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第三篇 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详解-第三篇 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第三篇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设计
第6章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
6.1复习笔记
一、心理学研究变量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1.逻辑起点的定义
任何一门学科或一个理论,往往会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将整个学科或理论的主要范畴联系起来,构成该学科或理论的连贯体系,从而真正把握整个学科或理论的核心和实质。

这个概念称为逻辑起点。

2.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心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变量”(variable),以研究变量、变量类型、变量关系、变量水平为主线展开,可以清晰地将整个心理学研究设计与统计整合起来。

(二)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定义
1.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
(1)概念
心理学研究变量是指有机体的心理或行为因素及与其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能够变动的。

一般用符号V来表示。

心理学研究变量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必须是心理或行为本身的各种因素,或者是可能与心理或行为有关的其他的因素包括各种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同时,这些因素是可以而且实际上也是在经常变动的,具有可变动性。

(2)研究变量与变量的关系
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是否有关,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动,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变动情况。

如果另一个变量也有规律地发生了变动,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另一个变量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动,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2.心理学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
(1)概念
变量的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要做的实际活动。

(2)意义
研究中对变量作出恰当的操作定义,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操作定义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化、明晰化;
②操作定义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因为只有操作定义限定下的变量,才不至于导致理解偏差;
③操作定义可以简化一门学科的变量体系,避免一些重叠概念的干扰。

(3)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研究变量下操作定义时,要避免操作定义的单一性偏差,以免影响研究的效度。

(三)心理学研究变量的类型
1.传统分类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一般从变量来源的角度对变量进行分类,把变量分成以下四类:
(1)课题变量:指各种由研究者针对具体实验目的开发的实验作业和任务,这种变量
可在质或量上发生变化;
(2)环境变量:指各种环境因素充当的自变量,如学校、地区、班级等;
(3)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
(4)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特性、机能状态等方面产生的暂时变化,如疲劳、焦虑、恐惧、饥饿等。

2.现代分类
根据对心理学实证研究过程与性质特点的分析,可以按照变量的载体和变量的性质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1)按照变量的载体分:主体变量和客体变量
①主体变量,指存在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属性等。

它是被试所特有的,所以又可称为被试变量,如性别、智力、职务、动机、个性等。

在研究设计中只能充当被试间变量。

②客体变量,指存在于研究对象之外的、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或心理的有关因素、属性等,如各种物理刺激、社会性刺激等。

既可充当被试间变量,又可作为被试内变量。

(2)按照变量的性质分:存在变量和引发变量
①存在变量,指预先已经存在的、并非研究过程中引起的变量,如性别、智力、职务、学校类型、地区经济状况等。

以存在变量为自变量的研究只能考察相关关系,属于相关研究。

②引发变量,指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者施加或引起的变量,如刺激呈现方式、不同阅读条件等。

以引发变量为自变量的研究可以考察因果关系,属于因果研究。

3.心理学研究变量的综合分类
将上述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可以将所有的心理研究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客体存在变量、主体存在变量、客体引发变量、主体引发变量。

(1)客体存在变量,指预先已经客观存在于研究对象之外的、非研究过程引起的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或心理的有关因素、属性等,用符号Vob表示这类变量。

如地区经济状况、家庭管教方式、社会舆论等都属于客体存在变量。

(2)主体存在变量,指预先已经存在于研究对象本身的、而非研究过程中引起的特征、属性等,如性别、年龄、身高等,用符号Vsb表示这类变量。

(3)客体引发变量,指存在于研究对象之外的、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者施加或引起的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或心理的有关因素、属性等,如光照强度、噪音、阅读速度等,用符号V oi表示这类变量。

(4)主体引发变量,指存在于研究对象身上的、由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施加或引起的特征、属性等,如疲劳程度、学习动机、紧张度等,用符号Vsi表示这类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类型
1.心理学研究的实质与分类
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实质就是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因此,心理学研究分为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两种类型。

对于存在变量关系的研究,属于相关关系的研究;而对于引发变量关系的研究,属于因果关系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关系及研究的类型
图6-1列出了对心理学四类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研究的类型。

图中横线以上部分列出了两类存在变量所构成的三种关系的相关研究;横线以下部分列出了两类引发变量构成的两种关系的因果研究。

由上半图可知,相关研究包括对客体存在变量与客体存在变量、客体存在变量与主体存
在变量,以及主体存在变量与主体存在变量等三种相关关系的研究,相关关系难以明确变量之间的方向性,因此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分。

由下半图可知,因果研究包括客体引发变量与主体引发变量,及主体引发变量与主体引发变量等两种因果关系的研究。

图6-1 变量类型的关系与研究类型
(二)心理学相关研究
1.概念
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存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类型
心理学研究中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客体存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属于客体存在变量,即这类研究不需要被试,不需要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变量,但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占比例很少。

(2)主体存在变量与主体存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这类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普遍,所研究的变量都属于主体存在变量。

(3)客体存在变量与主体存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研究中的变量一个属于客体存在变量,一个属于主体存在变量。

3.对相关研究的评价
(1)优点
①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研究占了一半以上,当有些问题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变量不可能采用因果研究时,相关研究是唯一的选择。

②费时少,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

③其结果能为更深入、更准确的研究提供倾向性假设的线索。

④当存在高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时,允许研究者在一个变量值到另一个变量值之间作出一定的预测。

(2)局限
①从研究的性质来说,它只能揭示变量之间是否有关,但是无法知道这种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即使研究者设想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但是,从研究的程序来看,其所得出的数据无法做出这种保证,即相关研究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

②相关研究中由于无法控制中介变量,导致出现假相关。

4.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心理学研究中也会对存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方向性解释,即因果关系的解释。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存在变量之间存在关系且符合下面条件,则可推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A和B伴随发生,在时间上A先于B。

(2)A、B之间方向不可逆。

(3)研究者能够排除对于A和B共变关系的其他解释时,研究者可以认为A与B之间有因果关系。

通过上述统计技术推论的存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本质上仍属于相关关系,不能和典型的因果研究混淆起来。

只有以引发变量为自变量的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