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
层析类别
主要依据的理化性质
吸附层析
吸附力
分配层析
分配系数
离子交换层析 分子的电荷性、极性
凝胶过滤层析 分子大小
亲和层析
亲和分子间的亲和力
此类的层析方法举例 磷酸钙凝胶层析 各种薄层层析、纸上层析
DEAE-纤维素柱层析 交联葡聚糖柱层析
目录
层析技术可按两相的状态不同进行分类,如以 气体为流动相的叫做气相层析(gas chromatography),以液体为流动相的叫做 液相层析(liquid chromatography)。
目录
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 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 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 析柱
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 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 扩散出来,故流程长,移 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 析柱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分配系数(kd)
Ve为某一被分离成分被洗脱时所用洗脱液的体积,称为洗脱体积; Vo为凝胶颗粒间自由空间的总容积,称为空白体积或外水体积; Vi为凝胶颗粒内部孔穴的总容积,称为内水体积或进人体积。
目录
4、层析装置的仪器化
HPLC
❖与微机、质谱等连用
目录
层析前蛋白质处理
主要是利用盐析法、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等方法,使目的蛋白与其
它较大量的杂蛋白分开,这些方法的特
点是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
质,又能浓缩蛋白质,但分辨率低。
目录
第一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方法 利用某些化学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多
由于固定相也有液体和固体的不同,故气相层 析还可细分为气—液和气—固层析两种,同理, 液相层析即可细分为液—液和液—固层析两种。
目录
根据流动相的形式:
液相层析、气相层析
目录
层析基本操作过程
装置选择
上样和洗脱
结果检测
基质均匀性 上样均一性 柱层析的L/d比值 洗脱装置
目的不同 检测方法不同
活性检测
析柱时,比凝胶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在凝胶 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被洗脱出来;比网孔小 的分子能不同程度的自由出入凝胶孔内外,在柱内经过的 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目录
凝胶是一种不带电
的具有三维空间的 多孔网状结构的物 质,每个颗粒的细 微结构及筛孔的直 径均匀一致,小分 子可以进入凝胶网 孔,而大分子则排 阻于颗粒之外。
目录
凝胶过滤层析的介质
葡聚糖系列 琼脂糖系列 聚丙烯酰胺系列 多孔硅胶
目录
基本操作
凝胶的选择 凝胶柱的制备 上样 洗脱 凝胶柱的重复
使用与保存
目录
三、凝胶过滤层析的实验技术
(一) 凝胶的选择与处理
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分离目的进行选择 1.分离分子量相差悬殊的两种物质,如蛋白质脱盐 2.纯化蛋白质时,则需要根据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及各
种凝胶的分离范围选用合适的凝胶
目录
粗粒 ,中粒 :分离效果差,但流速快 ,可用 于工业上物质的制备
细粒 :洗脱曲线峰形对称、峡窄、分离度好 超细颗粒 :能给予最好分离,但流速慢,实验
时间长
目录
(二) 层析柱的选择 柱子要直,内径均一;下端死区小 柱的有效长度越大,洗脱峰之间的距离则越宽,
目录
体积参数
分子在柱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该分子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间的分配系数Kd,Kd表示某一分子在特定的凝胶柱内
的洗脱行为。
Kd=(Ve一Vo)/Vi
Ve Vo Vi
洗脱体积 外水体积 内水体积
目录
目录
洗脱行为可以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Ve=Vo 该成分的分子全部被排阻在凝胶颗粒的间隙中,
因而洗脱速度最快。即该成分的Kd=0。
Vi=Ve-Vo 该成分不被排阻而可完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
因而洗脱速度最慢。即该成分的Kd=l。
Kd值介于0-l之间,物质的洗脱速度随其Kd值的
增加而降低
一般物质的Kd值是0<Kd< l。
lt; l Kd=0
目录
目录
Kd具有以下意义:
(1)对于完全被排阻的极端大分子,由于Ve=Vo,因此Kd=O (2)对于能自由扩散凝胶颗粒内部的小分子物质,Ve=Vo+Vi,Kd=1 (3)对于能部分扩散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大分子物质,Kd在0~ 1之间 (4)凡Kd>1的物质,表明它们能被凝胶吸附或具有离子交换作用,而
为凝胶)为填料,使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按其 分子大小不同得到分离。
目录
优点: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
件比较温和,温度范围广,不需要有机溶剂,分离效果好
缺点:样品被不断稀释,上样量不能太大,否则分辨率变
差
目录
一、凝胶过滤层析的基本原理
多孔性亲水性凝胶 一是随洗脱液垂直向下移动 二是无定向的扩散运动。 凝胶颗粒内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被分离的混合物流过层
第五章
层析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徐宏伟
目录
层析法也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1906 年俄国植物学家Michael Tswett发现并命名的。他 将植物叶子的色素通过装填有吸附剂的柱子,各 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流动后形成不同的色带而被
分开,由此得名为“色谱法”。
1941年,英国生物学家Martin和Synge首先提
不仅仅是分子筛效应 (5)Kd值越接近1,表明分子越小,洗脱越慢;相反,Kd值越接近0,表
明分子越大,洗脱越快。
目录
柱床体积 (Vt) 为凝胶基架的总体积 (Vr) 与内水体积 (Vi) 及外水体积 (Vo) 之和。
实验室常用Vt-Vo代替Vi来计算分配系数, 所得值称为平均分配系数,用Kav表示,其定义为
对于某一特定的凝胶柱,Kav与kd之比是1个常数, 它不随溶质的性质或浓度而改变,因此可代替kd来度量被分离物的洗脱行为。
目录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流速 加样体积 样品浓度 离子强度
目录
二、常用凝胶的种类和性质
立体多孔网状结构,惰性 对pH和温度的稳定性 能反复使用 颗粒大小比较均匀 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琼脂糖凝胶。
出了色谱塔板理论,为后来各种色谱技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目录
层析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有一个固定相和一个 流动相,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混合物 中各组分在物理化学性质 (如吸附力、溶解 度、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及亲 和力等)上的差别,使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 反复多次的分配而得到分离。
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