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访问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


注意: 为了提高记录的可靠性、准确性,同时也为了消 除受访者的疑虑,在访谈结束前最好将访谈记录的主 要内容,特别是那些容易发生差错的部分念给受访者 听,请他复核、更正或补充。在访谈结束后,应尽快 整理访谈记录,根据记忆及时发现和解决错记、漏记 等问题,对记录中所使用的符号、缩写做出解释或说 明,并努力消除一切错字或不清楚的字。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选好访谈时间、地点和 场合
时间因人而异,最 好是在受访者不太繁 忙,心情舒畅的时候 地点选择遵循有利 于受访者真实回答问 题和畅所欲言的原则 访谈场合应适宜单 独与受访者个别交谈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重要前提)
基 础
理解、尊重、平等
如何建立? 1)表明来意,消除疑虑 2)虚心求教,以礼待人 3)平等交谈,保持中立
四、引导和追寻
1、引导 引导是提问的延伸或补 充,是访谈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手段或环节。 2、追询 追询是更深入的提 问,是更具体、更具体、 更完整的引导。在访谈 过程中,追询往往也是 必要的环节和手段。
问题: 1、什么情况下引导 呢? 2、如何引导呢?
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追 询呢? 2、用什么方法追询?
(6)有利于与受访者交朋友。
二、访问调查法的缺点
(1)一定的主观性。调查访问的结果和质量,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访问者的素质,取决于受访者的合作态度和回答 能力。 (2)不能匿名,有些问题不能或不宜当面询问。
(3)访问调查获得的材料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查证、核实。
(4)访问调查费人力、费财力、费时间。 总结:访问调查法尽管有种种缺点,但它与实际观察法一 样,都是一种基础性的调查方法。社会调查的其他一些方 法,如集体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实质上都是访问调查发 的延伸和发展。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技巧
一、接近访谈者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技巧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 四、引导和追寻 五、访谈结束
六、再次访谈
一、接近访谈者
●接近访谈者的第一个问 题,是如何称呼对方。 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入乡随俗,亲切自 然。 2、要符合双方的亲密 程度和心理距离 3、既要尊重恭敬,又 要恰如其分。 4、要注意称呼习俗的 发展和变化。 ●除了称呼问题外,还有 一个如何接近受访者的问 题。 方式: 1 、自然接近 2 、求同接近 3、友好接近 4、正面接近
2)选择的访问对象不合作, 拒绝回答问题
①认识问题—着重帮助受访者认 识并且增强受访者的信心; ②利害问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并说明原则,消除受访者疑虑; ③时间或情绪问题—体谅受访者 再重新商定访谈时间; ④信任问题—着重改进自身工作, 用实际行动证明,并且即使改正 自身错误; ⑤社会态度问题—教育、等待, 不抛弃不放弃; ⑥错罪问题—对受访者做思想工 作从侧面了解情况,请相关部门 人员协助调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它是需要一定的访谈技巧的有控制的调查。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
常用的分类有两种:一是按访问调查的内容和结构 是否统一,分为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二是按访 问调查的方式,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一)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
1.标准化访问,也称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统一设 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问。 优点:便于对访问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便于对 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 缺点:缺乏弹性,难以灵活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 难以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发 挥访问者和受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言语语言交流 四、做好访问记录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准备访问提纲,学习与 调查内容有关的知识 标准化访问:弄懂弄通 统一设计的问卷; 非标准化访问:准备较 详细的访问提纲和各种 访谈问题 学习与调查内容有关的 各种知识 ●选准访谈对象,尽可能 了解受访者 Step 1 Choice 一把手?当家人? 最了解情况的人回答最 适合的问题 Step 2 Understand 性别、年龄、职业、文 化程度、经历、特长、 兴趣爱好、思想动 向……
第四节 电话访问和
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一、电话访问
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一、实施电话访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抽样框问题。电话访问通常以号码簿作为抽样框。 2、关于抽取样本问题。要考虑到样本代表的不完全性和推 断总体的局限性,才能对电话访问的结果做出客观、公正 的评价。 3、关于调查内容问题。提问语言和回答方式,应尽可能简 单、明确。 4、关于记录方式问题。一般应事先把纪录方式设计在调查 问卷上。 5、关于拒绝回答问题。解改决这个问题的三种方法:(1)再次 电话访问,必要时改为登门访问。(2)准备一批备用样本 (3)放弃 6、关于访问员问题。访问员必须口齿清楚、语气亲切、善 于攀谈,要能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电话访谈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种种问题。
五、访谈结束
