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第二讲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 1.指标拆开单个处理综合分析法
• 正交试验设计和实验与单指标正交实验没 有区别,区别在于针对不同指标分别计算 评价指标K和极差R,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
• 2.综合评分法 • (1)指标叠加法
• 将多指标按照某计算公式叠加,得到单个 的总指标,对总指标(单指标)进行分析 • (2)排队评分法
• 将全部实验结果按照指标从优到劣排队, 评分,分数与实验效果的差距相应。
4)正交表的填写: a.每列标题写因素名称 b.根据每种因素各水平大小顺序,对号入座 c.按照表中每一横行的条件进行实验,测定各实验指标; 5) 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各因素的 重要程度,主次关系,各因素哪个水平得到最好的实验 结果,从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或对工程和生产给予指 导); 6)若最佳组合方案在实验中未出现,如果条件允许,应安 排一次验证实验,进行确认。
• 1、等水平正交表 各列水平数相同的正交表称为等 水平正交表。如L4(23)、L8(27)、L12(211)等各列中的 水平为2 ,称为 2 水平正交表; L9(34) 、 L27(313) 等各 列水平为3,称为3水平正交表。
• 2、混合水平正交表 各列水平数不完全相同的正交 表称为混合水平正交表。如L8(4×24)表中有一列的 水平数为 4 ,有 4 列水平数为 2 。也就是说该表可以 安排一个4水平因素和4个2水平因素。再如 L16(44×23),L16(4×212)等都混合水平正交表。
2水平的有 L4(23), L8(27), L12(211), L16(215)等; 3水平的有 L9(34), L27(313)等; 4水平的有 L15(45); 5水平的有 L25(56);
正交设计
因素个数,列数
La
试验总次数,行数
c (b )
因素水平数
1.正交表: 右图是一個比较典型 的正交表. “L”表示此为正交表,
• 上述选择 ,保证了A因素的每个水平与B因素、C因素 的各个水平在试验中各搭配一次 。对于A、B、C 3个 因素来说 , 是在27个全面试验点中选择9个试验点 , 仅是全面试验的 三分之一。 • 从图1-1中可以看到 ,9个试验点在选优区中分布 是均衡的,在立方体的每个平面上 ,都恰是3个试验点; 在立方体的每条线上也恰有一个试验点。
• 1.3.3.1综合可比性
•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 任一因素各水平的实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 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 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较该因素不同水 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1.3.4正交表的类别
1.3.5利用正交表安排实验的步骤
1)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要考核的试验指标;(结合工程实 际) 2)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要考察的因素(不考虑不可控因素) 和各因素的水平(查阅文献和根据经验);要通过对实 际问题的具体分析选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 3) 选用合适的正交表,安排实验计划; a.考察因素及水平的多少 b.实验工作量的大小和允许条件 c.有无重点因素需要加以详细的考察
1.3多因素正交实验 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例一:
设有27个球,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球质量 为9克, 其它26个都为10克。给你一架天平, 请找出重为9克的那个球。 请问,你至少要称几次? 若是球数10个或12个,也是只有一个与其 他质量不同,称几次找出这个球。
多因素实验存在的问题
(1)全面实验的次数太多,能不能少做一 些实验。 (2)较少的试验次数能不能得到全面实验 的结果。 答案:可以,合理安排,做“代表性”的实 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 在实验安排中 ,每个因素在研究的范围内 选几个水平,就好比在选优区内打上网格 , 如果网上的每个点都做试验,就是全面试 验。如3因素3水平实验,3个因素的选优区 可以用一个立方体表示(图1-1),3个因 素各取 3个水平,把立方体划分成27个格 点,反映在 图1-1上就是立方体内的27个 “.”。若27个网格点都试验,就是全面试验, 其试验方案如表1-1所示。
1.3.7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计 算 K 值
计 算 K 平 均 值
计 算 极 差 R
优水平
因素主次顺序
绘 制 因 素 指 标 趋 势 图
优组合
结 论
1.3.7多指标正交验计算方 法并无区别,关键是如何将多指标化成单 指标再进行分析。 • 1.指标拆开单个处理综合分析法 • 2.综合评分法
1.3.3正交表的性质
1.3.3.1正交性
1) 每列中不同数字(水平)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 如L9(34)中,每列中不同的 数字是1,2,3,它们各出现3次; 2) 在任意两列中,将同一行的两个数字看成一个 有序数对,则每一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 如L9(34)中有序数对共有9个: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它们在任意两 列中各出现一次。即每个因素的一个水平与另 一因素的各个水平所有可能组合次数相等,表 明任意两列各个数字之间的搭配是均衡的,这 是正交表的优点。
表1-1
图1-1
•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点(水平组合)中 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部分试验点(水平组合)来进行 试验。图 1-1中标有试验号的九个“(·)”,就是利用 正交表L9(34)从27个试验点中挑选出来的9个试验点。 即:
• (1)A1B1C1 • (4)A1B2C2 • (7)A1B3C3 (2)A2B1C2 (5)A2B2C3 (8)A2B3C1 (3)A3B1C3 (6)A3B2C1 (9)A3B3C2

9个试验点均衡地分布于整个立方体内 ,有很强的 代表性 ,能 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选优区内的基本情况。
1.3.2正交表及其用法
正交表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正交表记为Ln(mk),n是表的行数, 也就是要安排的 试验数; k 是表中的列数,表示因素的个数;m 是各因素的水平数; 常用的正交表已由数学工作者制定出来,供进行正交设计 时选用。 常见的正交表:
•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指标
选因素、定水平
安排实验
列实验方案
选择合适正交表
实验结果分析
1.3.6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1.填写评价指标(实验结果) • 2.计算各列各水平评价指标之和K,并求平均 值(除以水平数),比较平均值找到最好 的水平值。 • 3.计算各列平均值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 差),由极差大小排出因素主次关系。 • 4.做因素和指标关系图。
• 1.3.3.1代表性
一方面: (1)任一列的各水平都出现,使得部分实验中 包括了所有因素的所有水平; (2)任两列的所有水平组合都出现,使任意 两因素间的实验组合为全面实验。 另一方面:由于正交表的正交性,正交试验的试验点必然 均衡地分布在全面试验点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 部分试验寻找的最优条件与全面试验所找的最优条件, 应有一致的趋势。
“8”表示实验次数,
“2”表示两水平, “7”表示实验最多可 以有7个因素 (包括 单个因素及其交互作 用).
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表
A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2 2 2 3 3 3 B 1 2 3 1 2 3 1 2 3 C 1 2 3 2 3 1 3 1 2 D 1 2 3 3 1 2 2 3 1
按照正交表安排的三因素两水平实验
影响 因素 实验次数 1 2 3 4 A A1 A1 A2 A2 B B1 B2 B1 B2 C C1 C2 C2 C1
1.3.1 正交实验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 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实验 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 性的水平组合进行实验的,通过对这部分 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实验的情况,找 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