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第一编文学特征

文学概论第一编文学特征


__
唐韩愈 遂:顺利地成熟 膏:油脂 沃:肥、多 晔:明亮 喻指要想成就学业和事业,必须首先打好 基础。

(二)反复锤练推敲 丰富、锤炼语言是从事创作的基本功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呕心沥血地锤炼文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 吟》字斟句酌,苦心推敲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一、理解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文学是经过作家头脑依据生活进行加工创 造的产物,它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作 家能动创造的结果。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取决于人和社会生活的 多样性。
历史性的文学作品,是史实和虚构的结合。
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而在史书 中是个雄才大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961年12月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梅花的形象之中,它虽 俏丽但却不争春之美,• 只是一名报春的使者,为我 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 候,• 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 它与严寒搏斗, 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 并不争夺春天的美景。• 梅花默默奉献的形象,其实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文学情感的三个层次
1、情绪 2、情感 3、情操
表情绪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面对春色无法留住,表达不胜惆怅的情绪。 此句来自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弥漫花香的小路。
第一章: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特性主要是 它的形象性。
例武松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内涵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 1、文学与科学区别 文学创造形象反映生活。 科学用概念和理论系统反映生活。 见教材3页

2、文学形象释义
文学形象能给我们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

二、教材31页思考题中:
第2、5题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审美性的内涵 文学审美性与形象性、情感性关系
文学综合审美功能及美育
第四章
第一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之比较
艺术分为四大类: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语言艺术:文学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文字是塑造文学形象的媒介 和手段。 见教材48页
表情操的:
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第二

文学情感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的情理关系 一、情感是文学创作动力
文学创作需要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的生命 力。 见教材25页

二、文学情感的实践
情感在创作中怎样发挥功能
1、情感与对象融为一体
二、文学形象的主要表现形态 第一、写实形象。 例鲁迅《祝福》中写祥林嫂。 第二、抒情形象 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抒发作者遇赦的轻松愉快 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和蜡炬,用谐音双关与象征手法,抒 发爱情坚贞,至死方休。此句见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 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月光寒。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活水源流随时满,东风花柳逐时 新。”__明于谦
书中的知识,象源泉流水一样到处可汲, 汲也汲不尽;书中生动丰富的内容,象红花绿 柳一样,在东风吹拂下,时时有新美的境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博览群书,积累丰富,写起文章来便才思 敏捷,下笔有神。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第三、怪诞形象。
就是不求“形似”,用变形方法,创造形象。

例《西游记》中降魔伏妖的故事。
练习题:
一、文学形象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见教材19页
第二章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情感的内涵
第一节


一、文学离不开情感


见教材19页
举例如下: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在极度怀念中产生的幻觉:一夜相思梦醒, 迷糊中忽见恋人站在梅花怒放的窗前,巧妙 形象表达对知音渴望的强烈情感。此句来自 唐卢同《有所思》:“„„梦中醉卧巫山云, 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 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 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 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表情感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表达爱恋着的男女,于远离久别时,尽管无法聚 首,但却心心相印,始终坚贞不渝的情感。此句来自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 彩凤:美丽的凤凰,喻指爱情。
灵犀: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线贯通两头,喻心心相印。
闻其声的感觉。 例:
例:

七绝 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文学形象是作家的创造
1、文学形象与特殊对象。 文学的对象是大千世界,它立 足于写人,写活活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鲁迅通过写阿Q,写出当时一些国人的魂灵, 这就是文学对象的特殊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
始欲“推”字,又欲“敲”字,后骑驴吟哦,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状,用“敲”更显静幽之 美。故后世称斟酌字句、 反复思考为“推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个“绿”字,写出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 无限生机,显示江南初春景色鲜妍,风光宜 人。下一个“又”字,表示时光流逝,不胜 感慨。此来自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 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近看青山对峙,远望白帆孤影,从天际飘 来,胸怀为之开阔。此来自唐李白《望天门 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凝练含蓄

例《买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含蓄表达男女相思的苦恼和无 奈。此句来自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星。”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 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 抒发心中情怀。全诗: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 画。仅“卧看”两字,逗出情思,灵气活现。
文学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与其他艺术三不同:
一、形象的意象性 文学主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作家意向引导 下,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魅力。 因而文学形象是观念中形象,具有意象性,是间 接的。

二、形象的丰富性 1、勾画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例《水浒》《三国 演义》 2、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各种人物的个性。例《红 楼梦》。 3、深入到人的复杂微妙的精神领域 例唐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特征 一、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具体是独一无二的个别存在。文学形象愈具
体,就愈生动。概括,是指在具体中进行概 括,能表现出人及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 例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描写与造型的统一 文学是借助语言描写来造型的。

例《三囯演义》中诸葛亮、曹操人物描写。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构成和锤炼
一、文学语言的构成 1、人物语言 2、叙述人语言
教材57页
二、文学语言的积累和锤炼
(一)广学厚积
-- 丰富文学语言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水清澈见底是由于有源头活水,说明博览 群书,便能知识渊博,深入探究便能融会贯 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模糊朦胧及形象美
精确与近似,清晰与 模湖,形象与现实
相互交织
例陶渊明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例:{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
来}

开窗眺望,才能真正领略白浪拍天的壮丽景 象。启示人要胸襟开阔,目光远大。此来自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 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 窗放入大江来。”


教材50页


三、形象的深刻性
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给人留下深刻形象,杜十 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作者 冯梦龙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 的女性形象。
例《儒林外史》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 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 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儒林”中一些人的 丑恶现象,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 的极端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三、富有感情色彩。
例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以“灰”形容相思之情破灭,以劝阻的口吻表达对 相思的失望,表现愁思之深,相思之切,极富感情 色彩。此句来自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飒 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春心莫共花 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飒飒:风声。 芙蓉:荷花 春心:爱恋之心。

2、文学形象的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