访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做好结束工作。 访谈结束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适可而止,而是 要善始善终。
六、再次访问
访问调查应力争通过一次访谈完成调查任务,能否做 到这一点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取决于调查内容和类型; 二是取决于访问者的素质和工作;三是取决于受访问者的 合作态度和具体情况。 再次访问的三类型: 1、补充性再次访问 2、深入性再次访问 3、追踪性再次访问
关于笔记的方法 1)速记,即用速记法把 对方的回答全部记下来, 然后再翻译和整理 2)详记,即用文字当场 做详细记录,这样不需 翻译,任何人都可看懂 记录 3)简记,即用一些符号 或缩写俩做记录
记录内容
1)记要点 主要事实、主要过程、主要经验或教训、主要观 点和建议…… 2)记特点 具有特色的事件、情节、语言、表情等;带有思 想“火花”的独特语言 3)记疑点 4)记易忘点 人名、地名、组织名称、时间以及各种数据 5)记主要感受点 自己的主要感受和“闪光”思想
访问调查法
小组成员:项武逸 姚秦 王怡雯
周筱清 孙雯 沈贝滢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
(一)访问调查法的概念
访问调查法,也称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 交谈等方式直接向受访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 题的调查方法。
(二)访问调查的特点
1.它是访问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直接调查。 2.它是通过交谈方式进行的口头调查。 3.它是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调查。
(二)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1.直接访问,就是访问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访谈。 这种访问方法,又可分为“走出去”和“请进来” 两种具体方式。 2.间接访问,就是访问者通过电话、问卷、网络 等工具对受访者进行访问。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访问调查法还可分为一般 访问和特殊访问。 一般访问,是指对工人、农民、学生、居民等一 般社会成员所进行的访问。 特殊访问,是指对那些知名度高的人、突发事件 当事人、儿童和聋哑人等特殊社会成员所进行的访问。
初期——认真和细致 中期 后期 从简
三、重视访谈中的非言语语言交流
非言语语言,是指用来表情达意的各种声音现象和 有形现象。 在非言语语言交流中,人的外部形象、行为、面部 表情、目光以及周围环境等非言语语言因素具有特殊重 要的意义。
衣着、服饰、打扮等外部形象,是一个人的职业、教养、文 化品位等内在素质的反映。一方面,要注意使自己的衣着、服饰尽 可能与受访者类似,以便给对方易于交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 注意从对方的衣着、打扮来获取信息,大量受访者。 动作、姿态等行为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访问者既可以通 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又可通过观察受访者的某 些动作和姿态来捕捉对方的思想、感情。 面部表情是内心感受的外部表现,是思想、感情信息的一种 传达方式。既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又要善于观察受访者的 面部表情,并恰当运用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调节和控制访谈过程。
2、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或 顺水推舟,逐波前进;或竹笋剥皮,层层深入…… 三方面因素: 1)考虑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2)考虑受访者的具体情况。 3)考虑访问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 3、提问的语言 提问的语言应努力做到“一短三化”。“一短” 是提问话语应简短。“三化”是提问语言应通俗化、 口语化和尽可能地方化,要尽量避免使用学术术语、 书面语言和种种“官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最富于表情的器官。在人际交 往中,人们往往通过目光来表达各种思想和感情。在访谈过程中, 既不可死死盯着对方,又不可处处躲着对方的目光,而应使自己 的目光在对方的头发、嘴唇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内活动,并不时 与对方的目光作短暂接触。 人们周围的环境、用具、器物、陈设,以及某些活动、状 态,也蕴藏着许多信息。
5 、隐蔽接近
二、提问种类、方式和语言
1、提问种类 访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两类,即实质性问 题和功能性问题。
实质性问题,是指为了掌握访问 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而提出的问 题。 四大类: 1、事实方面问题 2、行为方面问题 3、观念方面问题 4、感情、态度方面问题 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 程中为了对受访者施加某种 影响而提出的问题。 四大类: 1、接触性问题 2、试探性问题 3、过渡性问题 4、检验性问题
2.非标准化访问,也称非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一 定的调查目的和一个粗线条的调查提纲进行的访问。 优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访问者和受访者的主动性、创 造性,有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有利于调查 原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 对社会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缺点:对访问者的要求较高,调查结果往往因人而异, 而且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非言语语言的特征: 1)多样性 2)整体性 3)暗示性 4)不确定性 5)语境制约含义
同样的非言语语言信息, 在不同对象、不同情景下 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
四、做好访问记录
1)当场纪录 2)事后追记 1)标准化访问:按 照规定的记录方式, 把受访者的回答记 录在事先设计好的 表格、问卷、卡片 上即可 2)非标准化访问: 两人一起访问,一 人访问,一人记录; 录音机录音(征得 受访者同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