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课件1

计量经济学课件1


五、计量材P7。
说明: (1)基础计量经济学主要是经典方法论。 (2)回归分析是核心。

第二节 计量经济分析的对象和 材料
对象——变量关系,计量经济模型 材料——经济数据

一、计量经济模型
1、变量 宏观、微观, 流量、存量, 数量(产值、价格、年龄)、非数量(学 历、性别等) 连续、离散 派生变量(增长率、均值等)
计量经济学
谢识予
教材和参考书
谢识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Gujiarati《计量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Greene, Econometics Analysis, 清华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导


关于计量经济学内容、意义、方法论, 与相关学科关系,在经济学中地位等的 概述 导论的作用是使读者明确学习的意义、 目标、学习方法,对掌握本课程的精髓 很有意义。
QD f ( PI , t ,) f (QI , t ,)
3、宏观经济管理:刺激需求政策的有效性?
C f (Y ) c0 c1Y
1 MPC c1 1 MPC 4、降息对刺激经济的有效性?
收入乘数 M
二、总结和定义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分析的作用:证实理论、确定 参数值,检验、验证、预测、政策判断。或者发现、 验证、具体化和应用经济规律。 某些定义: (1)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 象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 (2)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与数理经 济学之上的数学模型提供经验支持,并得出数量结果。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 技术、方法和理论。

发展:

1969—2000多届诺贝尔奖,计量经济学 会的影响 数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问题和反思:预测有效性,理论基础 趋势:(1)方法论、研究深度、研究领 域和范围,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技术。(2) 专门化、应用化等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和作用
本节解决两个问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计量经济学?

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我们通过例子, 在相关学科比较等进行说明
一、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方面应用的例子
1、价格竞争问题:降价是好的竞争策略吗?(微观)
Q Q( P) a bP
2、加入WTO对策,降低关税和贸易自由化对进出口的影 响?(国际贸易)
3、模型 单方程 联立方程组 时间序列(ARIMA,ECM) 静态 动态 均衡非均衡

二、经济数据
计量经济分析的材料 经济规律的信息载体 1、种类: 时间序列time series(年、月、日、高频 截面cross sectional 混合pooled, Panel data 微观、宏观、金融、贸易等

三、分类

理论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经典、非经典 基础、高等 单方程、联立 静态、动态 时间序列、截面数据、面板数据 宏观、微观 参数、非参数 金融计量等专门计量
四、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联 系和区别
数学
数理 经济
经济学
计量
数理统计 经济统计

2、采集和处理 来源:统计、调查,非实验 质量:非实验,历史数据残缺,各种偏误(观测 误差、选择性、随机性问题、处理方法问题) 加工:加总、指数运算、季节调整,随变量作变 换 结论:研究结果的质量不可能高于数据的质量。 不管方法多么科学。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的历史和发 展简述
起源: 1676配第《政治算术》 19世纪高斯最小二乘法 1930年国际计量经济学会 1929年Moore关于工资的定量分析

2、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
目的和手段关系 计量的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数据收集 和处理、方法设计,应用分析中的置信 区间分析等,都与统计有关,以统计为 基础。 区别主要是,问题导向和数据导向,对 模型重视程度、目的性强弱等。

3、计量经济学与数学
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是计量分析(LS、级数、矩阵、方差、 期望,,,)的基础和工具。 数学知识(函数性质等)对计量建模的 作用。 计量经济学不是数学,是经济学。
统计学
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
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服务对象,计量经济学是提高 经济学科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工具。 一般经济理论(定性)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 例:关于失业问题的数量实证分析(1)菲利普斯 曲线(工资和失业率);(2)资本和技术变化的影响; (3)人口和移民的影响(供给方面);(4)经济增 长和产业结构(需求方面、结构性失业)。 一般经济理论是修正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方法的依据。 一般经济理论是解读计量分析结果的工具。 区别是定性为主、定量为主等。
2、变量关系



不相关关系:张三收入和李四支出, 相关关系:冷饮费和电费 因果关系:电费和气温 相互影响关系:收入和消费。工资和物价 恒等关系:用电量和电费,利润分配 因果关系是研究的核心,但是确立因果关系 需要十分注意:一个统计关系式,不管结论如 何强或多么有启发性,本身都不足以确立因果 关系,确立因果关系必须来自这种或那种理论 (经济、物理等)的根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