6.比喻 7.总结
1.叙述
它是叙述一个数学事实或与数学知识 有关的问题的语言。数学课堂教学目的之 一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语言。教学中 不论如何引进概念、定理、法则,最后总 要用科学的数学语言给以阐述,经常还要 把这种阐述写在黑板上,要学生在理解基 础上记住。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已知、求证、 证明过程、计算过程、恒等变形过程,所 使用的语言,都是这类数学语言。
(2)手势语
教学中要‚以手势助说话‛,手势要目 的鲜明,克服随意性,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正确选用不同含义、不同区域、不 同指向的手势。手势要适度,包括速度、频 率、幅度、角度等。 要注意克服教学中常见的不良手势,如: 抓耳挠腮、抠鼻子、摸胡子、手沾唾液翻书 或讲稿、用手指敲击讲台或对着学生指指点 点等。手持课本或教具讲课,不要挡住面部。
(3)表情语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常规性的,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 朗,常带微笑,这是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能 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 氛围。 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表情,如随教学进程和学生 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发出赞赏、遗憾、鼓励等表情, 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等,它能使课堂 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教师的表情 变化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以避哗众取宠之嫌; 更不能板着面孔讲课,毫无生气。
3.激发学习兴趣 巧妙地利用语言,还可以促进 情感迁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 感。
4.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是最具体 而直观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语言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学生 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很 难想象一个语言条理不清,啰啰唆唆的 教师,能培养出语言流畅,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的学生。
具有较高教学语言技能水平的 教师,在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从自觉或不自 觉地模仿教师,到自己灵活地表达,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 此,教师加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示范性, 是十分必要的。
5.实现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 在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必然伴随有师 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调、节奏、语 气的变化,或舒缓平稳,或慷慨激昂, 或清新闲谈,或委婉动人,或欢快昂扬、 或庄严郑重……凡此种种,均可有效地表 达教师的情感、情绪,影响着师生间的 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间的 心理联系,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信息交流 的效率。
(2)音量和语速 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音量是指语言的音强,它由发声时的能 量大小来决定。教学口语必须有合理的音强, 才能使学生听得真切、清楚。一般上课的音 量,应在45分贝到65分贝之间。教室回音较 大,衰减较小,高于65分贝,讲话本身就可 能成为噪音,干扰学生思维,低于45分贝就 成了微语。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可以控 制在这样一种程度:使最后一排学生听清楚, 又不使第一排学生感到震耳。
2.组织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语言技能的 重要功能。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可以明 确学生思维的指向,集中学生注意力; 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调动学习积极性;用激发强化的语言可 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稳定课堂纪律; 用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可以实现师生的 情感交流。总之,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 可以恰当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4)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 抑扬顿挫的变化。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 运用高低变化、自然合度的语调,可以 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美国耶鲁大学的卡鲁博士经实验发 现,用低沉、稳健的语调讲授,比用那 种高亢、热情、煽动性的语调,更让学 生记得牢。
调查表明:教师用高亢型语调讲课 的班级,学生容易出现烦躁、厌倦的情 绪,作业平均正确率为68%;在语调 抑制型教师的班级,学生很快表现出精 神冷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平均正确 率为59.4%;在语调平缓型教师的班级, 学生表情平淡迟钝,作业平均正确率为 81.1%;而在语调交换型教师的班级, 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 作业平均正确率达到98%。
4.诱导
•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所以常用启发式教学。它的特点在于 提出问题,分析条件,分析结论,联系有关 知识,寻找条件和结论的联系,探索性地提 出解决方案,并用一系列小问题作导引,逐 步接近结论。采用的语言多是带疑问的语气, 能唤起注意,引起思考,句句题题相扣,步 步进逼,循序而进,这种诱导性的语言,常 用于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用于寻找问 题的解决方法,用于推广已有事实的教学过 程。
教学口语的节奏,指的是在一 个相对完整的表述中,其语速的快 慢,语音的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 态势。它与教学内容表述的需要以 及教师的情感流露密切相关。 节奏与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 回事。
语速是讲话的平均速度。 有的字音长一些,有的字音短一些, 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由 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 伴随相应的语音强弱、力度的大小和句子 长短的有规律变化,就产生了口语的节奏 变化。 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教学口语的节奏变 化,加强口语的动感,使之充满活力。加 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能有效地减轻小学 生听课的疲劳和紧张,提高听课效率。
音量要有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适合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和 师生交流情感变化的需要,就要善于 变化自己的音量、音高和音长。音量 的变化又称为‚控嗓‛,是教师进行 语言调控的常规手段,用以显示教师 教学语言的层次感和声音的错落美感。
语速是指讲话的平均速度。人们听话的 能力有一定的承受量,超负载则听不清楚, 这对讲话的速度提出了要求。讲话的速度以 平均每分钟多少字为适度呢?课堂口语的速 度以每分钟180至250字为宜,低年级数学课 的语速还应更慢一些。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 听课效果。 一般地说,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 满时,讲话速度可以快一些,声调可以低一 些;学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时,讲话速 度可以慢一些、语调可以高一些。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 1.教学口语 2.教师态势语
1.教学口语 (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气和节奏 (4)语调 (5)语汇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 这一个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 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递和 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 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用普通话 语音来讲话。 讲话要语音清晰,吐字清楚、坚实、 完整。在语音清晰,吐字清楚的基础上, 再力求音色清脆、悦耳、圆润。
(1)身姿语
教师的身姿语给学生以第一印象,能产 生磁铁般的吸引力。教师的站姿要端庄、稳 健、挺直、精神饱满,弯腰驼背会让学生感 到别扭、压抑,精神不振。教师讲课时站累 了,可将身体重心轮换放在一条腿上,作稍 息的站姿,但身体不要后仰、歪斜、或左摇 右晃,不要把另一条腿伸得太远或下意识的 抖动,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撑着讲台或将上身 俯在讲台上。
教学时,讲话声音的底气要足,就是通 过肺部的运动产生足够的发音动力,使声音 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少气无力,容易使学 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气氛懈怠,缺乏生气 和活力。教学时应注意克服语尾弱化、虚化, 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消失,或者说长的句子时 不能连贯和完整的毛病。有时,教师故意低 声讲述,以调动学生的听觉注意力,但要做 到低而不虚,沉而不浊,有内在的声音力度。
(5)语汇 语汇指的是词汇和语法。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 位。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 词则是这一系统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 教师应具备有较丰富的词汇量,并能正 确、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的 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和丰富。 教学中还应注意用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但不要庸俗化。
(4)目光语
教师讲课时要扩大目光语的视区,始终 把全部同学都置于自己视幅中,并用广角度 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要用眼神的 交流组织课堂、捕捉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 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教师的目光要保 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口语表达更生 动传神。忌眼神黯淡无光、昏昏欲睡;忌视 线老盯着天花板、窗外或讲义,不敢正视学 生;忌视角频繁更换,飘忽不定,给学生心 不在焉的感觉。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 2.组织课堂教学 3.激发学习兴趣 4.发挥示范作用 5.实现情感交流
1.传递知识信息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教学语言标准 规范的发音、语义的准确、词语的选择和搭 配,可以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教学中大量 活动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教 师使用规范的、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 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语言水平与教 学效果是直接相关的。准确、清晰地传递知 识信息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对教学 语言训练的基本要求。
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是人们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口 语只有符合这种语法规则,学生才能 听懂,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 与语法相关的还有逻辑性,即在组织 一段语言时,思路要顺畅,要合乎逻 辑规律。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语言才 能连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