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1)

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1)

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在测量实践中,除了同精度观测外,还有不等精度观测。

如果对某观测值得观测值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即对其进行了n 次不等精度观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观测条件不同,求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就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值来求解,而是采用另一种方法即加权平均值方法求解。

(一)权和单位权 所谓“权”,就是不同精度观测值在计算未知量的最或然值时所占的“比重”。

一般观测值误差愈小,精度愈高,说明其值愈可靠,权就愈大,因此,权定义:观测值或观测值函数的权(通常以P 表示)与中误差m 的平方成反比。

设不等精度观测值n L L L ,,,21 的中误差分别为n m m m ,,,21 ,则i L 权的可定义为:
2
i i m C P = 式中C ——任意常数;4—39
,2,1=i n
若令第一次观测值的权作为标准,并令其为1,即取21m C =,则
221222122
1211,,,1n n m m P m m P m m P ==== 4—40
等于1的权称为单位权,权等于1的对应的观测值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一般用μ表示,习惯上取一次观测、一个测回、一公里线路等的测量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这样(4-40)式另一表示方式为:
2
2i i m P μ= 4—41
由上式得到观测值或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为
i i p m 1μ= 4—42
权具有如下性质:
① 权与中误差同为衡量观测精度的指标,中误差表示观测值的绝对精度;权是一个相对性数值,表示观测值之间的相对精度关系,对单一观测值而言,权无意义;
② 权与中误差平方成反比,中误差越小,权越大,表示观测值精度越高;
③ 权始终取正号;
④ 权的大小与常数C 的选值不同而不同,但观测值间权的比例关系不变,同一个研究问题只能选取一个C ,其取值应使 p 值便于平差时 使用。

(二)测量中常用的定权方法
(1) 算术平均值 的权 由(4--37)和 (4--41) 式知,n 个等精度观测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n m M /
= ,当μ=m 时有: n n
m m M P L ===/22
22μ 4--43 即当取一次观测值权为1时,n 个观测值算术平均值的权为 n 。

(2) 角度观测时定权
与算术平均值的权同理,当令一测回观测的角度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时,观测n 个测回的角度观测值的权为n 。

同理,不同测回数的角度观测值,其权之比为测回数之比。

(3) 水准测量中定权
设-站观测高差精度相同,其中误差为m 站,则站数为N i 的某条水准路线的观测高差中误差为
i i N m m = (I=1,2,…,n)
若取C 站的高差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即c m =μ,依(4-41)式,某水准路线的权为
i
i N c P = 4--44 同理,若取C (Km )路线高差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则长度为L i 的某水准路线的权为 i i L c
P = 4--45
因此,在水准测量中,若每一站高差观测精度相同,则各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的权与路线测站数或路线长度成反比。

(4) 距离丈量时定权
设1Km 距离的丈量中误差为m ,则sKm 距离的丈量中误差为s m m s =,若取cKm 的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则丈
量sKm 的权为
()()s c s m c m P s ==22 4--46
因此,在距离丈量中距离观测值的权与距离长度成反比。

(三)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若对某一量进行n 次不等精度观测,现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求解观测值的最或然值。

设观测值为n L L L ,,,21 ;中误差为n m m m ,,,21 ;权为n P P P ,,,21
设2
2i i m P μ=,其加权平均值为
[][]P PL P P P L P L P L P x n
n
n =++++++= 212211 4—47 由误差传播定律有: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22222221212n n x m P P m P P m P P m ⎪⎭
⎫ ⎝⎛+⎪⎭⎫ ⎝⎛+⎪⎭⎫ ⎝⎛= = []
()222222212121n n m p m p m p p +++ 4—48 又因i i P m 22
μ=,代入上式,化简得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p m x 22
μ= []P m x μ= µ 为单位权中误差 4—49
又因 x x P m 22
μ=,则:加权平均值的权等于各观测值的权之和:
[]P P x =
同样,(4-47)式知,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改正值还满足下列条件:(等精度观测值的改正数: [v]=0)
[][][][]0)(=-=-=pL x p L x p pv 4—50
当观测值真值未知,按不等精度观测值改正数计算单位权中误差μ,可类似用观测值改正数求观测值中误差公式: []
1-±=n PVV μ 4—51
式中:V —观测值改正数。

计算出单位权中误差μ后,如果某一观测值的权已知,可由(4-42)计算该观测值或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算术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 [L]/n [pL]/[p] 权 p x n [p] 中误差 m x m/√n µ /√[p] µ 为单位权中误差
-------------------------------------------------------------------------------------------------------------------------------------------------
例7: 对某一角度,用同样仪器,分别进行了三组观测:第一组2个测回,第二组4个测回,第三组6个测回,得到各组角度观测值平均值分别为:60°12′13″,60°12′15″和60°12′17″。

设以2测回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求第三组观测6个测回中误差、该角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

解:设观测一测回中误差为m ,由(4-37)式n
m M =,则以上第一、二、三组观测值平均值中误差分别为
21m m =,41m m =,6
1m m =, 设以第一组2测回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则以上三组平均值权分别为:
3,2,1232132
22121=====m m p m m p p
由(4-47)得到观测值加权平均值(最或然值)为
[][]
7.152160'''︒==P PL x 第一组2测回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即单位权中误差为:
[]
133.13.137.07.027.27.211
-''⨯''⨯+''⨯''⨯+''⨯''⨯=-±=n PVV μ
6.22
34.13''==μ
由(4-42)式,第三组观测6个测回均值中误差为: 5.1316.2122''=''==p m μ ?????????
加权平均值即最或然值中误差为:
[]1.16
6.2''=''==P m x μ 最或然值结果为
x = 60°12′17″±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