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件——化学纤维

纺织材料与检测课件——化学纤维

1、粘胶纤维 分子式: [C6H7O5(OH)3]n 纵面形态:光滑,有1—2根沟槽 截面形态:锯齿形、有皮芯结构 主要特点:强力较低,尤其是湿强为干强50%,
吸湿性在化纤中居第一位,手感柔软
2、涤纶纤维
分子式: [OCH2OOC_
CO]n
纵面形态:光滑 截面形态:圆形
主要特点:强伸度大、抗皱性优良
截面形态
纤维的化学组成
溶解性能 燃烧特征 着色性能
手感目测法 显微镜观察法
化学溶解法 燃烧法
药品着色法
第四节 纺织纤维的鉴别
一、感官鉴别法
拆纱—退捻—— 取出纤维—观察
细、短---棉 短 粗、硬---麻
滑、卷---毛 整齐---化纤
蚕丝 长 人丝
合纤丝---涤、锦、丙、 氨纶
二、燃烧法
品种
I
S
S
I
I
I
I
I
I
醋酯纤维
I
S
S
P
S
S
S
S
I
涤纶 锦纶 腈纶 维纶 丙纶 氨纶
I
I
I
I
I
I
JS
I
I
S
S
S
I
S
I
S
I
I
I
I
SS
I
I
I
I
JS
I
S
S
S
I
S
I
S
I
I
I
I
I
I
I
I
I
I
S
I
I
P
I
I
P
I
JS
I
四、着色法
几种不同纤维纤维鉴别着色剂染色后的色相表
纤维
碘—碘化钾显色
HI-1显色
锡莱着色剂A显色

不着色
接近 火 焰
棉、麻 粘胶
羊毛 蚕丝
涤纶
锦纶
腈纶
不缩 不熔
收缩 不熔 收缩 熔融 收缩 熔融 收缩 熔融
在火 焰 中
迅速
缓慢
先熔 后烧 先熔 后烧 迅速
延燃
继续 不易 延燃 继续 继续 继续
气味
灰烬
烧纸味
烧羽 毛味
芳香味
氨臭味
辛酸味
灰白 色灰
松脆 块状 黑色 硬球 褐色 硬球
黑色 脆球
三、化学溶解法
3、锦纶纤维
锦纶6分子式:H [NH(CH2)5CO]n OH 锦纶66分子式:H [NH(CH2)6NHOC(CH2)4CO]n OH 纵面形态:光滑 截面形态:圆形 主要性能:耐磨性最佳
4、腈纶纤维
分子式:[ CH2 CH ]n CN
纵面形态:光滑或1---2根沟槽 截面形态:圆形或亚呤形 主要特点:耐光性最佳
5、丙纶纤维
分子式:[ CH2 CH ]n CH3
纵面形态:光滑 截面形态:圆形 主要特点:比重最小
6、维纶纤维
分子式:[ CH2 CH ]n OH
纵面形态:1---2根沟槽 截面形态:腰圆形,有皮芯结构 主要特点:合纤中吸湿性最佳
7、氨纶纤维
分子式:[ 硬链段
]n 软链段
纵面形态:1---2根沟槽 截面形态:聚酯型为蚕豆型、聚醚型为三角型 主要特点:高伸长、高弹性、低吸湿、低强力
纤维种类
棉 麻 羊毛 蚕丝 大豆纤维
盐酸 20%24℃
盐酸 37%24℃
硫酸 75%24℃
氢氧化钠 5%煮沸
甲酸85%24℃
冰醋酸24℃ 间甲酚24℃ 二甲基甲 酰胺24℃
二甲苯 24℃
I
I
S
I
I
I
I
I
I
I
I
S
I
I
I
I
I
I
I
I
I
S
I
I
I
I
I
SS
S
S
S
I
I
I
I
I
SS或JS
S
JS
I
SS或JS

I
I
I
粘胶纤维
灰N


不着色
深紫5B(苎麻)
紫蓝(亚麻)
羊毛 蚕丝 粘胶纤维 醋酯纤维 涤纶 锦纶 腈纶 维纶 丙纶 氯纶 氨纶
淡黄 淡黄黑 黑蓝青 黄褐 不着色 黑褐
褐 蓝灰 不着色
— —
桃红5B 紫3R 绿3B 艳橙3R 黄R 深棕3R B 艳桃红4B 桃红3B 黄4G 不着色 红棕2R
鲜黄 褐 紫红 绿黄 微红 淡黄 微红 褐 不染色 — —
静电、抗熔性差,免烫性好的特点.
长度、细度可人为控制
长丝 短纤维
棉 型:30---40mm、 1.2---1.5D 毛 型:70---150mm、3.0---6.0D 中长型:30---40mm、 1.2---1.5D
通过控制拉伸倍数,形成不同强伸度的纤维
高强低伸型
中强中伸型Leabharlann 普通型低强高伸型二、各种化学纤维的个性特点
第三节 新型纺织纤维
1、新型天然纤维:彩棉 2、新型人造纤维:牛奶丝纤维、大豆纤维、
Tencel(坦塞尔)、Modal(莫代尔)、竹浆纤维 3、新型合成纤维:新品种合纤PTT纤维、异形纤维、
超细纤维、复合纤维、高性能纤维等
第四节 纺织纤维的鉴别
纤维的外观特征 长短 刚硬 粗细 卷曲
纤维的结构特征 纵面形态
例:腈纶、粘胶
(三)后加工
1、目的:改变初生纤维强度低、沸水收缩率大、 易变形的缺点。
2、加工工序(短纤维) 集束 拉伸 上油 卷曲








减 摩 吸 湿
抱 合 力
干燥定形 切断打包
第三节 常见化纤的特性
一、化纤的共性
1、化纤的某些性能可人为控制:长度、细度、强度、光泽、截面等 2、纤维性能均一:长度、细度 3、合成纤维具有强伸度大,吸湿性差,易洗快干,易起毛起球,易产生
短纤维
差别化纤维 异形、复合、超细纤维




功能性纤维 导电纤维、调湿保温纤维




高性能纤维
芳纶纤维
二、化纤制造
高分子 化合物
纺丝液
(一)纺丝液制备
纺丝
后加工
熔融法:适合于熔点Tm<分解点Td 溶液法:适合于熔点Tm>分解点Td
合成纤维材料
喷丝头
(二)纺丝
1、熔体纺丝法:熔融法制得的纺丝流体
喷丝孔
空气中凝固成丝
特点:纺丝过程简单,纺丝速度较高,喷丝头孔数少,纺 得的丝截面大多为圆形。例:涤纶、锦纶、丙纶
2、溶液纺丝法:溶解法制得的纺丝流体
喷丝孔
空气中凝固成丝
凝固液中固化成丝
干法 湿法
干法特点:纺丝速度高,喷丝头孔数较少,溶剂挥 发污染环境,且成本高,较少采用
例:醋酯纤维和维纶
湿法特点:纺丝速度慢,喷丝头孔数多, 截面大多呈不规则圆形,有较明显的皮芯 结构。
第五章 化学纤维 第一节 概述
一、化纤分类
再生纤维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
粘胶、醋酯纤维、竹浆纤维、大 豆纤维、牛奶丝纤维



合成纤维 天然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
七大纶



无机纤维
无机物为原料
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
再生纤维素类

聚酯类


聚酰胺类


聚丙烯腈类

聚丙烯类
聚乙烯醇类

长丝纤维



构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