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酸工艺复习题(精简版)

氨基酸工艺复习题(精简版)

一、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

2.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3.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和。

4.生物反应器的供氧方式有,,。

5.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6.可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是。

7.谷氨酸的等点点是————————。

8.常用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2.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3.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5.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6.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7.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8.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9.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10.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1.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2.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3.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4.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15.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16.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1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18.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19.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20.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21.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3.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

A 糖类转变为蛋白质B 酶不起作用C 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D 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24.微生物中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 A TP分子。

A 2个B 4个C 36个D 38个25.下面的叙述( )可应用于发酵。

A 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发酵B 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C 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D 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26.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 )。

A 乙醇B 丙酮酸C 乙酰CoAD 三磷酸腺苷27.下面所有特征适合于三羧酸循环,除了( )之外。

A C02分子以废物释放B 循环时形成柠檬酸28.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

所以应选择在它的()A 迟滞期B 对数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29.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A初级代谢产物B次级代谢产物C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30.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A为菌体提供碳源 B 为菌体提供氮源 C 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 使培养基凝固31.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32.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D )A.温度控制不适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33.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 C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大肠杆菌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大肠杆菌、乳酸菌34.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C )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2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35.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B )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浓度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三、综合填空题1.为下列发酵产品注明生产菌序号:VB2()、淀粉酶()、谷氨酸()、庆大霉素()、柠檬酸()、蛋白酶()供选菌:A 北京棒杆菌 B 阿舒氏假囊酵母 C 枯草芽孢杆菌 D 黑曲霉 E 小单孢菌2.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成分含量NaNO3 3 gK2HPO4 1 gKCl 0.5 gMgSO4·70.5 gH2OFeSO40.01 g(CH2O) 30 gH2O 1 000 ml青霉素0.1万单位1) 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依用途划分,则属于培养基。

2) 依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3)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生长因子是。

4) 如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至少要加入和,除去。

四、名词解释1.双酶法2.DE值3.生物素4.巴斯德效应5.培养基6.DX值7.生长因子8.固定化酶:9初级代谢产物10次级代谢产物11.巴斯德消毒法12.葡萄糖效应五、问答题1.规模较大的发酵厂为何多采用连续灭菌工艺?2.以谷氨酸发酵为例,说明培养基的组成会对菌种产生哪些影响?3.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应当怎样调节和控制培养液的pH?4.哪些因素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的温度?5.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中,为什么人为改变细胞膜的透性,能提高谷氨酸的产量?6.按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7.按化学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用途?8.按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类?9.举例说明诱导酶的合成机制。

10.酶合成的调节有何意义?11.酶活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2.代谢调控发酵的措施包括哪些?13.如何测定细菌的数量?14.细菌群体从开始生长到死亡分为哪四个时期?15.哪个时期的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常作为菌种?16.哪个时期细菌活菌数量最多,大量积累代谢产物?17.在生产中,如何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18..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19.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时,应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0.获得生产用菌种的方法有哪些?21.简叙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答:在微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往往共同对代谢起着调节作用,它们通过对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进行调节,使细胞内各种代谢物浓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反馈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4分)。

此外,前者的作用往往会影响催化一系列反应的多个酶,而后者往往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

但如果突变株解除了反馈控制,即末端产物氨基酸A无法与原阻遏物或调节亚基结合,那么A’也就无法起反馈调节作用,A’的毒害作用就表现不出来。

我们说该菌株对A’有抗性而得以生存下来。

根据以上原理,只要选取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就有可能得到解除了反馈调节的突变株。

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不一定都是解除反馈调节的菌株。

22.简述末端代谢产物阻遏与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区别。

答: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反馈)阻遏称为末端代谢产物阻遏。

通常发生在合成代谢中,特别是在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合成途径中十分常见。

生物合成末端产物阻遏的特点是同时阻止合成途径中所有酶的合成。

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底物(碳源或氮源)时,利用快的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

现在知道,这种阻遏并不是由于快速利用底物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这种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所以称为分解代谢物阻遏。

23.简述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答: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24.分析影响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答: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菌种代谢途径的因素有氧、温度、pH和磷酸盐等,并且谷氨酸产生菌需要生长因子──生物素。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