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三一、名词解释1.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 ′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的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2. 转录单元: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
3. 转录起点:是指与新生RNA链地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
4.增强子: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强的DNA序列,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元件。
5.单顺反子:指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
6. 多顺反子:指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是一组相邻或相互重叠基因的转录产物。
7.外显子:成熟的mRNA或蛋白质中存在的序列。
(在DNA或成熟mRNA中都存在的序列)8.内含子:在DNA上存在,而在成熟mRNA(或cDNA)中不存在的序列,初级转录产物加工成成熟mRNA时被切除的间隔序列。
9. RNA编辑:DNA上不存在,在RNA产物中插入或删除几个碱基的现象。
二、填空题1. 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取决于()与()能否有效地形成二元复合物。
酶启动子2.()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影响到转录的效率。
启动子区3.在原核生物基因中,-10区在-6~-13bp之间,共同序列为(),又称pribnow 框,()紧密结合的位点。
TATAAT RNA聚合酶4. 在原核生物基因中,-35区的共同序列为(),是()起始识别区,这一识别过程与()因子有关。
TTGACA RNA聚合酶σ5.在大约位于转录起点上游25bp处,有一段共同的序列,其碱基组成为(),称为TATA区,是()紧密结合的位点。
TATAAA RNA聚合酶6.在大约位于转录起点上游70bp处,有一段共同的序列,其碱基组成为(),称为CAAT区,是()起始识别区。
CCAAT RNA聚合酶7.在原核生物中,-10区和-35区相距约()bp。
208. 所有mRNA都包括(),位于AUG之前的5′端(),位于终止密码子后不翻译的3′端()。
编码区上游非编码区下游非编码区9.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一般从()起始的。
嘌呤10. 真核生物mRNA 5′端加“G”的反应是由()完成的。
腺苷酸转移酶11. 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是()和原mRNA 5′端()缩合反应的产物。
GTP 三磷酸腺苷12.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催化,称为()。
鸟苷酸-7-甲基转移酶 0号帽子13.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二个甲基由()催化,称为()。
2′-O-甲基转移酶 1号帽子14. 帽子结构可能使mRNA免遭()的破坏。
核酸酶三、判断题1. 在细菌中,一个转录单元可以是一个基因,也可以是几个基因。
(对)2.一个转录单元就是一个基因。
(错)3.TATA区的碱基组成为TATAAA。
(对)4.TATA区的碱基组成为TATAAT。
(错)5.在原核生物基因中,-35区的共同序列为TTGACA。
(对)6. 在原核生物基因中,-35区的共同序列为TATAAT。
(错)7. 在原核生物基因中,-35区的共同序列为TATAAA。
(错)8.在原核生物基因中,-35区的共同序列为CCAAT。
(错)9.在原核生物基因中,-10区的共同序列为TATAAT。
(对)10.在原核生物基因中,-10区的共同序列为TATAAA。
(错)11. 在原核生物基因中,-10区的共同序列为TTGACA。
(错)12. 在原核生物基因中,-10区的共同序列为CCAAT。
(错)13.TATA区的碱基组成为TTGACA。
(错)14.TATA区的碱基组成为CCAAT。
(错)15.CAAT区的碱基组成为TTGACA。
(错)16.CAAT区的碱基组成为CCAAT。
(对)17.CAAT区的碱基组成为TATAAA。
(错)18.CAAT区的碱基组成为TATAAT。
(错)19.在原核生物中,-10区和-35区相距约20bp。
(对)20.在原核生物中,-10区和-35区相距约30bp。
(错)21. 在多顺反子中,后面几个顺反子翻译的起始受其上游顺反子的调控。
(对)22.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0号帽子。
(错)23. 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
(对)24. 真核生物mRNA在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5′端的帽子和3′端的poly(A)结构。
(对)25.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
(错)26. 原核生物mRNA在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5′端的帽子和3′端的poly(A)结构。
(错)27.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一般从嘌呤(A或G)起始的。
(对)28.真核生物mRNA 5′端加“G”的反应是由腺苷酸转移酶完成的。
(错)29.真核生物mRNA 5′端加“G”的反应是由鸟苷酸转移酶完成的。
(对)30. 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是GTP和原mRNA 5′端三磷酸腺苷缩合反应的产物。
(对)31.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鸟苷酸-7-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0号帽子。
(对)32.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0号帽子。
(错)33.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0号帽子。
(错)34.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一个甲基由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1号帽子。
(错)35.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二个甲基由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1号帽子。
(对)36.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二个鸟苷酸-7-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1号帽子。
(错)37.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二个鸟苷酸-7-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2号帽子。
(错)38.在mRNA的帽子结构中,第二个2′-O-甲基转移酶催化,称为2号帽子。
(错)39. 帽子结构可能使mRNA免遭糖苷转移酶的破坏。
(错)40. 帽子结构可能使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坏。
(对)41. 帽子结构可能使mRNA免遭磷脂酰转移酶的破坏。
(错)42. RNA编辑是基因表达的一种转录后调控机制。
(对)43. RNA编辑是基因表达的一种转录前调控机制。
(错)四、选择题1. 在原核生物中,-10区和-35区相距约( B )bp。
A. 15B.20C. 25D.302. 真核生物mRNA 5′端加“G”的反应是由( A )完成的。
A. 鸟苷酸转移酶B. 腺苷酸转移酶C.糖苷转移酶D.磷脂酰转移酶3. 帽子结构可能使mRNA免遭( A )的破坏。
A. 核酸酶B. 腺苷酸转移酶C.糖苷转移酶D.磷脂酰转移酶五、简述题1.简述增强子特点:(1)增强效应明显(10 – 200倍);(2). 增强效应与其位置和取向无关;(3). 大多为重复序列,一般约为50bp;(4). 增强效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只有特定的蛋白质(转录因子)参与才能发挥其功能;(5). 没有基因专一性。
2.简述原核和真核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区的结构差异。
比较原核和真核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区的结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 原核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TA TAAT的中心位于-7~-10,上游-30~-70为正调控因子结合序列,+1~-20为负调控因子结合序列;真核基因的调控较大,TA TAA T的位于-20~-30,-40~-110区为上游激活区。
B. 原核基因启动子上游只有TTGACA作为RNA聚合酶的主要结合位点,参与转录调控;真核基因除了CAA T外,大多数还有GC区和增强子区。
3. 简述启动子区对转录的影响启动子区对转录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TATA区主要是使转录精确的起始。
(2).CAAT区和GC区主要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基本不参与起始位点的确定。
(3).CAAT区对转录起始频率的影响最大,该区任一碱基的改变都将极大地影响基因的靶转录强度。
(4).在CAA T区和相邻的两个UPE区之间插入核苷酸也会使转录减弱。
六、问答题1. 简述基因内含子的特点:(1)内含子是真核生物独有的,但并不是所有真核基因一定有内含子;(组蛋白基因家族)(2)内含子的数量和长度对不同的基因不同,一般基因越长,内含子越多;(3)在同一基因家族中,编码序列在进化过程中一直比较保守,而内含子变化迅速,差异较大;(内含子变异较外显子大)(4)内含子与外显子间的连接处有特殊的序列(序列GT——AG)。
高度保守序列不连续基因剪接成mRNA可能遵照一种通用机制。
(5)一个基因的内含子可以是另一个基因的外显子。
(阅读框和剪切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