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嗜铬细胞瘤的个案护理查房-李永瑶课件PPT

最新嗜铬细胞瘤的个案护理查房-李永瑶课件PPT


临床表现
• 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甚大:从毫无任何症状和
体征至突然发生心衰、脑出血或恶性高血压等表 现。
•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肿瘤阵发性或持续
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于血,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 出现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症状和体征。
心血管系统
• (一) 高血压 • 嗜铬细胞瘤发生率占高血压的0.1%(儿童高血
可表现为肠坏死,出血或穿孔。
• 泌尿系统
病情重而持久者可致肾功能衰退。
• 血液系统
在大量肾上腺素的作用下,血细胞发生重新分布 ,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有时红细胞也可增多 。
治疗要点
• 药物治疗: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手术切除可以得到根治,不 能耐受手术才长期应用内科药物治疗。手术前应采用a 受体阻滞剂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
嗜铬细胞瘤的个案护理查房-李 永瑶
目录
• 一、疾病概述 • 1、定义与概述 • 2、病因 • 3、病理 • 4、临床表现 • 5、治疗要点
二、个案护理查房
• 1、病历介绍与护理评估 • 2、术前护理 • 3、术后护理 • 4、健康教育

一 、 疾 病 概 述
定义与概述
•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
• 有糖尿病病史
• 体格检查:T 36.5℃ P 78次/分 R 20次/分 BP
164/95mmHg。
• 辅助检查:肾上腺各项检查,VMA示
34.31mg/24h,CT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直径约 5.6*5.2cm类圆形肿块。
• 高血压的护理
• 膀胱排空时刺激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使血压急剧
上升,因此患者排尿时要有专人陪护,经常巡视 病房,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确定患者的血 压类型,有助于掌握病情。
• 手术治疗:
切除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接触肿瘤时 ,可出现急骤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嗜铬细胞瘤切除后 ,血压多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后第1周,血压仍可偏 高,同时尿、血儿茶酚胺也可偏高。因此在手术后1个 月左右,根据血压状态和血、尿儿茶酚胺,方能更准确 地判断治疗效果。小部分患者手术后仍有高血压,可能 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儿茶酚胺长期增多损伤血管所 致。护理评估
• 一般情况:患者马某某,女,60岁。因“发现血
压升高2年余” ,于2014年10月8日以"左侧肾 上腺肿瘤"收住我科。
• 主诉: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 •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年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最高
时达180/100mmHg,偶感头晕,多饮,多尿, 无其他不适,未给予重视。于1月前因乏力不适, 随往当地医院就诊,查MRI:左肾上腺占位性病 变。为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10月8日收住我科。
• 2. 持续性高血压 约50%
• 特点: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剧有以下情况
要考虑嗜铬细胞瘤:
• 常用降压药:神经节阻断剂(胍乙啶)、利血平
、-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肼苯哒嗪等效果不佳, 而钙离子拮抗剂、硝普钠、-受体阻断剂有效
•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出汗、心动过速
• 高代谢状况如低热、体重下降、一过性高血糖
病理
•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约占80%~90%,
大多为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或一侧肾上腺瘤与 另一侧肾上腺外瘤并存。多发性嗜铬细胞瘤较多 见于儿童和家族性患者,多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
• 嗜铬细胞瘤大多为良性,包膜多较完整。表面
光滑,棕红色。切面呈颗粒状,瘤中有囊样变及 出血,细胞为多边形及菱形。恶性嗜铬细胞瘤占 10%,恶性肿瘤的诊断为包膜浸润,血管内有癌 栓,或有远处转移。
压中比例增高)
• 1.阵发性高血压型 • 本病特征性表现,发生率约45%,平时血压正常。
发作时(以分泌NA为主者) BP:200~ 300mmHg/130~180mmHg
• 重要症状: 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心动过速
• 其他表现: 恐惧、恶心、呕吐、胸闷、胸痛或
腹痛、视力模糊, 重者心衰、肺水肿、脑溢血等
• 糖代谢紊乱 肝糖原分解加速及胰岛素分泌受抑
制而使糖耐量降低,肝糖异生增加,血糖升高及 尿糖。
• 脂代谢紊乱 大量儿茶酚胺可加速脂肪分解,
使血游离脂肪酸增高而致高脂血症。
• 电解质紊乱 少数病例可因大量儿茶酚胺,促
使血钾进入细胞内及肾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排 钾过多而出现低钾血症。
其他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
• 术前充分降压扩容(酚苄明的护理),使血压保
持在稳定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巡 视,及时发现血压变化情况,无发生高血压危象 及高血压脑病。
术前护理
• 焦虑 与疾病本身的特点和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 护理措施: • 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光线柔和的住院
• 发作终止后迷走神经兴奋:两颊皮肤潮红、全身
发热、流涎、瞳孔缩小等
• 发作时间:数秒钟或数分钟,1~2小时至数十小

• 发作频率:数月一次或一日数次。发作渐频、时
间渐频趋势。最终可成持续性高血压
• 诱因:精神刺激、弯腰、排便、排尿、触摸腹部
,按压肿块、麻醉诱导期、药物(组胺、胍乙啶、 胰升血糖素、胃复安、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 直立性低血压伴心动过缓(长期过量CA,血容量
不足、交感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降低)
• 低血压、休克 • 本病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或高血压和低血压
交替出现。血压的升高、正常甚至降低,心率和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改变,可能与肿瘤释放的缩 血管物质和扩血管物质,有效血容量的改变,受 体下调等综合因素所造成。
• 心脏表现 • 大量儿茶酚胺可致儿茶酚胺性心脏病,可出现心
律不齐,如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纤 颤。部分病例可致心肌退行性变、坏死、言行改 变等心肌损害而发生心力衰竭。长期、持续的高 血压可致左心肥厚,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代谢紊乱
• 基础代谢率增高 高水平的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耗氧量增加 ,基础代谢率增高可致发热、消瘦。
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作用 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 主的综合征候群,严重时并发高血压危象、休克、 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心室纤颤、心肌梗死等。
病因
• 男性多于女性,20~50岁多见。多良性,恶性
者占10%,与大部分肿瘤一样,散发型嗜铬细胞 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 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