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重点

生理心理学重点

注意的保持和调节中枢1、注意力中枢能相对强烈易化使自己思想、行为指向的某一事物、过程相关的神经通路。

2、中枢注意机制是容量有限的后知觉阶段的加工机制,包括反应选择,记忆提取,短期合并,心理旋转,以及与其他操作同时执行时有大量容量需求的加工过程。

3、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主注意对象的易化兴奋、状态中枢(海马相关中枢)的易化、长期学习所选择的兴奋通路,其次是各种没有成为主注意对象的兴奋。

前运动中枢理论●注意过程与前运动皮层以及顶盖前区或上丘眼动中枢的功能有关,注意以多种前运动中枢的连续活动为其生理基础。

●注意过程是前运动中枢特异选择性的抑制效应(被动注意)或增强效应(主动注意过程)。

惊跳反射的基础惊跳反射亦称莫罗氏反射,是动物被突发性的强感觉刺激诱发的一种防御性反射,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之后往往还伴随着当下行为的中止以及心率的增加。

感觉信息===>丘脑===>大脑皮层、杏仁核(这条通路使杏仁核能够直接获取感觉信息。

在新皮层下达的神经信息到来之前,抢先作出反应)。

信息===>杏仁核的基底外侧核===>中央核===>外侧下丘脑和脑干===>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性的刺激产生反应。

全身性惊跳反射就是这样由突发性强刺激引起的。

与意识有关脑活动(那种类型的脑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刺激在物理特征上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如果在一个刺激的前后呈现的都是干扰模式,这个刺激就不会出现在意识中。

●如果一个刺激出现在意识之中,它会和无意识刺激一样激活相同的脑区,但是激活要更强烈,然后脑活动扩散到其他脑区。

同样的,当刺激出现在意识中时,大脑的反应就会同步化。

●使用fMRI来确认双眼竞争的模式中的意识存在:让一个刺激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变化,然后寻找以该节奏震荡的脑区。

当该刺激模式处于意识层次时,这种节奏会支配大范围的脑区。

注意有关的脑区:大脑额叶、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等与注意关系密切。

朝向反射定义(非随意注意的神经基础)●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

●朝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举例]巴甫洛夫的助手使狗形成对声音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当巴甫洛夫被邀请去参观时,巴甫洛夫在时实验就不成功。

说明巴甫洛夫这一特殊的新异性对狗已建立的条件反射产生了抑制作用。

学习:非关联型与关联型●非关联型学习——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必然联系的学习形式(习惯化和敏感化)(1)习惯化:是指当反复多次给予动物新异刺激时,动物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最后不出现反应。

(2)敏感化:是指一种反射性的反应因为另外一种伤害性刺激或强刺激而增强。

●关联型学习——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形式。

它的实质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行程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包括经典条件反应和操作性条件反应关联型(条件性)学习的神经基础巴普洛夫认为;学习是条件反应的建立过程,记忆是条件反应的巩固过程,而条件反应形成的机制是两个不同的事件或刺激通过强化在脑内建立了联系。

建立条件反射的神经联系可以发生在除大脑皮层以外的其他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

(1)经典条件反应: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反复匹配是强化联系的过程,经过强化的中性刺激成为了条件性,能过引发条件性反应。

(2)操作性条件反应的实质:动物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学会把行为反应与相应的后果强化联系在一起,使再次发生的行为变成有目的、有预期的反应。

长时程增强及增强特征长时程增强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又称长期增益效应(LTP)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的刺激两个神经元。

这是与突触可塑性——突触改变强度的能力相关的几种现象之一。

由于记忆被认为是由突触强度的改变来编码的,LTP被普遍视为构成学习与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传递功能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的细胞模型。

长持续LTP是进行长时记忆研究的细胞模型。

NMDA受体依赖性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表现出三个主要的特征:(1)协同性:诱导长时程增强需要很多纤维同时被激活;(2)联合性:有关的纤维和突触后神经元需要以联合的形式一起活动;(3)特异性: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对被激活的通路是特异的,在其他通路上不产生长时程增强视觉传导通路●感受器===>信息===>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绕成一束从眼睛盲点传出,形成视神经并传至大脑。

痛觉传递的两条通路●痛觉信息有两条到大脑的传递通路。

一、(延伸到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将包括躯体部位在内的感觉信号===>躯体感觉皮层。

二、(通过延髓的网状结构传入丘脑)将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扣带回皮层。

●痛觉通路从一侧感受器接受刺激,便马上交叉到脊髓对侧上行纤维束上传递信息。

视觉加工的两条通路(腹、脊)1、腹侧通路:颞叶皮层的视觉通路,负责辨认和识别物体。

对形状知觉(what)很重要。

2、背侧通路:顶叶皮层的通路,专门负责定位视知觉以及将其与动作进行整合(where)。

帮助运动系统发现和使用物体。

听觉皮层传导通路●信息===>听觉系统===>皮层下区域时===>轴突在中脑的交叉使得端脑的每一个半球获得对侧耳朵的绝大多数输入。

信息最终===>颞上皮层的初级听觉皮层。

●内耳的毛细胞===>将编码后的听觉神经信息===>双极细胞===>沿着中枢支神经纤维===>听神经===>脑内传递===>延脑的耳蜗核===>下丘===>左右两个内侧膝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层。

