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心理护理所遵循的护理原则

试述心理护理所遵循的护理原则

试述心理护理所遵循的护理原则学习中心:陕西三和学院学号:10092200017 姓名:王莉主要文摘: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革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最佳作用,新的护理模式要求给病人,进行心理、社会和物质整体护理,没有心理护理这方面工作,护理便不完整,心理护理是要在人道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关键词:心理护理的原则,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心理护理的临床问题一,心理护理所遵循的原则1,交往原则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

交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交往中双方要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2.服务性原则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3.针对性原则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

为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4.启迪性原则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5.自我护理的原则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维持病人的自尊、自信和满足其心理需求。

因此,护理人员应启发、帮助和指导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护理。

二,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1,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必须遵循以下道德要求:深入了解和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做好目标性心理护理;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保密和讲真话。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住院人都有共同的心理需要,护士有责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1)需要被认识、被尊重,也就是病人希望能被重视。

因此说,护士应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院情况,经常巡视病人,关心病人的冷热,做到态度诚恳,使病人产生信任感。

(2)需要提供信息和了解:如病院需要了解疾病的预后,经治医生的水平,各种治疗,用药的目的等,护士应主动介绍一些情况,传达必要的信息,取的病人的配合与合作。

(3)需要新鲜感:病人由于住院而与家庭和社会脱离,因此感到寂寞惦记工作,惦记子女等。

护士应为病人解除烦闷,使之能心情愉快的进行修养、治疗。

可以为病人安排各种文化活动,或进行卫生宣教,以增加知识,增加新鲜感。

(4)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这是所有住院病人都会有的心理,因此,怕手术会出现意外,怕输液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怕吃错药,打错针等等。

总之特别需要安全感,以便早日痊愈出院。

所以护士应主动介绍有关方面的知识,使病人安全和放心。

3,心理护理还应注意病房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因此护士要主动帮助病人调整环境,为病人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加强病人房的环境管理,达到清洁、整齐、肃静、安全、舒适。

4,做到一个合格的护士要满足心理道德要求,还要依靠护理人员的信念,意志和力量而发挥作用。

由于心理护理内容十分丰富,其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知识与技术无止境的,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和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三,为人民服务1、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

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

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恰当称谓,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

(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扩哩操作过程中。

(3)及时满足病人需要。

4、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95%。

5、为病人的基础服务(1)新入院的病人,由当班护士负责宣教,病人个人卫生良好,并更换住院病人衣服。

(2)按护理级别要求,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吏接班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及时、准确记录。

(3)病人床单位,物品摆放整齐,且使用方便;床单被褥平整干燥,无碎屑,床下无杂物,无便器;病人衣裤整洁,穿着舒适。

6、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按要求定时做好病人临床护理(含晨晚间护理)。

做到六洁:(口腔、头发、皮肤、手足、会阴、肛门);二短:胡须、指(趾)甲短;四无: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无并发症;四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报告医师、处置抢救及时;一保持:各种导管、引流管清洁通畅,定时更换,输液、输血定期观察记录,执行无菌技术的原则。

7、病人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并有安全措施。

8、护士九知道: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查结果。

四,心理护理的临床问题现今社会各医院内存在一些的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心理健康、心理防御与心理应激、身心疾病、心理评估等有关内容。

门诊、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常见疾病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等;说明了心理护理方法及护士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护理是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人们物质的需求不满足,社会的激烈竞争,约来约多的人更多的是一个心理疾患,护理人员应紧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为社会造福,为全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年7月第8卷第7期中护网2010年7月12《临床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作者:李晓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11月1日)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抢救与护理1一般护理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将患儿安排在环境良好的病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内干净、整洁,床单舒适、柔软,地面干燥,避免患儿跌倒,若病情较为严重,应安排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各项操作均集中完成,减少走动,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影响休息。

责任护士应对家长做好入院宣教,嘱患儿应多多休息,多饮水,利于疾病恢复,要根据气温增添衣物,避免着凉或出汗,诱发感冒加重疾病。

2病情观察小儿病毒性脑炎可引起弥漫性脑损伤,病毒性脑炎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表现,对于外界的变化或者是干扰刺激能够产生很大的反应,加重病情进展。

所以,护士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对疾病的恢复十分重要。

同时,护士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心率、血痒饱和度、体温、呼吸、意识、瞳孔、临床症状等,危重病例应半小时监测1次,观察患儿是否伴有四肢乏力和惊厥现象,以及持续时间,对行腰椎穿刺术后的患儿,应嘱家长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避免出现低颅压,加重患儿病情[2],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则表明患儿的颅内压增高,此时,可采取平卧位或头低位,缓解症状。

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且血氧饱和度伴有持续下降,预示患儿有呼吸衰竭的可能,一旦出现上述表现,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发热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较容易出现发热现象,有时甚至出现持续高热现象,持续发热可使氧耗增加,加重脑水肿,引起抽搐、惊厥、缺氧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脑水肿。

控制高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发热的患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卧床休息,通过降温特别是头部降温,可降低颅内压,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改善脑细胞渗透性,缓解脑水肿,减少脑实质损害,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对体温超过38℃者,头部可用电子冰帽持续降温,同时也可采用温水擦浴、柔搓四肢、冷盐水灌肠等。

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

为了减少发热时对氧的消耗,额部、腋下、腹股沟及大血管等处可放置冰袋降温。

可避免用药过程中对患儿产生的危害,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防止冻伤,并观察疗效。

对于本病来说,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既安全又有效。

嘱患儿卧床休息,并且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对于本病中出现的高热现象,除冰敷外,用一般退热药进行处理,是很难达到退热效果的,应按医嘱予以复方冬眠灵行亚冬眠疗法,期间禁止将患儿抱起,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密切观察头部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做到班班严格交接班,避免意外发生。

必要时每日给予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4基础护理护士应经常给患儿翻身,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对大小便要及时清理,按时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若患儿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预示颅内压增高,应立即告知值班医生,若患儿痰液较多不易咳出,应将患儿安置于左侧卧位,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可给予吸痰,对并发呼吸衰竭者应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若患儿发生惊厥,预示脑组织细胞缺氧,应立即置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开放气道,使其呼吸顺畅,避免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及诱发窒息。

5饮食护理由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在体温上升期体液消耗较多,应及时补液,保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有些重度患儿不能正常进食,而且又处于高代谢、高分解、高消耗状态,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病毒性脑炎患儿在饮食方面应该少食多餐,多饮水,尽量吃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食。

6饮食护理对年龄较大,无意识障碍的患儿鼓励自主进食,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内功能不足,机体免疫力下降。

对年龄偏小的婴幼儿,应告知家属合理喂养母乳,做到少食多餐,每次喂奶的量不宜过多,避免呛咳。

对昏迷或不能进食的患儿,入院后即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给予鼻饲或肠内营养,每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给予混合乳、牛奶、菜汤、果汁、肉汤等交替鼻饲,确保营养供给,鼻饲应遵循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脱水致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7心理护理该症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快、疗程长、恢复慢,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导致失语、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而患儿家长对此病的了解又不多,家长在心理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可避免会出现烦躁、焦虑、担心会遗留后遗症,认为此病治愈的希望不大。

护士应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长担心的问题,向患儿家长宣传关于此病的知识,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不同的患儿提供不同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启发患儿理性地看待疾病,使患儿及其家长对此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取得患儿的理解、信任和配合,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可给他们讲故事、看图片及提供适当的玩具,保持心情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