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活动1》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思想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造性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活动的能力目标是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次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读准确,能够正确认读词语,能读出停顿、重音,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在诗词朗读这一环节,要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给词语找近义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并注意句中的重音和停顿,培养语感.
3.积累优秀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词语。

情感与态度:
通过开展办一期歌颂祖国山河的手抄报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搜集、动手等综合能力,激发爱国情感。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句中的重读和停顿,培养语感
2.做手抄报,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收集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散文,历史英雄人物,世界之最.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活动1.
(二)我会写
1、指名读题目,理解题意.字读词语,并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近义词。

3、自选一个词,说说它的近义词,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评议近义词是否正确,教师适时点拨,辅导。

5、读一读,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口头造句。

(三)我会读
1、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默读句子,想想句子中间哪些地方需要停顿,作好标记。

3、指名读,其余同学注意听,评议是否正确。

4、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句子.
5、指名读,配动作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四)我会背
1出示《望天门山》,简介诗人。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景象?
3练读,背诵古诗,鼓励学生边背诵边配上动作。

4课外拓展,收集诗仙李白的诗歌,读一读,背一背。

(五)大舞台
1、说说你了解的祖国河山
(1)你去过哪些名胜古迹旅游呢?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2)曾经有许多艺术家创作过赞美祖国河山的作品,这方面你了解多少?(诗歌,散文,历史故事)
(3)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世界之最吗?
壮丽的河山,孕育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成就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

(4)你知道为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疆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吗?
3、动手实践
(1)出有关祖国河山的手抄报,可以用图、文、画等方式粘贴,装饰小报,取好报名。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3)可以选择某一方面题材收集创作,也可以出综合性的手抄报。

4、作品展示:展示小报,相互交流。

班内评出“最佳手抄报”。

(六)小结
1.师生一起谈收获。

2.爱国名言推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
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七)课时作业
1、请写出与“快乐”相关的词语
例:手舞足蹈欢天喜地
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喜气洋洋眉开眼笑
2、请写出李白的两首古诗。

(七)知识链接:
《望天门山》,作者唐朝的伟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活动中,我采取循序渐进地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我会写”环节中,通过填写近义词,积累词语,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在“我会读”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句子,学会标出标点符号;在“百宝箱”环节中,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积累古诗词,并在读中去体会、
去感受。

这样一步步进行,降低了难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