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全

“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1“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2“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3“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4“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5“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6“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09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10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 _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总结反思A、植物油放入水中,搅拌B、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C、冰水共存物D、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的液体3、下列物质与水作用能放出大量热的是()A、白糖B、味精C、生石灰D、食盐【检测反馈】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2、用水做试剂,不能加以区分的一组物质是()A、生石灰、食盐、烧碱B、汽油、酒精、浓硫酸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纳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3、将沾有油渍的衣服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和适量的洗涤剂,搅拌搓洗,最终能除去油污的原因是()A、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溶于水。

B、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C、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D、加入洗涤剂后,让油滴分散,稳定的乳化在水中。

4、将下列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A、面粉B、氢氧化钙C、豆油D、蔗糖5、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6、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①硝酸铵固体②氯化钠固体③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1)使U形管内液面左侧升高的物质是。

(2)使U形管内液面右侧升高的物质是。

(3)未使U形管内液面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是“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11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能够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会结晶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饱和溶液的含义【基础过关】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⑴在,向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⑵在,向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大多数溶质而言,其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可采用、的方法,而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从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获取硝酸钾晶体的方法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是。

【拓展提升】1、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继续溶解硝酸钾,继续溶解氯化钠。

(填能或不能)。

小结:⑴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⑵一定条件下,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填能或不能)。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浓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总比其不饱和溶液。

【检测反馈】1、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C.降低溶液的温度D.倒出少量溶液2、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

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

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NaCl溶液的饱和状态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以上三项都发生了改变自我纠错总结反思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C.饱和溶液加水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D.从饱和溶液中获取晶体的过程属化学变化4、已知在20℃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50℃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85.5g。

在下列操作中:20℃50℃20℃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常温下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塑料小球漂浮在食盐水中。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有何变化?并简述理由。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哪种具体方法?“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12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固体溶解度的含义。

能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区分物质的溶解性。

2、初步学会查阅、绘制和溶解度曲线,并能说出曲线的含义。

3、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基础过关】1、溶解度⑴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

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和时,气体溶解在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的。

气体的溶解度受和的影响。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2、溶解度曲线(1)阅读教材可知,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右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①物质a在t2℃时的溶解度是;②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依次是;·N③交点P的含义是;④对于物质a, M点的含义是 ;N点的含义是⑤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⑥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⑦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 g的物质a⑧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由上可知,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①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查出不同种物质在时的溶解度;③可以比较不同种物质在时的溶解度大小;④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⑤对于某物质而言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的含义是 ;溶解度曲线下的点的含义是⑥可以查出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变化的规律;自我纠错⑦可以比较不同种物质在某一范围内的溶解度大小。

【拓展提升】1、溶解度和溶解性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溶解度(g)(20℃)一般称为﹤0.010.01-11-10>102、物质结晶的方法:⑴: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⑵: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

【检测反馈】1、查阅课本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如右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他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是()A、aB、bC、cD、ab4、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等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4)若使氯化钠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

(5)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提纯的步骤是:加水配制成高温饱和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5、一木块漂浮于50℃的KNO3的饱和溶液中(如右图A),当改变温度时(木块和液体体积的变化不考虑),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同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加”或“减少”)。

总结反思“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13【检测反馈】总结反思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C.溶剂质量减少D.溶液浓度不变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2、有40 g 5%的CaCl2方法是()溶液A.加入40 g 15%的CaCl2B.把溶液倾倒一半C.加入2 g CaCl固体2D.把溶剂蒸发掉20 g3、“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

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化钠易溶于水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4、将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浓度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5、图1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2 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_g ,该溶液的浓度为。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 B 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三五七”课堂九化下-学案导航9hx14【拓展提升】1、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 2溶液,某同学取出100g 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 2CO 3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 2CO 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已知: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 2CO 3溶液80g ,需要Na 2CO 3固体多少?(2)BaCl 2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检测反馈】1、60℃时,将36g KNO 3溶于204g 水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