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体现等级制度的功能
5.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三、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古代:讲究装饰和等级 2.近现代:变革(吸收与淘汰)
3.解放后:统一趋势出现 4.改革开放以来:新式服装增多
作业
布置
1.怎样理解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2.简述我国的主要民俗节日?
课后
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民俗中的礼仪民俗、节日民俗和服饰民俗及礼仪民俗中的婚姻民俗。这些民俗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民俗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元宵,又是传统观灯节。
3.清明节 亦称踏青节。民俗活动主要扫墓、祭祖、春游(踏青)等活动。
4.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
5.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仲秋节,俗称“八月半”。
其它日常礼节:介绍礼节、称礼节
四、少数民族人生仪礼民俗简介
1.诞生礼 2.成年礼
3.丧葬习俗的主要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天葬 悬棺葬 衣冠葬
五、少数民族社会交往礼仪简介
藏族 蒙古族 壮族 回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藏族礼仪 回族礼仪
第三节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6.重阳节
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 藏历年、旺果节、雪顿节
蒙古族: 那达慕、敖包会
壮族: 社日、壮年、歌圩节
回族: 开斋节、古尔邦节
傣族: 泼水节
第四节、婚姻民俗
一、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二、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1.抢婚2.不落夫家婚3.服役婚4.转房婚5.招养婚6.冥婚
三、少数民族婚姻民俗简介
第五节、服饰民俗
三、民俗的功能
历史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规范功能
四、民俗与旅游
(一)民俗与旅游关系的积极方面
(二)民俗与旅游关系的消极方面
民俗文化仪式化、庸俗化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道德观念遭到质疑
第二节 礼仪民俗
一、礼仪民俗概述
二、人生仪礼民俗
三、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基本形式:跪拜礼 拱手礼 作揖礼 握手礼 鞠躬礼 招手礼 哭奠礼
题 目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学时
2
教学目标
与要求
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功能;正确认识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掌握礼仪民俗文化和节日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服饰民俗文化和婚姻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
重 点
民俗的定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节日民俗文化和礼仪民俗文化
难 点
礼仪民俗文化和节日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一节 民俗概述
一、民俗概况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即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
(二)民俗的分类
二、民俗的特征
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群体性
一、服饰民俗的概念
(一)服饰民俗的定义
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在衣着穿戴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习惯和文化理念。
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文化发展史。
(二)服饰民俗的分类
1.服饰2.饰物3.体饰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中国人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