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十河中心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总第____课时备课时间:2009.3.5 主备人:叶玉彬执教人:课题: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各种运动形式,能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

2.理解速度概念,能对速度单位换算及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3.通过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方法。

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所处的状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

二、教学重点:1.速度概念、单位、公式及简单计算。

2.惯性。

3.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预习过程(教学措施):1、各学习小组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学习目标。

2、各个学习小组分头讨论、交流,列出复习提纲。

预习提纲: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是相当任意的,可根据需要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7.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v=s/t →s=vt, t=s/v10.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1.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12.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3.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简言之: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 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二)展示过程:(.教学措施):学生分组展示问题、点评,教师给予适时点拨,穿插巩固,并比较各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Ⅰ.基础练习1、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驾机飞行时,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

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A.前方B.后方C.侧方D.下方4.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m/s。

5、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相同的________,在越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它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

进一步分析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

6、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物块匀速上升。

若细线突然断裂,则物块将()A、不再受力B、依靠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C、立即下落D、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8、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9、吊车吊着质量2t的集装箱以0.2m/s速度匀速上升,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如果集装箱变为以0.1m/s速度匀速下降,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Ⅱ.巩固提升: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有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试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到的2、车厢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是M和m,M>m,物体与桌面无摩擦,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物体没离开桌面前()A、一定不相碰B、不一定相碰C、一定相碰D、可能相碰,也可能不相碰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4、甲乙丙三人分别用跑步、竞走和慢跑绕操场一周,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1,则他们所用的h间之比是:( )A.6:3:2 B.3:2:1 C.1:2:3D.2:3:65.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状态; 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物体作运动。

甲乙Ⅲ.穿插巩固1.“旭日东升”,“月在云中行”分别以、为参照物。

2.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采用观众的方法还是裁判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3.请你列举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各一个,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的例子。

4.用20N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加到30N,则手与油瓶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C.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 不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6. 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它()A. 一定处于静止B.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7. 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某人用30N的力水平力推木箱,结果没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跟30牛相比会怎样?8. 在水平公路上,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关于彼此平衡的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彼此平衡的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C.汽车受地面的支持力与汽车所受的重力是彼此平衡的力。

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的。

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C.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D.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三)达标测评:第七章单元测试卷(A)一、填空题(共27分,每空1分)1.“旭日东升”,“月在云中行”分别以、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改变,或者改变,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要对物体。

3.伞兵从飞机舱跳出,未开伞时,下落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受到作用的缘故;开伞一段时间后匀速下落,是因为受到一对力作用的缘故。

4.质量为3kg的物体被200N的水平力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若将水平压力减小为100N,此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则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

(G取10N/kg)5.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6 ,正常人步行速度约为1.2 。

6.一起重机以3m/s的速度匀速将重2000N的物体吊起,钢丝绳上的拉力是,在空中又是以2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此过程中钢丝绳上拉力是,最后以5m/s速度匀速下降,钢丝绳上拉力是。

二、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2:1 D.1:12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行驶,经0.5min汽车的速度达到10m/s,期间汽车共行驶120m,则汽车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5m/s C.4m/s D. 无法确定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探究直接得出 B.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C.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 D.在实验基础上,经分析、推理得出的规律10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作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所受力同时消失,物体将【】A.立即静止 B.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加速运动 D。

作减速运动11.在平直路面行驶的列车箱内悬挂一个小球,若小球突然向列车行驶的正前方摆动,说明列车【】A.行驶速度减慢 B.行驶速度加快 C.匀速行驶 D.拐弯12.甲、乙两人在同一公路上行走,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甲看到乙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的运动方向应是【】A.都向西运动B. 都向东运动C.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D.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1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D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无关 1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名乘客在车厢竖直向上跳起,那么这名乘客的落地点【】A.在起跳点后方 B .在起跳点前方 C仍在起跳点位置 D 在起跳点的两侧15某同学静止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人对磅秤的压力和人的重力 D. 磅秤的重力和磅秤对人的支持力16.如图9-A-1所示,,在一辆足够长的光滑平板车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条件不足,难以确定图9-A-1 三、简答题(共11分,第17小题5分,第18小题6分)17.为什么我们站在地面上感觉不到有风存在,而在行驶的汽车上却感觉有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