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管理与服务[摘要] 管理学生要坚持“以生为本”这个核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
学校教育要由传统的命令式管理变为现代的服务型管理,教师应转变观念,辩证地看待管理与服务的关心,大胆进行改革,积极采取措施。
从硬件、软件各方面优化学生受教育的环境,用高质量的服务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民主平等、和谐美好的校园。
[关键词] 管理服务学生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把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学校教育中来,就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把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甚至是严厉的惩罚。
教育工作者是不折不扣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基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实行全方位的“保姆式”的管理,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不再是鲜活的张扬个性的生命,而是一部部做题的机器。
这样的管理模式,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前进,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钱老临终之问,震撼着每一个教育者的心灵,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故而,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一、更新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1.管理与服务的概念管理即管辖、管制、治理,管理的构成要素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管理者;服务是为集体和别人工作,是现代社会赋予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理念,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被服务者。
由于受长期存在的等级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管理者的地位高于被管理者、被服务者的地位高于服务者的论调,这样的错位,使管理与服务成为对立,并且人为的扩大。
所以在新形势下,学校学生工作就要更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内涵,充分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2.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是一种方法,服务是一种途径。
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没有服务意识的管理是赤裸裸的命令;管理是服务的保障,没有管理的服务是盲目的行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将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对生命的敬重和人文的关怀。
管理与服务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是基于管理的服务;然后,是基于服务的管理,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使管理更为具体,服务得以升华。
管理者为被管理者创造了条件,进行着优质的服务,被管理者也会深怀感恩之心,为管理者服务,这样就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校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升华,达到一种境界,从而创建和谐美丽的校园。
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去理解,就失去了意义。
3.转化教育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并不是把学生尊为上帝,毁弃工作者的形象,更不是放任自流,一律迁就,放弃教育或管理,而是变过去管理中无视学生个性差异、简单武断的管理作风,为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成才教育。
是从说教式、填鸭式、命令式的教育向启发式、引导式、创造式的教育转变。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我们教育服务的核心是塑造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
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造能发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引导学生自治,自我管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地的变换自己的角色,关心帮助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创建平等和谐的创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师立教之本,树立服务意识之关键。
二、充分调研,试点改革教育管理与服务是当前学生工作的主题,本着“全员育人”的原则,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从党和国家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出发,认真调查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改变理念,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具体措施,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
1.存在问题(1)学生追求新知识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滞后之间的矛盾;(2)学校严格的校规校纪与学生个性服务之间的矛盾;(3)学生和教师新角色的定位与传统的角色之间的矛盾;(4)全面发展的人生观与短期效益为主的升学率之间的矛盾;(5)教职员工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2.改变观念(1)更新管理的内涵,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教师要树立管理与育人并重的思想,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要从学生接受被动式、强迫式、说教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思想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懂管理、懂教育规律,树立服务意识,融思想教育于管理之中。
例如对宿舍安全卫生的检查,一方面我们制定了严厉的处罚制度,另一方面深入到学生宿舍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检查、督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校的要求变为主动的珍爱自己生命,使服务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
(2)更新服务的内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投资者和教育消费者,要把学生正当的合法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融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我们要围绕学生学习、社会实践、日常起居等方面努力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只有服务于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例如为学生学习积极地解惑辅导,学生生病时送去可口的饭菜,学生经济困难时鼎力相助,学生个人情感出现危机时耐心细致地引导等等,学校的服务到位,学校就可在社会上享有声誉,学校就可持续发展。
服务学生还要讲实效,讲水平,讲质量。
我们的服务不像售货员那样只是钱与物、给与拿的外在服务,而是对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内外统一的服务,这样才能通过服务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改革措施针对我校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认真调查,深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1)全员学习,提升管理与服务理念。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讲座,派出一线教师和管理干部外出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后勤管理经验,改变教职员工的日常教学生活和管理观念。
首先,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开放的社会和优越的生活使学生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同时他们正处于人生过程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示范,让他们自己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改变、成长、发展。
其次,变堵塞为疏通。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群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极强的新新族。
他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
如果我们用千篇一律的办法去工作,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管他们,甚至像神话传说中的鲧治水一样,害怕出问题,到处堵塞,恐怕只能求得一时平稳,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确的态度就是和学生交朋友,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用真心换真情,用真情换理解。
(2)改变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享受服务,我校大力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优化校园软件与硬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知古圆、文瑞苑引领学生畅游历史;大学墙、标语墙激发学生对求学的渴望、大学的向往;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时刻传递着时代的信息等等,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内涵,对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微机室、实验室更新设备;图书馆、阅览室增添大量图书,实行专人负责,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开放。
投资兴建了餐饮中心,伙房投标,餐具消毒,伙食多样,定期检查,使学生的饮食有了良好的保障。
(3)改革评价体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强调集教育、指导、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必须了解人的发展的真正需要,并能够科学的检验教育教学,确保其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过调研,我校采取以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样在教学管理之中,就更能合理的分析教师教学情况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情况。
一方面,看是否建立了规范、公正、公平的管理秩序,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看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性,学生是否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是否各得其所、顺利发展。
三、变管理为服务,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立足之本,经过一系列改革,我校从前勤到后勤,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职员工的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试验,在平行班中选出4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他班作为对比班,都有专职主任负责,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思想先进、锐意改革的教师任教,班主任和教师时常在一起研究,互相沟通,共同提升。
经过对数据表1的分析,我们发现,以服务型管理为主的实验班的各项考核成绩都高于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的对比班的成绩,学生自觉意识、规范意识比较强,学习兴趣浓厚,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已初见成效,我们将继续推广“变管理为服务”的学生工作经验,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查管少一些,服务多一些,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完善操作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让学校的教育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诚然,学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转变观念,时时创新方法,真正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系国家级课题《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