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总第16课时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课题论教养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习重难
点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习方法审批人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朗诵《水调歌头》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突破重难
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目标导学二: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谦让和礼让,无论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三部分:检测案
五、检测反馈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们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10个字)
材料: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
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
3.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注“约”字中间的一点是一粒米)
六、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