声音传导通路●声波在通过耳道之后敲击中耳的鼓膜,或叫耳鼓。

●鼓膜与敲击它的声波以相同的频率振动。

●鼓膜连接三根听小骨,它们把振动传递到卵圆窗,这是内耳的一层膜。

三根听小骨将声波转变为充满液体的耳蜗的更强振动。

●这些振动使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产生位移,由此打开其膜上的离子通道。

情绪活动的神经通路●眼、耳等感觉器官==>信息==>丘脑==>大脑新皮层相应感觉区;●在皮层感觉区刺激信息被加工整合、识别和理解;●新皮层发出的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的神经冲动==>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大脑皮层,引起一种意识性的情绪反应和体验。

三种语言缺陷(概念、解释)●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者表达性失语症(非流畅性失语症)。

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不受影响。

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威尔尼克区损伤可以引起接收性失语症(流畅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语症.病人说话时,语音和语法都很正常,但是却不能分辩语音和理解语义。

●完全性失语症,这类患者的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均出现严重的障碍,不能听说读写或者复述别人的话。

患者脑部存在较大的损害伤(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弓状纤维束)。

●此外,弓状纤维束是连接布洛卡区和威尼克区的一束神经纤维。

单纯的弓状束受损会导致传导性失语。

这类患者为能够理解别人的语言,讲话也流利,但是复述他人的言语时表现较差。

当要求患者重复完整的句子时,患者会用自己的方式把原句的意思表达出来角回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患者视觉无障碍,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

切断胼胝体●胼胝体是一组神经纤维,用来连接大脑左右两半球。

●胼胝体损伤以后,每个半球能够对直接到达该半球信息的有关问题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如果信息穿过前联合,或者其他小的脑联合,一侧半球就能够对有关对侧半球信息的一些问题缓慢给出答案。

●切断胼胝体会形成两个独立的意识。

而左右半球接受的外界信息是一致的,这样左右半球会给出类似的指令,而产生左右互博现象。

●对于天生胼胝体缺失的儿童,左半球发展出了多于通常的联结来感知左手的信息,同时前连合和其他脑连合也发育得比通常要大。

左右半球的信息交流仍然存在,只是缓慢些。

闪光灯记忆(强烈情绪引起—杏仁核)闪光灯记忆是自传式记忆(指对与自己有关的生活经历的记忆)的一个特例,人们可以记住首次听到事件时的具体细节:如,听到事件的时间、地点;当时和谁在一起;正在做什么;听到事件时有何感受等。

海马区是负责情境记忆的重要区域,有助于中性景象的细节回忆。

同样地,杏仁核与闪光灯记忆的情绪性内容有着重要关联,杏仁核这个区域训练着个体对于情绪性信息的关注。

而情绪对于记忆存储有着重要帮助。

受到情绪性刺激后的杏仁核与随后记忆有着很高的关联。

因为这些情绪性成分的存在,闪光灯记忆比规律性记忆更加精确。

海马●海马受损的病人虽然内隐记忆、短时记忆和程序记忆未受影响,但是在形成新的陈述性长时记忆方面存在困难。

海马并非对所有的学习和记忆都很重要,只是对部分学习和记忆很关键,例如陈述性记忆、空间记忆及有关环境背景和细节内容的记忆。

●海马在某些记忆的巩固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情绪唤醒可提高记忆巩固程度。

情绪唤醒事件可引起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增加,增加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刺激杏仁核===>海马和大脑皮层活动水平升高。

杏仁核的作用(恐惧)●杏仁核在恐惧记忆编码与巩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杏仁核是一个警觉系统,同时也是情绪自动加工的神经中枢,它对觉察环境中的威胁刺激具有重要作用。

●恐惧情绪在阈下也能进行加工; 不仅如此,阈下呈现的恐惧面孔还会导致杏仁核的激活,说明杏仁核是负责对刺激的情绪显著性进行检测的脑区。

杏仁核对恐惧刺激进行阈下无意识的自动加工。

习得恐惧的神经基础●大脑中高度保守的皮层下神经通路中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能够特异性检测和快速处理不可预知视觉威胁刺激信号,导致动物产生非习得性恐惧样防御反应行为。

●对于后天习得性恐惧的形成,赖于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核为核心的大脑习得性恐惧情感处理网络。

情绪3方面(认知、感觉、行动)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感觉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行动层面上的外部表达。

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詹姆斯兰格理论及研究1、詹姆斯-兰格理论,自主神经系统唤醒和骨骼肌运动先发生,然后才体验到情绪。

我们之所以体验到情绪是因为我们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事件--->评估(认知成分)--->行动(行动成分包括生理变化)--->情绪体验(体验成分)2、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