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基础理论详解
历史上还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说法。 1、儿童本位论; 2、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 品;
3、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4、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应包括这么几层 含义: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 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 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 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合以上几点含义,给儿童文学下的 概念是: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 他们阅读、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丰富价值 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对儿童文学中“儿童”的特殊涵义的理解: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 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 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 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 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 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例:
大灰狼忠忠一听是虎王威威,于是纳头便拜, 叩了一连串响头。虎王威威的神像很威武,因为在 他的身上擦满了金灿灿银晃晃的色彩。在奢华的装 饰中,虎神像发出耀眼的光。在虎神像面前摆满了 享用不尽的贡物。大灰狼忠忠和前来祷告、奉承的 信徒一样,在缭绕的香烟中喃喃呢呢地祈祷着。
以科学的儿童观立论,并富有系统性地 倡导儿童文学,周作人是“第一人”。中国 “儿童文学”一词便是从这里的“儿童的文 学”逐渐演变简化而来的。
2、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建立 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的理论:儿童文学由幼 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这三个层次的接受对象各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 在心理特征、文学需求和接受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 大的差异,决定并制约着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 年文学各自的美学特征及思想上、艺术上的要求。
(1)幼儿文学 • 思想内容表达的具体可感 • 形象描绘和艺术构思的充
满幻想
• 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的游 戏精神
• 语言亲切自然、口语化
(2)童年文学(儿童文学的主体) • 题材广阔、内容丰富、蕴涵多方面的知识 • 情节生动曲折,具有浓重的故事性 • 形式新颖、手法多样、带有极强的娱乐性 • 故事、人物、环境的设计充满奇异性
两种代表性界定:
(1)上笙一郎的界定 “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 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 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 造的文学。”
(2)王泉根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适应3到17岁 的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创造的文学, 是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 个层次文学的集合体。少年儿童年龄 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对文学的不同要求 决定并制约着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各自具有的本质特征与思想、 艺术上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文学都 以其作品的文学价值——认识、教育、 审美、娱乐等作用,将少年儿童培育 引导成为灵肉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 目的。”
• 唱诵类:儿歌、幼儿诗 • 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
儿散文
• 综合类:图画故事、幼有以下几个:
一、幼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文学体 裁的多样化
(一)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需要多种体裁 的文学作品。
(二)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 儿的接受特点。
二、不同文体的不同功能导致幼儿文学体裁 的多样化
欢欢喜喜摇起了小尾巴。
《大鱼和小鱼》: 大鱼不来小鱼来,
小鱼不来虾蟹来, 虾蟹来了小鱼来, 小鱼来了大鱼来。
(二)、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概念 上笙一郎在《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无
论是在欧洲各国,还是在日本,儿童文学的 历史都不能说不长,然而,对于什么是儿童 文学这样一个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 答案。”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 一、幼儿文学的概说 • 二、幼儿文学的功能 • 三、幼儿文学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 四、幼儿文学的接受主体和文学创作 • 五、幼儿文学的阅读指导
一、 幼儿文学概说
幼儿观就是指成年人如何在整体上理解、 对待幼儿,或者说成人对幼儿最基本、最 一般的认识和态度。
幼儿观是幼儿文学的基点。幼儿文学从 儿童文学中分离出来,是以“幼儿的发现” 为前提的。
例:
不大一会儿,老狼巴达巴达 地走来了。老狼走进屋子里, 屋子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 见,他就到火炉那儿去点火。
小花猫跳起来,瞪起他发亮 的眼睛,看准老狼就是一爪子。 老狼吓坏了,噢的一声,转身 就往外跑。
2、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例如儿歌《小金鱼》: 小金鱼,
眼睛大, 游来游去不说话; 看见了小鱼虫, 啊呜一口吃掉它,
儿童泛指0-18岁的未成年人,狭义的儿童 专指6-12岁的孩子。
《简明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所指出的: “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合他的文 学便应运而生。”
1658年是一个转折点,当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 斯出版了第一本儿童画册《世界图解》(又名《图 画中见到的世界》)。他体现出一种新的洞察力: 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因为儿童不是缩 小了的成人。
(一)、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的 审美需求的文学。
1、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符合文学创
作的一般规律。
即用书面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以反映 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形象性、情感性和书面语言表现的间 接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 3)少年文学特征 • 开放性 • 探索性 • 现实性
在儿童文学的这三个层次中,儿童文 学的特色是逐层递减的,这是因为:越是 低龄段的层次,对文学的适龄性特点要求 就越严格,其儿童文学的特色就越鲜明。
在儿童文学中,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 特色最为鲜明、个性最为突出的文学。
三、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文体即文学体裁,实际文学作品内容的 具体表现形式,是作品的外部形态。通常的 幼儿文学理论将幼儿文学作品作如下文体分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