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呢?当然是他们有不能够处理的情绪。

但是他们是有一些目的想要去得到的。

孩子的偏差行为比如不管怎么教他,他一生气就骂粗口;打伤人家等等。

为什么他会去做这些呢?必然是有一个目的的。

这个目的一定是和什么有关?有很多情绪。

为什么有这么多情绪?一定是跟心理营养有关。

如果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就不会引发这么多的情绪了。

孩子会在家里试验,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我的目的。

这些行为跟他们本身的天生气质、性格有关。

内向有内向的方法,外向的就用一些很激烈的方法,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1、想引起注意
他觉得他得到的注意不够,也就是说他的心理营养哪部分不够?生命中的至重。

重视不足够,所以他得到的注意力就不够。

一般来讲,为什么爸爸妈妈给他的注意力不够呢?当然是因为太忙。

当有很忙的父母亲的时候,这些孩子得到的注意不够,可能有其他养育的人,但是他不把他们当做重要他人。

同一个孩子会有不同的偏差行为,怎么样知道孩子是为了得到注意力呢?我们可以从父母亲的态度和父母亲引发的情绪来做判断。

假如孩子真的想得到注意力的话,父母亲的情绪会怎样?不耐烦。

意思是孩子得到的注意力是不够的。

个案:一个母亲在工作,一个孩子跑来跑去,每次都要从母亲面前跑过,不从后面的空位走。

如果他走后面,就不用烦他妈,但他就偏要。

很明显的,他想得到妈妈的注意,因为妈妈太专注于工作。

其实这样的孩子,不需要很多的注意,去看看他怎么样好不好玩,讲两句话就可以了,他就不会整天在你面前跑来跑去。

所以,父母亲的错误行为就是注意他的坏行为。

他想得到注意力,现在用的是偏差行为,而父母注意他的偏差行为。

每一次他偷东西,你就很紧张;每一次他讲粗口,你就教导他;每一次他烦你的时候,你就说不要烦……你就是在注意他的坏行为。

好的行为就不用去理他。

所以,他学会什么?好行为得不到注意力,恰恰是坏行为可以去偷很忙碌的父母亲一点点的时间。

他每一次注意你的时候,就是你做错事的时候。

而这个孩子真的是很想得到注意力的话,他的坏行为一定是越来越多。

孩子乖就不理,比较痛苦的是你忽略他还是骂他?对孩子来说被忽略最痛苦,骂我表示你在意我的。

个案:一个排行第三的小女孩。

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是很有力量的,孩子就会越想得到他的注意。

她父母最注意的是她大姐,大姐的心理营养很好,得到父亲的关注、肯定,所以大姐的情绪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好。

小女孩读书、人际关系(情绪不好)、在家里都不如姐姐,她
觉得在整个竞争里面做得好也引不起爸爸的注意。

爸爸很忙碌,在当地也很有名,时间和精力放在别的孩子身上。

爸爸妈妈一进门先看的那个孩子就是他们最喜欢的孩子,你以为孩子不懂吗?懂的。

她发现她能够自我催眠,她在路上走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要晕倒,结果就晕倒在路上。

第一次的时候,醒来的时候在医院,她就看见父母坐在床边焦急地看着她,那一刻她觉得非常满足——爸妈这么忙,第一时间来看她。

这是爱吗?是。

得到一点心理营养。

等到差不多没有的时候,又来一次晕倒。

后来,爸爸只知道孩子得了怪病会晕倒,但是医生说什么事也没有。

次数多了之后,爸爸就不会那么紧张,带来医院醒了带回家就行了,有时候还让别人带。

所以,这个方法无效了。

但是孩子又要得到注意力,只能够想其他方法,一定是比较激烈的方法,然后她就入了黑社会干了很多坏事。

她父亲非常愤怒,因为他是一个有名望正直的人。

有一次,他忍无可忍把她吊起来打。

她用这种方式证明爸爸是爱她的,如果不用这种方式,她比较好的时候爸爸是不理她不看她的。

后来父亲放弃了。

她觉得她做坏人爸爸也不管了,最后参加了邪教。

她这样的人邪教是很喜欢的,因为很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别人都很奇怪,这么好的家庭怎么会出了这样的孩子?这是因为她缺乏注意力。

父亲多一点关注她,其实也不用很多。

不要以为孩子很贪心,其实孩子不贪心的,只是给的注意力实在是太少。

所以,父母亲错误的就是注意孩子的坏行为。

你越注意他的坏行为,他的坏行为一定是慢慢越来越多。

他的坏行为必然是有一个原因的,你把他的需求阻止了,他一定会变本加厉地变成另外一个行为。

你不能阻止他的需求,他的全部情绪能量在里面,他怎么办呢?去压他,会发展出更大的问题。

一定是要去疏导他,看他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的方法是刻意地注意他有什么好行为,简单地告诉他——我看到了……。

然后忽略坏行为,前提是不危险的。

假如这个孩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注意力,而你每次在他做得好的时候注意他,他想让你知道就一定慢慢会转变过来,好行为就会越做越多,坏行为就会越做越少。

这个方法是比较需要时间的,但是有效的。

2、得到权力
这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想要得到自主权。

我对我的生命是有一些自主权的,我不需要所有的,但是我一定是要一些自主权,我才知道我是我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自主权,他们就会有偏差行为,就会跟爸爸妈妈争权力,一般都是应对父母高压的那种情况。

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比如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不要洗澡等,总之就是你想他做,他就不做,或者是拖到不能拖为止。

这个就是权力,不是你说的算,要我高兴什么时候做才做。

确实,我们中国的妈妈太过权力、太过控制了,所以很容易引发出来。

教导孩子要会拿捏,要会放松。

小的事情放松,在大的事情他就会听你的。

相关主题