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肿瘤化疗肝损伤及保肝治疗ppt课件
肿瘤化疗肝损伤及保肝治疗ppt课件
.
合并基础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肿瘤累及肝脏、原发性肝癌、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病毒性肝炎是化疗患者治疗中转氨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乙肝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
肿瘤合并乙肝占10%以上,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率35-65% 乙肝病毒再激活定义:抗肿瘤治疗中(或紧随其后),HBV DNA 升高10倍以上或绝对值达到109拷贝/ml 活动性HBV感染者化疗后慢性活动性肝病恶化为爆发性肝炎、 肝衰竭,5%以上患者死于肝衰竭
.
肝酶多态性与药物联合
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多 态性;NAT2可导致快速和慢速乙酰化肝毒性,引起DILI,甚至肝 癌 CYP450-2c19/3A4基因多态性(快慢代谢)并多种化疗药物代谢相 关;抗微生物药多为CYP450 3A4抑制剂;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导致 毒性增加,尽管发生率相对低,但是往往导致致命性肝损害
.
DILI的严重度分级
序号 1 2
3
4
严重分级 定义
轻度
ALT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是血浆总胆红素<2.5mg/dL,INR<1.5
中度 中重度 重度
ALT或碱性磷酸酶升高,并且血浆总胆红素≥2.5mg/dL,或 INR≥1.5
ALT、碱性磷酸酶、血浆总胆红素和INR升高,且因DILI延长了住 院时间
12
抗肿瘤药物与急性肝衰竭
2002年,美国,DILI已取代HBV感染成为引起ALF的第一病因[1]
• 2013年回顾分析38个国 家,6370例肝衰竭患者
• 结果显示:DILI引起的 ALF的药物中,抗肿瘤药 物位居第2位(11.9%)[2]
[1] Ann Intern Med. 2002;137(12):947–54. [2] J Clin Pharmacol. 2013;53(4):435-43.
《肿瘤药物相关性肝损伤防治专家共识》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 郑州消化疾病研究所
.
是最大实质性器官。肝重1.5千克, 分为五叶、八段。约有2000亿个 肝细胞、50万个肝小叶组成。 肝细胞凋亡 失肝动物即使目前给予相应的治 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
.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
.
可预测性
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药物性肝病
不可预测性
特异性代谢 过敏反应
代谢异常 过敏特异体质
.
DILI的常见类型
• 肝细胞型 是指ALT大于2倍正常值,且ALT和 ALP的比值大于5
• 淤胆型是指ALP大于2倍正常值,或者ALT和 ALP的比值小于2
• 混合型肝损伤是指ALT和ALP升高,均大于2倍 正常值,且ALT和ALP比值介于2—5之间
ALT或碱性磷酸酶升高,并且血浆总胆红素≥2.5mg/dL,并且伴随 以下之一情况发生: •肝衰竭(INR≥1.5,腹水,肝性脑病) •因DILI引起的其他器官衰竭(肾脏、肺等)
5
严重致死 因DILI引起的死亡或肝移植
.
HEPATOLOGY 2010;52:730-742
DILI Leabharlann 本病理• 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 再生、修复
.
肝损伤的细胞学应答
• 肝脏损伤修复反应因损伤程度的 大小而异。
• 当肝脏受到外界刺激出现损伤时,成 熟肝实质细胞分裂迅速增殖以弥补丢 失的肝细胞。
• 当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成熟肝细胞连 续丢失或/和生长反应被抑制时,小 肝细胞被激活、扩增。
• 肝脏大部分被毁损或由于某些原因使 肝细胞增生受到抑制,肝脏干细胞则 被激活、增生,产生卵圆细胞,并进 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
13
DILI的高危人群
年龄是5-Fu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儿血液病肝损害发生率高 于成人急性小儿白血病肝损害发生率达到45%
女性患者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高于男性:由药物导致自 免肝只发生于女性,女性患者随年龄增加肝脏对其清除能力下 降,如蒽环类药物、5氟尿嘧啶等
肥胖或脂肪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等
• 修复的调控机制不清。 • 不完全性修复。
.
肿瘤药物性肝损伤高危人群及易感因素
.
中国DILI数据
汇总1994-2011年公开发表的279项中国DILI研究论文;共纳入24112例患者,系统分析了中国DILI的药物构成状况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 25:825–829. .
药物相互作用抑制肝脏解毒功能导致药效/毒性增加药物副作用 发生率随所用药物的数量呈指数型增长;联合化疗、止吐药等; 辅助治疗用药多:中药和中成药、抗糖尿病药、治疗高血压药、 解热镇痛药等
Lee WM, et al. Toxicologic Pathology, 2005, 33:155-164; Hussain Z, Indian J Exp Biol. 2003 Nov;41(11):1226-32
• 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15%. • 一般人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 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 急性肝衰竭的10-30%,死亡率1%—10% • 占住院肝病患者的 1%~5%;
临床医师新的执业风险之一 • 3个月为界 急性 90%以上,慢性不足10% • 多发生于给药后5-90天,少数胆汁淤积型延迟(>1年)
• 肝损伤的细胞学应答:成熟肝实质细胞
能维持进行8-12次细胞分裂.但在严重肝损伤 时,成熟肝实质细胞被击垮而不能通过其大量 复制来修复损伤,祖细胞亚群(卵圆细胞、 小肝细胞)可以作为第二梯队细胞发挥作用。
.
肝损伤的修复
理想的治疗应该包括减轻组织损伤、促 进组织修复和改善器官预后,以实现真 正意义的“治愈”。
.
肝损伤的修复
• 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手术切除脊椎动物部分肝脏的肝脏 损伤模型的肝脏通常在5至7天的时 间内就能够得到恢复!
• 基本上可以被分为两大阶段:第一 个阶段是诱导期(inductive phase),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至3 天,在此阶段肝细胞会大量再生、 增殖,肝细胞数量迅速增加;第二 个阶段是血管生成期(angiogenic phase),在这个阶段主要形成新 生血管,以及其它肝脏组织内的非 肝脏细胞,包括各种支持细胞、间 质细胞等,促进肝脏组织的再生和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