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五柳先生》,理解陶渊明的品格和精神。

2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杂诗·其二》,理解陶渊明“有志不获骋的苦闷”和淡泊名利的快乐。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分发《杂诗》材料。

导入:
全班齐声背诵此文。

周敦颐说陶渊明独爱菊。

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东晋,陶渊明为人正直,并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迫于生计,志向动摇过去做过官,最后一次就是彭泽令,后来就发生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最终他坚定志向,决定回归园田,做了一名“独爱菊”的隐士。

但是“守拙归园田”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安贫乐道的陶渊明曾经也是一名志在四方的青年,他的精神世界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五柳先生传》和大家手中的两首诗来更多地了解陶渊明。

一、赏析《五柳先生》
播放课件,问题一:本文被认为是陶渊明的自传,请画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总结概括他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学生答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从“自传”来看陶渊明本人是:不贪慕荣利的人,一个真诚的人,安贫乐道的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二、赏析《杂诗其二》和《杂诗其五》。

大家先来看《杂诗其五》,读一遍,参照注释看一遍理解一下此首诗歌。

画出强壮年时期的陶渊明是什么状态: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问题:壮年时期的陶渊明是什么样的?
总结学生答案:少壮时期的陶渊明是自得其乐,充满志向,积极进取的。

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年老,与壮年时期形成了对比:
其五: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故人惜光阴,念此使人惧。

其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

问题:中老年的陶渊明是什么样的?
总结学生答案:身体衰弱,志向没落,充满了沉重的孤独感。

结语:通过陶渊明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加了解他。

一个人是复杂的,从壮怀激烈的少年到淡然自若的老年,他也曾历经痛苦,失落和孤独,但是在浑浊的世间最终他选择了做一个正直、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